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苦鴉子》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苦鴉子》是鄭振鐸寫的一篇散文。   

原文欣賞

烏鴉是那麼黑丑的鳥,一到傍晚,便成群結陣地飛於空中,或三兩隻棲於樹下,苦呀、苦呀地叫着,更使人起了一種厭惡的情緒。雖然中國許多抒情詩的文句,每每地把鴉美化了,如「寒鴉數點」「暮鴉棲未定」之類,讀來未嘗不覺其美,等到一聽見其聲,思想的美感卻完全消失了,心上所有的只是厭惡。

在山中也與在城市中一樣,免不了鴉的干擾。太陽的淡金色光線,弱了,柔和了,暮靄漸漸地朦朧得如輕紗似的幔罩於岡巒之腰,田野之上,西方是血紅的一個大圓盤懸在地平上,四邊是金彩斑斕的雲霞,點染在半天;工作之後,躺在藤榻上,有意無意地領略着這晚霞天氣的圖畫。經過了這樣靜謐的生活的,準保他一輩子不會忘了,至少是要在城市的狹室中不時想起的。不幸這恬靜可愛的山中的黃昏,卻往往為苦呀、苦呀的鴉聲所亂。

有一天,晚餐吃得特別的早;幾個老婆子趁着太陽光未下山,把廚房中盆、碗等物都收拾好了,便也上樓靠在紅欄杆上閒談。

「苦呀!苦呀!」幾隻烏鴉棲在對面一株大樹上,正朝着我們此唱彼和地歌叫着。

「苦鴉子!我們鄉下人總說她是嫂嫂變的。」湯媽說。

江媽接着道:「我們那裡也有這話。婆婆很兇,姑娘又會挑嘴,弄得嫂嫂常常受婆婆的氣,還常常地打她,男人又一年間沒有幾時在家。有一次,她把米飯從後門給了些叫化的;她姑娘看見了,馬上去告訴她的娘。還挑撥地說:『嫂嫂常常把飯給人家。』於是婆婆生了大氣,用後門的門閂,沒頭沒腦地打了她一頓,她渾身是傷。氣不過,就去投河。卻為鄰居看見了救起,把她濕淋淋地送回家。她婆婆、姑娘還罵她假死嚇詐人。當夜,她又用衣帶把自己吊死在床前了。過了幾個月,她男人回家,他的娘卻淡淡地說,她得病死了。但她的靈魂卻變了烏鴉,天天在屋前樹上苦呀苦呀地叫着。」

「做人家媳婦實在不容易。」江媽接着說,「像我們那裡媳婦吃苦的真不少!」

湯媽說:「可不是!前半年的少爺家裡用的葉媽還不是苦到無處說!一天到晚打水、燒飯、劈柴、種田、摘豆子,她婆婆還常常地嘰里咕嚕罵她。碰到丈夫好些的,也還好,有地方說說。她的丈夫卻又是牛脾氣,好賭。輸了,總拿她來出氣,打得呀,渾身是傷!有一次,她給我看,一身的青腫,半個月一個月還不會退。好容易來幫人家,雖然勞碌些,比在家裡總算是好得多了。一月三塊半工錢,一個也不能少,都要寄回家。她丈夫還時時來找她要錢!她說起來常哭!上一次,她不是辭了回家麼?那是她丈夫為了賭錢的事,被人家打傷了,一定要她回去服侍。這一向都沒有信來,問她鄉里人也不知道。這一半年總不見得會出來了。」

江媽道:「湯奶奶你是好福氣!說是童養媳,婆婆待你比自己的女兒還好。男人又肯干,家裡積的錢不少了,去年不是又買了幾畝田麼?你真可以回去享福了,湯奶奶!」

「哪裡的話!我們哪裡說得上享福兩個字!我們的婆婆待我可真不差,比自己的姆媽還好!」

這時,一聲不響的劉媽插嘴道:「湯奶奶待她婆婆也真是好;自己的娘病,還不大掛心,聽說她婆婆有什麼難過,就一定要回去看看的了!上次她婆婆還托人帶了大棉襖給她,真是疼她!」

湯媽指着劉媽向江媽道:「她真可憐!人是真好,只可惜有些太老實,常給人欺負。她出來幫人家也是沒法的。她家裡不是少吃的、穿的,只是她婆婆太厲害了,不是打,就是罵;沒有一天有好日子過。自從她男人死了,婆婆更恨她入骨,說她是克夫。她到外邊來,賽如在天堂上!」

劉媽一聲不響地聽着她在談自己的身世。欄杆外面烏鴉還是一聲苦呀苦呀在叫着,夜色已經成了深灰色了。

「劉媽,天黑了,怎麼還不點燈?天天做的事都會忘了麼!」她主婦的聲音,嚴厲地由後房傳出。

「噢,來了。」劉媽連忙地答應,慌慌張張地到後面去了。

「真作孽,像她這樣的人,到處要給人欺負。」江媽說,「還好她是個呆子,看她一天到晚總是嘻嘻的笑臉。」

「不。」湯媽說,「別看她呆頭呆腦的;她和我談起來,時時地落淚呢。有一次,給她主婦大罵了一頓以後,她便跑到自己房裡痛哭。到了夜裡,我睡時,還聽見她在嗚咽地抽氣!」

想不到劉媽是這樣的一個人,自到山中來後,我們每以她為樂天的痴呆人,往往地拿她來取笑,她也從沒有發怒過,誰曉得她原是這樣的一個「苦鴉子」!

這時,黑夜已經籠罩了一切。江媽說:「我也要去點燈了。」

「苦呀,苦呀!」的烏鴉已經靜止,大約它們是棲定在巢中了。[1]

鄭振鐸簡介

鄭振鐸(1898—1958)現代作家、文學評論家、文學史家、考古學家。筆名西諦、CT、郭源新等。原籍福建長樂,生於浙江永嘉。1917年入北京鐵路管理學校學習,五四運動爆發後,曾作為學生代表參加社會活動,並和瞿秋白等人創辦《新社會》雜誌。1920年11月,與沈雁冰、葉紹鈞等人發起成立文學研究會,並主編文學研究會機關刊物《文學周刊》,編輯出版了《文學研究會叢書》。1923年1月,接替沈雁冰主編《小說月報》,倡導寫實主義的「為人生」的文學,提出「血與淚」的文學主張。大革命失敗後,旅居巴黎。1929年回國。曾在生活書店主編《世界文庫》。抗戰爆發後,參與發起了「上海文化界救亡協會」,創辦《救亡日報》。和許廣平等人組織「復社」,出版了《魯迅全集》、《聯共黨史》、《列寧文選》等。抗戰勝利後,參與發起組織「中國民主促進會」,創辦《民主周刊》,鼓動全國人民為爭取民主、和平而鬥爭。1949年以後,歷任文物局局長、考古研究所所長、文學研究所所長、文化部副部長、中國民間研究會副主席等職。1958年10月18日,在率中國文化代表團出國訪問途中,因飛機失事殉難。主要著作有:短篇小說集《家庭的故事》、《桂公塘》,散文集《山中雜記》,專著《文學大綱》、《插圖本中國文學史》、中國通俗文學史》、《中國文學論集》、《俄國文學史略》等。有《鄭振鐸文集》。[2]

參考來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