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驪姬毒計殺申生》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節自 《晉世家》) 十九年,獻公私謂驪姬曰: 吾欲廢太子,以奚齊代之①。驪姬泣曰: 太子之立,諸侯皆已知之,而數將兵,百姓附之,奈何以賤妾之故,廢嫡立庶? 君必行之,妾自殺也。 驪姬佯譽太子②

原文

   (節自 《晉世家》)

十九年,獻公私謂驪姬曰: 「吾欲廢太子,以奚齊代之①。」驪姬泣曰: 「太子之立,諸侯皆已知之,而數將兵,百姓附之,奈何以賤妾之故,廢嫡立庶? 君必行之,妾自殺也。」 驪姬佯譽太子②,而陰令人譖惡太子而欲立其子。

二十一年,驪姬謂太子曰: 「君夢見齊姜,太子速祭曲沃,歸釐於君③。」太子於是祭其母齊姜於曲沃,上其薦胙於獻公④。獻公時出獵,置胙於宮中。驪姬使人置毒藥胙中。居二日,獻公從獵來還,宰人上胙獻公⑤,獻公欲饗之。驪姬從旁止之曰: 「胙所從來遠,宜試之。」 祭地,地墳; 與犬,犬死; 與小臣,小臣死⑥。驪姬泣曰:「太子何忍也? 其父而欲弒代之,況他人乎? 且君老矣,旦暮之人,曾不能待而欲弒之。」 謂獻公曰: 「太子所以然者,不過以妾及奚齊之故,妾願子母辟之他國,若早自殺,毋徒使母子為太子所魚肉也。始君欲廢之,妾猶恨之,至於今,妾殊自失於此⑦。」

太子聞之,奔新城⑧。獻公怒,乃誅其傅杜原款。或謂太子曰:「為此藥者,乃驪姬也。太子何不自辭明之?」 太子曰: 「吾君老矣,非驪姬,寢不安,食不甘。即辭之,君且怒之,不可。」 或謂太子曰: 「可奔他國。」 太子曰: 「被此惡名以出,人誰內我,我自殺耳。」十二月戊申,申生自殺於新城。

譯文

晉獻公十九年,獻公私下對驪姬說: 「我打算廢除太子,讓奚齊來替代。」 驪姬哭泣着說: 「申生立為太子,諸侯們都已知道了,而且他數次領兵打仗,百姓都歸順他。怎麼能為了我的緣故,廢除嫡長子而立庶出之子呢? 你若一定要這樣做,那我就要自殺的。」驪姬表面上假意恭維太子,暗地裡卻唆使人千方百計地詆毀太子,以達到立自己兒子奚齊的目的。

晉獻公二十一年,驪姬對太子說: 「國君夜裡曾夢見你的母親齊姜,你快去曲沃祭祀她,回來時,把餘下的祭肉拿回來敬獻給國君。」 太子於是到曲沃祭拜他的母親齊姜,回來時將祭肉送給獻公。此時,正值獻公出去打獵未歸,便把肉放在宮裡。驪姬叫人在祭肉里下了毒藥。隔了兩天,獻公打獵回來,廚官將祭肉呈上獻公。獻公正要吃的時候,驪姬立在一旁制止,並說道: 「祭肉從很遠的地方來的,應該先試一試。」 獻公用祭肉祭地神,地皮忽然向上凸起來; 又把祭肉給狗吃,狗便死了; 又給小臣吃,小臣也死了。驪姬哭着說: 「太子怎麼這樣狠心啊,他想做國君竟然要殺掉自己的生父,更何況其他人呢? 而且國君已老了,是活一天算一天的人了,他也不能等待而要殺害他。」 她又對獻公說:「太子之所以這樣做,只不過是因為我和奚齊的緣故。請讓我們母子躲避到別國去; 或我們早些自殺,以免我們母子白白遭受太子的任意宰殺。當初,你君王想廢除他,我還怨恨此事,時至今天,我才自知在此事上的過失。」

太子聽說此事後,逃奔到新城。獻公十分震怒,便殺了太子的師傅杜原款。有人對太子說: 「在祭肉里投藥的人,就是驪姬,你為何不到獻公那裡去辯明此事呢?」 太子說: 「我的父王老了,如沒有驪姬,他是睡不入眠,食不甘味的。就是去辯解,父王對我也還是十分憤怒的,不能去辯解。」 又有人對太子說:「你可以逃往別國去。」 太子說: 「我背上這種罪惡的名聲逃出去,誰人又肯接納我呢?我還是自殺罷!」 這年十二月戊申這天,太子申生在新城自殺。

鑑賞

短短不到五百字的文章,卻生動地再現了晉獻公之昏、驪姬之毒、太子申生之善,可謂言簡而意豐,語朴而形象鮮明。

先說晉獻公之昏。其「昏」表現在兩件事上: 一是因寵驪姬,想廢掉數次帶兵打仗,戰功卓著,百姓擁護,且早已確立的太子申生,而立驪姬之子奚齊為太子,這是因「私」而廢「公」之「昏」。二是驪姬設計謀害太子申生之時,他不作調查研究,不問青紅皂白,聽信驪姬的讒言,殺掉太子的師傅杜原款,這是不辨忠奸之「昏」。

次說驪姬之毒。其毒之一是耍兩面派手法。在晉獻公表示欲廢嫡立庶時,她佯裝哭泣力阻,假意稱譽太子,並表示 「君必行之,妾自殺也」,裝出一副「忠君」的樣子;另一方面,她在背後又派人詆毀太子,為其子奚齊立為太子大造輿論。其毒之二是設計騙太子。她謊說獻公夢見太子之母齊姜,要太子去曲沃祭祀,並帶祭祀之肉以進獻公。果然此計奏效。其毒之三是投毒陷害太子。她使人置毒藥於胙中。當獻公欲食之時,她又勸止,以祭地、試犬、試小臣,裝出極關心獻公的樣子。當發現有毒時,她又進讒言,誣衊太子,並悔恨當初勸阻獻公廢太子。這是以退為進,步步進逼,激起獻公對太子的憤恨,從而達到她殺申生而立自己兒子奚齊之目的。

再說太子申生之善。申生本是有才能,有戰功,深得百姓擁護的太子,確可為人君。但他太善良、忠厚,對驪姬之私心與陰謀,毫無警惕,屢中其設計的圈套;被逼出走新城後,又顧及獻公私寵驪姬之欲和已高的年事,寧願自己受屈而不申辯,最終只好自殺於新城。

全文敘事清晰,人物形象鮮明,「昏」、「毒」、「善」對比強烈,在驪姬陰險奸詐的圖謀中,使人深深感到春秋時期晉國統治集團內部王權爭奪之殘酷與慘烈,頓生對太子申生的同情與對驪姬之憤恨。[1]

史記

《史記》是由司馬遷撰寫的中國第一部紀傳體通史。記載了上自上古傳說中的[[黃帝\\時代,下至漢武帝元狩元年間共3000多年的歷史(哲學、政治、經濟、軍事等)。《史記》最初沒有固定書名,或稱「太史公書」,或稱「太史公傳」,也省稱「太史公」。「史記」本是古代史書通稱,從三國時期開始,「史記」由史書的通稱逐漸成為「太史公書」的專稱。《史記》與後來的《漢書》(班固)、《後漢書》(范曄、司馬彪)、《三國志》(陳壽)合稱「前四史」。劉向等人認為此書「善序事理,辯而不華,質而不俚」。與司馬光的《資治通鑑》並稱「史學雙璧」。[2]

參考來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