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一叢花·詠並蒂蓮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一叢花·詠並蒂蓮》


作品名稱: 《一叢花·詠並蒂蓮》

創作年代:清朝

文學體裁:詩 詞

作者:納蘭性德

別稱:納蘭成德納蘭容若

《一叢花·詠並蒂蓮》是清代最著名詞人之一納蘭性德的詩詞。[1]

詞為酬唱之作,當作於康熙十八年(1679年)秋,時顧貞觀南下返京後不久,同時酬唱者還有嚴繩孫等。[2]

詩詞正文

譯文

那並蒂蓮好像歪斜帶着玉佩的美女剛剛跳完霓裳羽衣舞,相對而視,各自梳妝。

一陣微風吹過,它們又低下頭來,好像在柔聲地商量着什麼。

它們有一樣的憂傷和思念,舍情脈脈,背對着夕陽。

花朵嬌艷的色澤褪去,但香味卻更加濃郁。

在銀色月光的照耀下,池塘里的並蒂蓮如同桃根、桃葉姐妹一樣相依相守,陪伴着雙宿雙棲的鴛鴦。

殘餘的菰米漂在水中,低沉的烏雲漸濃,它們把同樣的情寄托在一個人身上。

賞析

這是一首詠物詞,歌詠對象是並蒂蓮。

上片描繪物形。謂莖杆一枝,花開兩朵,花盤連結在一起。好像是舞罷霓裳、玉佩闌珊的仙子。這時候,正面對着面,梳理紅妝。荷花香里,藕絲飄風。仿佛處身干水晶宮殿。微風過處,花枝有如仙子,步履輕盈,踏水而來。間或低下頭,則喃喃細語,好像正商量些什麼。一種情深,十分心苦。荷花的根長在水底,藕絲漫長;花里的蓮心卻將所有的苦深深蘊藏,脈脈不語,背向着斜陽。

下片揭示物理。謂蓬生並蒂,儘管也將葉殘、香銷,但她的姿態卻永遠令人難忘。明月東升,小荷塘披上銀裝。陣陣清香,仍舊在月色中瀰漫。並蒂蓮花,既是桃根、桃葉,姊妹雙雙,又像是桃樹的根和葉,連在一起,終生相守。而月色之下,殷勤相伴的,還有雙宿鴛鴦。這時候,夜已深,陰雲忽然聚攏,月兒如同殘留水中的菰米一般,時隱時現。多麼希望能夠像娥皇、女英,追隨舜帝,寄夢瀟湘。

歌詞詠物。物形和物理,其相互間的關聯,借重於一個「並」字,並蒂蓮的「並」。《說文》稱:並,從二立。金文字形,為二人並立之狀。本義為並行,並列。並蒂蓮,並排地長在同一莖上的兩朵蓮花。掌握好這一個「並」字,物形和物理,乃至物與我也就融合在一起。解讀此詞,不能忽略這一關鍵字眼。

全篇借用神話故事、歷史傳說等,不唯勾畫出並蒂蓮之神韻,並使詩人之性情深蘊其中,意含要眇,耐人尋味。

作者簡介

納蘭性德(1655年1月19日—1685年7月1日),葉赫那拉氏,字容若,號楞伽山人,滿洲正黃旗人,清朝初年詞人,原名納蘭成德,一度因避諱太子保成而改名納蘭性德。大學士明珠長子,其母為英親王阿濟格第五女愛新覺羅氏。[3]

納蘭性德自幼飽讀詩書,文武兼修,十七歲入國子監,被祭酒徐元文賞識。十八歲考中舉人,次年成為貢士。康熙十二年(1673年)因病錯過殿試。康熙十五年(1676年)補殿試,考中第二甲第七名,賜進士出身。納蘭性德曾拜徐乾學為師。他於兩年中主持編纂了一部儒學匯編——《通志堂經解》,深受康熙皇帝賞識,為今後發展奠定基礎。

納蘭性德於康熙二十四年(1685年)五月三十日(1685年7月1日)溘然而逝,年僅三十歲(虛齡三十有一)。納蘭性德的詞以「真」取勝,寫景逼真傳神,詞風「清麗婉約,哀感頑艷,格高韻遠,獨具特色「。著有《通志堂集》、《側帽集》、《飲水詞》等。[4]

納蘭性德生於順治十一年臘月十二日(公元1655年1月19日),納蘭自幼飽讀詩書,文武兼修,十七歲入國子監,被祭酒徐文元賞識,推薦給內閣學士徐乾學。十八歲參加順天府鄉試,考中舉人。十九歲參加會試中第,成為貢士。康熙十二年因病錯過殿試。康熙十五年補殿試,考中第二甲第七名,賜進士出身。這一時期的納蘭性德發奮苦讀,拜徐乾學為師。在名師指導下,他於兩年中主持編纂了一部儒學匯編——《通志堂經解》,深受皇帝賞識,為今後發展奠定基礎。他還把自己熟讀經史的見聞感悟整理成文,編成四卷《淥水亭雜識》,當中包含歷史、地理、天文、歷算、佛學、音樂、文學、考證等等知識,表現出相當廣博的學識和愛好。

視頻

康震生動形象的描述納蘭性德的詩詞意境

納蘭性德文化之旅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