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送靈州李判官》唐朝·杜甫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送靈州李判官》唐朝·杜甫

《送靈州李判官》唐朝·杜甫
圖片來自 搜狐

[1] 《送靈州李判官》是唐代偉大詩人杜甫的作品。此詩寫於安史之亂期間,借送別李判官以表達詩人對唐肅宗李亨和平叛主將郭子儀的期望。

作品名稱 《送靈州李判官》

作 者 杜甫

創作年代盛唐

作品出處 《全唐詩》

作品體裁 五言律詩

題 材 送別詩

作品原文編輯

《送靈州李判官》1盛唐 杜甫

犬戎腥四海2,回首一茫茫3。

血戰乾坤赤4,氛迷日月黃5。

將軍專策略6,幕府盛材良7。

近賀中興主8,神兵動朔方9

作品譯文編輯

以安祿山、史思明為首的安史之亂爆發後,到處都是腥風血雨,回頭看看被叛軍占領的地盤,蒼茫一片。

我大唐兵馬與安祿山叛軍在天地之間展開激烈交戰,每一場都是血染大地,廝殺得天昏地暗,戰爭的硝煙瀰漫使日月無光。

可喜的是,大唐的平叛主將郭子儀,是個極有布戰謀略的人,而且也善用人才,他的幕府下都是像李判官您那樣的英才良將。

天下蒼生都慶幸大唐有了中興之主,都把平定叛亂和復國的希望寄托在唐肅宗的身上,肅宗的大軍已在朔方郡出發了,相信不久,就可以打敗叛軍凱旋而歸。

創作背景編輯

該詩寫於鳳翔。安史之亂中,唐肅宗李亨在靈武即位後,杜甫也曾投奔肅宗,但中途被亂軍捉回長安。關於此詩系年,黃鶴、朱鶴齡、顧宏諸家,俱編在公元759年(乾元二年)。王嗣奭《杜臆》認為此詩作於公元757年(至德二載)。仇兆鰲在《杜詩詳註》中說:「玩詩中羯胡血戰等語,及近賀中興一句,當是安史正猖獗,靈武初即位時,蓋至德二載,在鳳翔時所作。當從《杜臆》。」

作品鑑賞編輯

該詩借送別李判官寫出了戰爭中的亂象,表達了詩人對儘快平定叛亂的渴望。詩的前四句記述當時之亂,後四句寫作者希望唐肅宗李亨和平叛主將郭子儀乘時建功。「血戰」、「氛迷」,正面描述四海腥膻的局面。「策略」稱其主將郭子儀,「材良」讚美李判官。「兵動朔方」,是說將大舉興復。按《唐書》:「祿山反,以郭子儀為靈武太守,充朔方軍節度使。陳濤斜之敗,帝惟倚朔方軍為根本。」此詩言「專策略」,又言「動朔方」,當指郭子儀。 [2]

作品注釋編輯

1、詩載於《寧夏古詩選注》(唐驥等選注)。靈州,地名。《唐書·地理志》:靈州,靈武郡。李判官,名不詳。判官,官名,此指靈武郡(在今寧夏靈武市西南)節度使幕府的輔佐官。

2、犬戎:一作「羯胡」。這裡指安祿山、史思明的叛軍。腥:腥氣。指當時為叛軍所占的整個北方腥風四起。

3、茫茫:曠遠貌。此指安史叛軍占地之廣。

4、乾坤:指天地。

5、氛迷:指到處瀰漫着戰爭的凶氣。以上兩句言唐王軍與叛軍交戰激烈,血染河山,廝殺得天昏地暗。

6、「將軍」句:將軍,指平叛主將郭子儀,此時為朔方節度使。李當時為郭子儀幕府的判官。

7、幕府:將帥的衙門,出征將軍辦公的地方。材良:指李判官這樣的有才幹之人。《寧夏古詩選注》作「才良」。

8、中興主:人們把平亂中興的希望寄托在唐肅宗李亨的身上。中興,復興。

9、朔方:即朔方郡,轄區指今寧夏一些縣市。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