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一個人的旅途(王利雪)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一個人的旅途
圖片來自免費素材圖片網

《一個人的旅途》中國當代作家王利雪寫的散文。

作品欣賞

一個人的旅途

內心深處,一直藏着一個近乎瘋狂的念頭,想要在某一個時間節點上,不管不顧地甩下手中的一切,去開啟一次不問目的地的旅行,一個人去流浪。但,這個瘋狂的念頭,似乎只是想想而已,忙起來就忘了。

曾經的旅行,都是同熟人一起,坐着一輛大巴車,從一個目的地共同趕往另一個目的地,吃吃喝喝說說笑笑,無驚無險也無喜。

一個人的旅行,計劃久了,竟也成了真。一紙通知,有幸參加第十屆西部散文節,在山西晉城的聚壽山,路途遙遠,一人獨行,期待與雀躍在心中潛滋暗長。

旅途從火車站的候車廳開始。在我出行的經歷里,夜車乘臥鋪車的經歷從未有過,購票時特意避開了高鐵,選乘夜間臥鋪,未嘗不是抱着體驗一人獨自旅行的目的。

和每次出行一樣,只要出門,到處人山人海,仿佛全中國人都聚集在一處似的。火車站前人流涌動,喧囂嘈雜,候車室個個人滿為患,仿佛一不小心我就會像一個旅行包一樣迷失被丟掉。素不相識的男男女女,拖着大大小小的箱子行色匆匆,各帶着一個未知的謎,去趕赴一個重要的目的地。

我走進了7號候車室,用目光極力搜索空位,遇到了一個幸運之神坐下來。臨發車前的這段空閒,似是時間裡的雞肋,茫然,無神,放空,沒有任何一件事情能讓我投入其中。候車室被各種各樣的聲音裝得滿滿的,似乎飽漲得要炸掉,又不時有陌生的人和聲音擠進來。有意無意地我環視身邊的他們,試圖發現我感興趣的風景。

左邊的男孩子,在專心致志地對付一個雞腿,好像那雞腿和他有仇似的,一絲肉也不能留。右邊的一個胖女人,癱在座位上,肚子和胃鼓得高高的,像有一個塑料盆覆蓋在上面。她正在大口大口地咬着一塊鬆軟的麵包,看她咀嚼的幸福感,那麵包定是世上最好的美味。我因為出行匆忙,什麼零食也沒有帶,儘管進候車室時已經飽餐了四兩好七水餃,可此時被左右香味夾攻,味蕾不覺被勾起,口中生唾液,也生出了吃零食的貪念,怎耐,吃貨難為無零食之尷尬,偷窺之餘,又暗自憤憤不已。

每個人,都似一條茫然漂着的魚,看着那時間一點一點接近預定的點,聊天,發呆,還有像我一樣的左顧右盼,試圖振奮精神。人來人往,都是陌生的面孔,在這樣一個異地的候車室,想遇到一個熟人,應該比買彩票中獎還難吧。

更多的等候者在玩手機,看新聞,看電視,玩遊戲,或是在朋友圈裡穿梭,倒不是有多喜歡這樣的玩,一個人等待時,總得打發無聊和尷尬。

一列火車開始檢票了,人群迅速從座位上離開,像待發的箭之離弦,包,零食,孩子,總要一樣不落才行,又帶着瞬間的茫然,被人流擠着推着向前,更長的等待才剛開始,旅程只是開了一個頭而已。

一個男人,提着一個超級大的蛇皮袋,從我面前擠過去,又一個人過來了,在地上拖着沉重的包吃力地走,他們是誰,來自哪裡?去往哪裡?大包里裝着什麼?這些問號從我腦子裡閃過,像是無意中接到的謎,我不會知道答案。每一天都有謎一樣的人與我擦肩而過,又留下一串謎給我,久之,就成了習慣。

一個帶着銀手鐲的女孩,站在我的面前。一件格子褂隨意系在腰上,滿身青春的活力,用一個帶在頭上的耳麥和人聊天,語言溫柔,神情專注。時而微笑,時而搖頭,沉浸在他們的世界里,候車室的嘈雜和混亂,污濁的氣息,等待的焦急,被另一個人的聲音自動屏蔽開。

我也有過那樣逼人的青春吧,有過許多次的焦急等車,只是那時沒有手機沒有電話,等待和思念都只能默默放在心裡。

曾經有過一次候車室的奇遇。1999年的元宵節,我在老家阜陽的一樓候車室等車。候車室里密集的空氣讓我發悶,無聊至極,開始和鄰座的一個陌生男孩聊天,也許是他看上去還算順眼。我們都說普通話,聊我的學校生活,他的打工經歷,為了我的大學生活,言語之間,我有點沾沾自喜的優越感,時間一下子打發得很快。不知是誰先問及了老家,我們竟然來自同一個鄉鎮,隨後的是小學,同一個學校,最不可思議的是我們竟然同學了四年。我瞬間想起了一張冬夏天都掛着擦不乾淨鼻涕的臉,髒兮兮的男孩子灰不溜秋的,那是他童年的樣子,往事一下子被拎出,我撲哧笑出了聲,他看得莫名其妙。俗話說女大十八變,原來男孩子還可以三十二變呢。

最最奇妙的是,他是我童年女友的丈夫,已經結婚一年,只是他們舉辦婚禮時,我不在家。才有了兩個老同學說着普通話,一步步認出對方的烏龍。

世界原來很小,從那時起,我不敢輕易和別人說普通話,也不敢輕易和陌生人說話,更別提那時的年少輕狂。

檢票的提示音讓我的思緒回到了眼前,我等到了我的時間點。

一個人的旅行,風景在繼續,而且很斑斕。

一節臥鋪車廂是一節完整的聲音容器,一小節分割的相對而立的臥鋪,更是一個小小的聲音容器。從上車伊始,這個容器就沒有消停過。睡在我對面中鋪的女子,從我爬上床鋪時就開始接打一個電話,從她溫柔發嗲嘮叨不停的話語裡,我慢慢聽明白了談話的內容。她是一個單身的女子,有一套房子,一個收入不錯的美容院,溫柔美麗,她自認為條件不錯,想找一個不錯的男人結婚。年齡比她大個兩三歲或者是小三歲,都可以,但男子必須有一定的經濟收入,可以是中下等,但是不能太差。電話的另一端是珍愛網的紅娘,大多時候在傾聽,偶爾會提供一些信息,比如讓女子交會費,需要近期去參加一個聚會,這次推薦的這個男子的原因,男子的具體情況。

也許陌生是一種迷霧般的夜色,會讓人忽視周圍,甚至肆無忌憚,那些平日裡在熟人面前收斂起的語言行為,會在陌生人的面前變得無遮無攔。我無聊至極,並不為偷窺他人的秘密,便去打量對面床鋪的她。白色襯衫,牛仔背帶褲,手腕和脖子上各有一串長長的佛珠,皮膚白晳,長長的睫毛忽閃忽閃像一把小扇子,是一個很美麗的女子。

她的耐心令人佩服,反反覆覆強調自己的單身,想結婚的原因,盤問男子的情況,不喜歡有心機的管理人員,喜歡做生意的人,簡單。她溫柔的聲音一直在我耳邊持續響了一個半小時。

電話終於結束了,我的耳朵剛開始清淨,她又開始看直播,一個帥小伙在搔首弄姿,她時不時在下面跟帖評論。她的笑聲,視屏里的笑聲,帶着莫名的焦躁感撲向對面的我。

睡在我下鋪的男子突然間撥打電話罵人,尖銳而氣憤的聲音刺破了很大一片空氣,讓我遽然吃了一驚。罵對方不接電話,微信不回信息,「你借錢時,要了我就轉給你,借到錢就是大爺了。你厲害,你是大爺!」我可以想象到下鋪的他漲紅的臉,似乎也理解了他的憤怒,更擔心他會下一步暴怒之下的舉動。

對面的上鋪,一個年輕男孩子一直在看電視劇,聲音開的旁若無人。他笑得不可自抑抖動的肩膀,震動着床鋪似乎跟着抖動起來。

只有對面下鋪的男孩子一直帶着耳機聽音樂,安靜地沉浸在他的世界裡,在這個小小的容器里,我是安靜的,安靜地被他們打擾着,冷靜而又自持。他是安靜的,自得其樂。在公共區域裡,旁若無人的打擾,與相對安靜地聆聽,最可以看出一個人的素質和公德心。

一個人仿佛就是一處風景,每個人都有自己秘而不宣的故事,大千世界,如此光怪陸離。獨自旅行的我,靜靜地看着別人的故事,被動地接受着這趟列車裡的風景。

我所期待的享受一次安靜的旅行,此時已成了一個泡影。意外地,我揭開了生活的另一層面紗,赤裸的無遮無擋的真實,原本的喧雜聲音像油鍋一樣煎熬着我,把我的耐心一點點耗盡之後,我竟然習慣了。這是旅行中意外的風景吧,無關乎優雅與矜持,卻讓我洞見了更真實更複雜的人性。

我期待夢境的到來。九點半,臥鋪間開始熄燈,只余走廓里的壁燈像一隻只瞪大的眼繼續監視着,對面的手機直播里的勁爆音樂,上鋪的手機電視劇聲音,下鋪的巨大呼嚕聲還有偶爾響起的腳步聲,一個女人對丈夫的咒罵聲,交錯雜亂繼續折磨着我,我那可憐的淺睡眠怎麼也不能沉到夢境裡,一直閉着眼睛試圖醞釀的睡意被吊得高高的,終至於無影無蹤。腦袋裡的一根神經被這些聲音和亮光拎着拽着,像在山路上奔來奔去,疲憊不已。

十二點鐘,他們到站了,手機變暗,聲音消失,我長長地舒了一口氣。只是翻轉個身的時間,空着的床鋪,又被新的旅客占據,安靜的車廂又被打電話報平安的聲音填滿,然後是臭襪子的氣息彌散開來,震天響的呼嚕聲像鼓一樣敲擊。

我像一艘漂泊的孤舟,在昏昏沉沉的海上起起伏伏,似睡似醒,總有那些亮光在我眼前張牙舞爪,車輪轟隆轟隆的巨響從我耳邊碾過,偶爾到站的平靜又被瞬間提速的咣鐺咣鐺的噪音打破,哦,夢一般的旅途。

三點二十,我在鬧鐘的震動里清醒,接過列車員遞換的車票,開始準備結束車程。靠窗的座位上坐着幾個夜晚的失眠人,手機的亮光映出一雙雙無神的眼睛。列車徹底安靜了,這個時間,我才感覺到這輛列車的真實存在,夜晚在無限放大,時間在拉長,思維在完全清醒的狀態。也許,此時的我又成了那幾個失眠人一瞥之下的風景。

拉開窗簾,借着微弱的光,我發現火車正在穿越一個隧道,一道堅硬的牆壁擋住了光的傳播。十幾秒後,火車穿越障礙,窗外山已經影影綽綽可見,火車正在重重疊疊的大山里穿行,我把臉貼向玻璃,天光灰暗,星光明亮,是我喜歡的那種夜晚。孔莊站,一個小站的站牌一閃而過。

天地空曠,黑黢黢的山體初顯稜角,起伏的線條,像男人清晨初扎出來的胡茬,硬硬的。此時,手機已經沒有了信號,有十分鐘的時間,火車大約穿過了五個隧道,這是真正的群山環繞。偶有燈光在車外一閃而過,列車正在朝我嚮往的山中駛去。有人說,旅遊就是從自己待膩的地方去往別人待膩的地方,可是這樣的夜色,這樣的夜晚,還有我內心滿滿的期待,我願意去,也願意稍微膩煩了再回來。

車即將到站,窗外起伏的曲線變平,光線漸亮,有紅光在穿透夜色,高層建築已進入視線,一座城市已經抵達,我穿上了外套,在深夜四點,抵達第一個目的地。

出站口,夜間拉客的司機和售票員,報着我不熟悉的地名,熱情地撲上前來,被一個拒絕了,又迅速瞄準下一個目標。

口音里已帶着濃郁的異鄉情味,在深夜四點,還有許多人未眠,為了生活,也給深夜裡遠歸的人提供着方便。

有挑着扁擔的農人,從我身邊走過,兩個飽滿的尼龍袋一前一後掛在扁擔上,步履輕快,只有那表情泄露了身體的秘密。他們轉身進了售票廳,抖開尼龍袋裡的被子,在地板上半鋪半蓋,很快便進入了夢鄉。我羨慕並佩服他們的隨遇而安。

空氣清冷冷的,仍然有不可抵制的困意襲來,摒棄了嘈雜的人群,我獲得了安靜。

我要這樣一秒一秒,一直等到天亮,再開啟一段短短的旅程,抵達最後的終點。

期待着,天亮後一個人的旅途,我又會遇見不一樣的風景。[1]

作者簡介

王利雪,淮北市作協會員,高中語文教師。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