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阿剌伯人》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阿剌伯人》是鄭振鐸寫的一篇散文。

原文欣賞

   阿剌伯人曾給世界——至少是歐洲——的人類以強大的戰慄過;那些騎士,跨着阿剌伯種的壯馬,執着長槍,出現於無邊無際的平原高原上,野風剛勁地吹拂着,黃草垂倒了它們的頭,而這些壯士們凜然地向着朝陽立着,威美而且莊嚴,便連那映在朝陽下的黑影子也顯得堅定而且勇毅。啊,那些阿剌伯人,那些人類之鷹的阿剌伯人!

據說,如今長槍雖然換了火槍,他們的國土雖然被掠奪於他人之手,然而他們還不減於前的勇鷙。

船由東而西,快要轉折而北了,停泊的地方是亞丁。啊,亞丁,那是阿剌伯人的大本營呀!

上船來的是賣雜物的黑人,那細細的黑髮,緊緊地鬈曲在頭上,那皮膚黑得如漆,顯得那牙齒更白。夾雜在這些黑人之中的是阿剌伯人,有的瘦而微黑,有的肥胖。頭上戴的是紅氈的高帽子;他們是不異於印度人的,是不異於我們故鄉的人的,是不異於日本人的;他們並不可怕。他們將那掮着的毛布、鴕鳥毛扇子,等等,陳列在我們之前,笑嘻嘻地在邀致生意。

那還是執長槍,跨壯馬,馳騁於戰場之上的阿剌伯人麼?

我想起來了,那天在新加坡,為我們趕馬車的和慈老頭子,他並不齗齗爭價,多給了半個銀角,便笑嘻嘻地道謝的,也正是這個樣子的人,也正是一個阿剌伯人呀!

啊,好和善可親的阿剌伯人!

我們上了岸,太陽如一個絕大的火球,投射下無限的熱氣在我們身上。地上是一片黃土,絕無一株綠草可見,與香港、西貢、新加坡、科侖布的情形絕不相同,那黃色的地土,也反射出無限的熱氣;在這上下交迫之間,我們步行不到十幾步,便渾身是汗了。汗衫是濕透了,而額上的汗水盡由帽緣溜出,流得滿臉都是。要用手去揩,而手背已是津津的若剛由水中伸出似的濕了。前面是一片小公園,很有布置地植種了許多樹木;那樹木是可憐地瘦小,那樹木的枝葉是可憐地憔悴。左面是一帶商店,店後便是奇形可怪的山岩,只草片苔不生的山岩,而店的隙處,便是一條通過山中而至「城內」的道路。

然而我們在寂寂悄悄的海濱大道上走着,除了灑水運貨的駱駝車,除了騎在小驢子上的小阿剌伯人,除了兜攬生意的汽車夫之外,一點兒也沒遇到什麼。我們匆匆地歸來,能在「阿托士」離開亞丁之前,趕得上船,還虧得是他們的指導。

那些阿剌伯人,那些和善的阿剌伯人,他們的勇鷙之心,威壯之氣,難道已隨了時光之飛逝而消磨淨盡麼?

第二天清晨,「阿托士」又停泊在耶婆地了。照樣地上來許多戴紅氈帽的阿剌伯人,以及頭髮鬈曲地黑人,照樣地笑嘻嘻地在招攬生意。有好幾個阿剌伯人,掮了笨大的布包,黑的白的鴕鳥毛扇子,由三層樓的頭等艙甲板,下到我們的甲板上來;梯口已用一個短鐵欄阻住了。一位「侍者」坐在梯後。他見這一隊阿剌伯商人下梯來,便立起來,用破椅上拆下的木條,猛敲他們幾下。有幾下是敲在梯級上了,有幾下是敲在他們的腿上。他們一個個見了這突如其來的打擊,便惶急得驚慌得不得了。一個個都匆急地跨過短欄去。看那惶恐的樣子呀,唉,我真有些不忍!然而最猛重的一下卻敲在一位瘦長的老頭子的手指上。他痛得只是把手來回搖抖,而掮的貨物又笨大,一時不易跨過短欄。他心愈惶急,而愈不易跨過。在這時,他身上又着了一兩下木條子。我把頭迴轉了不忍看;我望着柔綠的海水,幾隻海鷗正呱呱若泣地啼着飛過去。我再回頭時,他已立在我們的甲板上,不住地撫摩着那一隻被猛敲的手,還用口來吻潤着。而他的臉上眼中,還依樣地和善,一點兒也看不出恨怒的凶光。

我不知怎樣的,心上突感着一種難名的苦楚和悲戚。

我面前現出一隊的騎士,跨阿剌伯種的壯馬,執着長槍,出現於無邊無際的平原高原上,野風剛勁地吹拂着,黃草垂倒了他們的頭,而這些壯士們凜然地向着朝陽立着,威美而且莊嚴,便連那映在朝陽下的影子也顯得堅定而且勇毅。

啊,啊,這些阿剌伯的商販們便是他們的苗裔麼?

我不能相信,我不忍相信![1]

鄭振鐸簡介

鄭振鐸(1898—1958)現代作家、文學評論家、文學史家、考古學家。筆名西諦、CT、郭源新等。原籍福建長樂,生於浙江永嘉。1917年入北京鐵路管理學校學習,五四運動爆發後,曾作為學生代表參加社會活動,並和瞿秋白等人創辦《新社會》雜誌。1920年11月,與沈雁冰、葉紹鈞等人發起成立文學研究會,並主編文學研究會機關刊物《文學周刊》,編輯出版了《文學研究會叢書》。1923年1月,接替沈雁冰主編《小說月報》,倡導寫實主義的「為人生」的文學,提出「血與淚」的文學主張。大革命失敗後,旅居巴黎。1929年回國。曾在生活書店主編《世界文庫》。抗戰爆發後,參與發起了「上海文化界救亡協會」,創辦《救亡日報》。和許廣平等人組織「復社」,出版了《魯迅全集》、《聯共黨史》、《列寧文選》等。抗戰勝利後,參與發起組織「中國民主促進會」,創辦《民主周刊》,鼓動全國人民為爭取民主、和平而鬥爭。1949年以後,歷任文物局局長、考古研究所所長、文學研究所所長、文化部副部長、中國民間研究會副主席等職。1958年10月18日,在率中國文化代表團出國訪問途中,因飛機失事殉難。主要著作有:短篇小說集《家庭的故事》、《桂公塘》,散文集《山中雜記》,專著《文學大綱》、《插圖本中國文學史》、中國通俗文學史》、《中國文學論集》、《俄國文學史略》等。有《鄭振鐸文集》。[2]

參考來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