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航船中的文明》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航船中的文明》

《航船中的文明》是一篇記敘散文。作者朱自清在不到兩千字的行文中,辛辣地諷刺了所謂"國粹"和所謂"精神文明"。

作品原文

第一次乘夜航船,從紹興府橋到西興渡口。

紹興到西興本有汽油船。我因急於來杭,又因年來逐逐於火車輪船之中,也想回到航船里,領略先代生活的異樣的趣味;所以不顧親戚們的堅留和勸說(他們說航船里是很苦的),毅然決然的於下午六時左右下了船。有了物質文明的汽油船,卻又有精神文明的航船,使我們徘徊其間,左右顧而樂之,真是二十世紀中國人的幸福了!

航船中的乘客大都是小商人;兩個軍弁是例外。滿船沒有一個士大夫;我區區或者可充個數兒,——因為我曾讀過幾年書,又忝為大夫之後,但也是例外之例外!真的,那班士大夫到哪裡去了呢?這不消說得,都到了輪船里去了!士大夫雖也擎着大旗擁護精神文明,但千慮不免一失,竟為那物質文明的孫兒,滿身洋油氣的小頑意兒騙得定定的,忍心害理的撇了那老相好。於是航船雖然照常行駛,而光彩已減少許多!這確是一件可以慨嘆的事;而國粹將亡的呼聲,似也不是徒然的了。嗚呼,是誰之咎歟?

既然來到這精神文明的航船里,正可將船里的精神文明考察一番,才不虛此一行。但從那裡下手呢?這可有些為難,躊躇之間,恰好來了一個女人。——我說來了,仿佛親眼看見,而孰知不然;我知道她來了,是在聽見她尖銳的語音的時候。至於她的面貌,我至今還沒有看見呢。這第一要怪我的近視眼,第二要怪那襲人的暮色,第三要怪——哼——要怪那男女分坐的精神文明了。女人坐在前面,男人坐在後面;那女人離我至少有兩丈遠,所以便不可見其臉了。且慢,這樣左怪右怪,其詞若有憾焉,你們或者猜想那女人怎樣美呢。而孰知又大大的不然!我也曾約略的看來,都是鄉下的黃面婆而已。至於尖銳的語音,那是少年的婦女所常有的,倒也不足為奇。然而這一次,那來了的女人的尖銳的語音竟致勞動區區的執筆者,卻又另有緣故。在那語音里,表示出對於航船里精神文明的抗議;她說,男人女人都是人!她要坐到後面來,(因前面太擠,實無他故,合併聲明,)而航船里的規矩是不許的。船家攔住她,她仗着她不是姑娘了,便老了臉皮,大着膽子,慢慢的說了那句話。她隨即坐在原處,而批評家的議論繁然了。一個船家在船沿上走着,隨便的說,男人女人都是人,是的,不錯。做秤鈎的也是鐵,做秤錘的也是鐵,做鐵錨的也是鐵,都是鐵呀!這一段批評大約十分巧妙,說出諸位批評家所要說的,於是眾喙都息,這便成了定論。至於那女人,事實上早已坐下了;孤掌難鳴,或者她飽飫了諸位批評家的宏論,也不要鳴了罷。是非之心,雖然人皆有之,而撐船經商者流,對於名教之大防,竟能剖辨得這樣詳明,也着實虧他們了。中國畢竟是禮義之邦,文明之古國呀!——

我悔不該亂怪那男女分坐的精神文明了!

禍不單行,湊巧又來了一個女人。她是帶着男人來的。——呀,帶着男人!正是,所以才禍不單行呀!——說得滿口好紹興的杭州話,在黑暗裡隱隱露着一張白臉;帶着五六分城市氣。船家照他們的規矩,要將這一對兒生刺刺的分開;男人不好意思做聲,女的卻搶着說,我們是一堆生的(一塊兒的)!太親熱的字眼,竟在規規矩矩的航船里說了!於是船家命令的嚷道:我們有我們的規矩,不管你一堆生不一堆生的!大家都微笑了。有的沉吟的說:一堆生的?有的驚奇的說:一堆生的!有的嘲諷的說:哼,一堆生的!在這四面楚歌里,憑你怎樣伶牙俐齒,也只得服從了!婦者,服也,這原是她的本行呀。只看她毫不置辯,毫不懊惱,還是若無其事的和人攀談,便知她確乎是服也了。這不能不感謝船家和乘客諸公衛道之功;而論功行賞,船家尤當首屈一指。嗚呼,可以風矣!

在黑暗裡征服了兩個女人,這正是我們的光榮;而航船中的精神文明,也粲然可見了——於是乎書。[1]

作者簡介

作者:朱自清朱自清,字佩弦,號秋實,筆名余捷、柏香、白水、知白等。原籍浙江紹興,1898年出生於江蘇東海(今連雲港市海州區),原名朱自華,江蘇揚州人。他是現代散文家、語文教育家,文學家,詩人,學者,民主戰士。1920年畢業於北京大學,後來到清華大學任教因三代人定居揚州,自己又畢業於當時設在揚州的江蘇第八中學高中(今揚州中學),且在揚州做過教師,故自稱"揚州人"。他也曾在浙江省台州某中學任教,親手種下紫藤花,後該花成為台州某中學的校花。

參考資料

  1. 朱自清:航船中的文明 2017-12-02 來源: 搜狐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