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蘇秦激勵張儀》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節自 《張儀列傳》) 張儀者①,魏人也。始嘗與蘇秦俱事鬼谷先生學術②,蘇秦自以不及張儀。張儀已學,而遊說諸侯。嘗從楚相飲,已而楚相亡璧,門下意張儀,曰: 儀貧無行,必此盜相君之璧。共執

原文

   (節自 《張儀列傳》)

張儀者①,魏人也。始嘗與蘇秦俱事鬼谷先生學術②,蘇秦自以不及張儀。張儀已學,而遊說諸侯。嘗從楚相飲,已而楚相亡璧,門下意張儀,曰: 「儀貧無行,必此盜相君之璧。」共執張儀,掠笞數百,不服,釋之。其妻曰: 「嘻! 子毋讀書遊說,安得此辱乎!」張儀謂其妻曰: 「視吾舌尚在不?」其妻笑曰: 「舌在也。」儀曰: 「足矣!」

蘇秦已說趙王,而得相約縱親,然恐秦之攻諸侯,敗約後負,念莫可使用於秦者。乃使人微感張儀曰: 「子始與蘇秦善,今秦已當路③,子何不往游,以求通子之願。」 張儀于是之趙,上謁,求見蘇秦。蘇秦乃誡門下人不為通,又使不得去者數日。已而見之,坐之堂下,賜仆妾之食。因而數讓之曰④: 「以子之才能,乃自令困辱至此。吾寧不能言而富貴子,子不足收也。」謝去之。張儀之來也,自以為故人,求益反見辱,怒。念諸侯莫可事,獨秦能苦趙,乃遂入秦。

蘇秦已而告其舍人曰: 「張儀天下賢士,吾殆弗如也。今吾幸先用,而能用秦柄者,獨張儀可耳。然貧,無因以進,吾恐其樂小利而不遂,故召辱之以激其意。子為我陰奉之。」 乃言趙王,發金幣車馬,使人微隨張儀,與同宿舍,稍稍近就之,奉以車馬金錢,所欲用,為取給而弗告⑤。張儀遂得以見秦惠王。惠王以為客卿⑥,與謀伐諸侯。蘇秦之舍人乃辭去。張儀曰: 「賴子得顯,方且報德,何故去也?」 舍人曰: 「臣非知君,知君乃蘇君。蘇君憂秦伐趙,敗縱約⑦,以為非君莫能得秦柄,故感怒君,使臣陰奉給君資,盡蘇君之計謀。今君已用,請歸報。」 張儀曰: 「嗟乎! 此吾在術中而不悟,吾不及蘇君明矣! 吾又新用,安能謀趙乎? 為吾謝蘇君,蘇君之時,儀何敢言。且蘇君在,儀寧渠能乎!」

張儀即相秦,為文檄告楚相曰⑧: 「始吾從若飲,我不盜而璧⑨,若笞我。若善守汝國,我顧且盜而城。」

譯文

張儀是魏國人,從前曾與蘇秦一同在鬼谷先生那兒學習治國之術,蘇秦自認為不如張儀。張儀已經完成學業,在諸侯中遊說了。他曾經與楚國的宰相一同喝酒,過了沒多久,楚相丟失了一塊璧。楚相手下的人猜疑是張儀偷去了。說: 「張儀很窮,品行不好,必定是他盜去了相爺的璧。」 於是,大伙兒捉住張儀,痛打了他幾百鞭。張儀不承認,就將他釋放了。張儀回到家中,他的妻子對他說: 「哼! 你若不去讀書,干遊說之事,怎麼會受到這等侮辱呢?」張儀對其妻說: 「你看,我的舌頭還在不在?」 他的妻子笑着說: 「舌頭還在吶!」張儀說: 「那就足夠了!」

就在此時,蘇秦已經說服趙王,結了六國合縱的條約,相互親近了。然而,蘇秦又擔心秦國攻打諸侯,破壞他的合縱之約,因而,他正在為沒有恰當的人選可派去秦國用事而憂慮。考慮結果,蘇秦便派人暗暗感動張儀之心,說: 「你從前與蘇秦很要好,現在蘇秦已經執掌了權柄,你為何不去他那裡,求他幫助實現你的意願呢?」 於是,張儀便到了趙國,上書求見蘇秦。蘇秦卻告誡守門的人,不讓張儀進,又不要他離去。這樣等了好幾天,蘇秦才見張儀,卻讓張儀坐在堂下,並將仆妾吃的飯食賜給他吃。還多次責怪數落張儀,說: 「以你的才華能力,怎麼使自己困辱到這地步呢? 我難道能不為你說合說合而使你富貴起來?然而你實在不配我收留。」 就回謝了張儀,而叫他走了。張儀到蘇秦處來,自認為原本是老朋友,相求些好處,但是,反被羞辱一場而使他十分憤怒。他考慮到,沒有哪位諸侯可以供他服事的,惟獨秦國能夠克敵制勝於趙國,於是便到秦國去了。

蘇秦事後告訴自己的舍人說: 「張儀是天下頂有才幹的人,我真的不如他。而今我幸好先被人用着,然而能夠執掌秦國權柄的人,只有張儀才可以呀! 但是張儀很貧窮,沒有錢進見秦王。我擔心他樂於小利而辦不成這件事,所以我把他召來羞辱他以便激發他的意志。你為我私下把這些錢奉送給他。」 蘇秦還說服趙王,發出金幣車馬,派人暗暗跟隨着張儀,與張儀一同住客棧同宿,慢慢與他親近起來,將車馬金錢送給他,任憑他所用,並不告訴他這些錢的來路。張儀便因此而得以見到秦惠王。秦惠王留用張儀做了客卿,並與他商量謀劃攻打諸侯的事情。這時,蘇秦的舍人便向張儀告辭離去。張儀說: 「我依賴你才得以顯耀,正要報答你的恩德,你怎麼要走呢?」 那舍人說: 「我不是你的知己,你的知己是蘇秦。蘇秦擔心秦國攻打趙國,破壞合縱之約,他認為除你而外,沒人能得到秦國的權柄,所以他感怒你,派我暗地裡奉送給你資金,使你完成蘇秦的計謀。而今,你已被秦所用,我要回去報告他。」 張儀說: 「哎喲! 我中了蘇秦的計而沒有醒悟。我不及蘇秦,這是很明顯的了呵! 我又是剛剛被用,怎能夠謀害趙國呢? 請替我感謝蘇秦,蘇秦在的時候,我張儀還敢說什麼呢?況且有蘇秦在,我張儀還有什麼能耐呢?」

張儀既然做了秦國的宰相,便寫了文書告訴楚國的宰相說: 「從前,我與你一同喝酒,我並沒有偷你的璧,你竟然鞭打我。現在你要好好守住你的國門吧,我就要來盜你的城池了!」

鑑賞

蘇秦與張儀,均是縱橫家大師楚人鬼谷子先生的弟子,且張儀強於蘇秦。但蘇秦先被趙國所用,行 「合縱」 之術,聯合六國拒秦。所以,蘇秦想利用張儀去秦國掌權,以免破壞其「合縱」之術,興兵伐趙。本文所記就是蘇秦先激張儀,再暗助其相秦的史事。

首先,寫張儀遊說受挫。張儀因貧,在楚遊說,與楚相共飲時,被誣偷楚相之璧,被鞭笞數百。返家,妻子說他: 「你如不讀書不遊說,哪會受這等侮辱?」張儀戲問其妻: 「舌尚在否?」其妻答: 「舌在。」 張儀說: 「這就行了。」 即是說他還可以繼續遊說諸侯。這段對話表現了張儀的幽默情趣與樂觀精神。

其次,文章寫蘇秦激張儀。蘇秦相趙,「合縱」成功之後,怕秦攻諸侯,毀其「合縱」之約。反覆思慮,只有讓張儀去秦國掌權,才能制止秦國用兵。於是,乃派人去說張儀,叫他去見蘇秦,求蘇秦幫助。然後再用延緩接見、坐之堂下、賜仆妾之食、數讓之語羞辱他,使張從窮困的境況中奮起。果然,此計使張儀怒起而入秦。

再次,寫蘇秦資助張儀相秦。蘇秦考慮到張儀貧窮,怕他到秦後無錢打通關節,便說通趙王,「發金幣車馬」,並派人悄悄尾隨張儀,與他同住客棧,資助他的一切活動資金。待張儀被秦惠王任為客卿,與謀伐諸侯時,蘇秦所派之人才請辭去,並向張儀說明這一切都是蘇秦的安排,其目的是 「憂秦伐趙、敗縱約」。張儀這才恍然大悟,明白蘇秦辱他的用心,除深謝蘇秦之外,明確表態: 有蘇秦在,我張儀無能耐,「安能謀趙」! 表明蘇秦用計之目的已達到。

最後寫張儀警告楚相。當年未盜你璧,被你鞭打。現在,我將盜你城池,你好好守住國門吧! 這是呼應文章的開頭。

文章重在寫蘇秦的用計,其計之所以能成功,在於蘇秦作為張儀的同窗,對張儀的性格、心理、為人有深入的了解,先激而後感,使張儀終為其所用。[1]

史記

《史記》是由司馬遷撰寫的中國第一部紀傳體通史。記載了上自上古傳說中的[[黃帝\\時代,下至漢武帝元狩元年間共3000多年的歷史(哲學、政治、經濟、軍事等)。《史記》最初沒有固定書名,或稱「太史公書」,或稱「太史公傳」,也省稱「太史公」。「史記」本是古代史書通稱,從三國時期開始,「史記」由史書的通稱逐漸成為「太史公書」的專稱。《史記》與後來的《漢書》(班固)、《後漢書》(范曄、司馬彪)、《三國志》(陳壽)合稱「前四史」。劉向等人認為此書「善序事理,辯而不華,質而不俚」。與司馬光的《資治通鑑》並稱「史學雙璧」。[2]

參考來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