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荀卿立言》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節自 《孟子荀卿列傳》) 荀卿①,趙人,年五十,始來遊學於齊。鄒衍之術,迂大而閎辯; 奭也文具難施; 淳于髡久與處②,時有得善言。故齊人頌曰:談天衍,雕龍奭,炙轂過髡③。 田駢之屬④,皆已死

原文

   (節自 《孟子荀卿列傳》)

荀卿①,趙人,年五十,始來遊學於齊。鄒衍之術,迂大而閎辯; 奭也文具難施; 淳于髡久與處②,時有得善言。故齊人頌曰:「談天衍,雕龍奭,炙轂過髡③。」 田駢之屬④,皆已死。齊襄王時,而荀卿最為老師。齊尚修列大夫之缺,而荀卿三為祭酒焉⑤。

齊人或讒荀卿,荀卿乃適楚,而春申君以為蘭陵令⑥。春申君死而荀卿廢。因家蘭陵,李斯嘗為弟子⑦。已而相秦。荀卿嫉濁世之政,亡國亂君相屬,不遂大道,而營於巫祝,信禨祥⑧,鄙儒小拘。如莊周等⑨,又滑稽亂俗。於是推儒墨道德之行事興壞,序列著數萬言而卒,因葬蘭陵。

譯文

荀卿是趙國人,年滿五十歲才開始來到齊國從事遊說。此時,鄒衍的學術很是深遠閎闊,而且善於雄辯; 鄒奭的文采完美而難以實施; 淳于髡這人,如與他相處久了,有時也會得到他些善意言辭。所以,齊國人稱頌他們說: 「深遠閎闊的是鄒衍; 華麗如雕龍的是鄒奭; 圓潤意長如炙轂輠的是淳于髡。」 這時,田駢這群人都已經死了。齊襄王時,荀卿要算最老的前輩師傅了。此時,齊國正在修補大夫這一官位的缺額,所以,荀卿曾經三次做齊國的祭酒。

後來,齊國有人讒言荀卿,荀卿便到了楚國。楚國宰相春申君用荀卿做了蘭陵令。春申君死後,荀卿也就被罷職,就住在蘭陵。李斯曾經當過荀卿的學生,後來李斯做了秦國的宰相。荀卿嫉恨當時混濁的政治,認為亡國亂君這班人不推行他的大道,而專門去研究巫術,信奉鬼神而求福; 鄙薄的儒者,只拘於小節; 像莊周等人,又用滑稽的手法來擾亂世俗。於是,荀卿便推崇儒、墨兩家道德,將它們在實施中的成功與失敗,著了一部幾萬言的書 《荀子》,而後死了,就埋葬在蘭陵。

鑑賞

荀卿 (約前313—前238) 即荀子,戰國時思想家、教育家,名況,時人尊而號為卿。遊學於齊,後立為祭酒。繼赴楚國,春申君用為蘭陵令,著書終老其地。韓非、李斯都是他的學生。他批判和總結了先秦諸子的學術思想,反對天命、鬼神迷信之說,認為自然規律是不以人的意志為轉移的,提出了「人定勝天」 的思想,提倡 「人性惡」,要有「師法之化,禮義之通」,才可以為善,重視環境和教育對人的影響。堅持儒家 「正名」之說,強調尊卑貴賤的等級,主張 「法後王」,即效法文、武、周公之道。在經濟上,提出強本節用、開源節流和省工賈、眾農夫等主張。其著作《荀子》,有三十二篇。本文就是記述荀子立說之事的。

首先,文章寫荀子年五十才遊學於齊。那時,齊國之學界名人三鄒 (鄒忌、鄒衍、鄒奭)及淳于髡、田駢等,都去世了,所以在齊襄王時,荀子算是老前輩了。同時,他正趕上齊國修補大夫之缺,因而三次為祭酒。這是荀子遊學齊國之情況。

其次,寫荀子離齊適楚。因齊人誹謗他,故離齊去楚。在楚相春申君黃歇的推薦下,任蘭陵令。但春申君一死,他也就被免職,住在蘭陵。他除教授學生韓非、李斯等外,潛心治學。他總結、歸納儒家、墨家學術思想在實施過程中的優長短缺,寫成《荀子》一書,推崇儒家、墨家。這是因為他痛恨當時政治混濁,亡國亂君之人不行他的大道,熱衷於巫禍、禨祥之術; 學界風氣不正,有些儒學之士,拘小節,十分鄙陋; 像莊子宣揚道家學說者,又用滑稽之談來擾亂風俗。可見,他的《荀子》一書正是針對不正的政風和學風而寫的。

文章簡潔明白,荀子立言的背景與主旨十分清晰,使人一目了然。[1]

史記

《史記》是由司馬遷撰寫的中國第一部紀傳體通史。記載了上自上古傳說中的[[黃帝\\時代,下至漢武帝元狩元年間共3000多年的歷史(哲學、政治、經濟、軍事等)。《史記》最初沒有固定書名,或稱「太史公書」,或稱「太史公傳」,也省稱「太史公」。「史記」本是古代史書通稱,從三國時期開始,「史記」由史書的通稱逐漸成為「太史公書」的專稱。《史記》與後來的《漢書》(班固)、《後漢書》(范曄、司馬彪)、《三國志》(陳壽)合稱「前四史」。劉向等人認為此書「善序事理,辯而不華,質而不俚」。與司馬光的《資治通鑑》並稱「史學雙璧」。[2]

參考來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