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等韻一得》主要內容簡介及賞析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等韻一得》是中國近代等韻學著作。清勞乃宣著,成書於清光緒九年 (1883)。版本有清光緒二十四年(1898)。吳橋官廨刊本。 [1]


  勞乃宣 (1843—1921),字季瑄,號玉初,晚年號矩齋,又號韌叟。原籍浙江桐鄉,生於河北廣平,長於江南。同治四年(1865)舉人,十年(1871)進士。曾主持上海南洋公學和浙江大學堂,歷任縣知事、江南提學使、京師大學堂總監督兼學部副大臣。1905年開始主張推行拼音字,著有《簡字譜錄》、《讀音簡字通譜》等。

  《等韻一得》是科學性較強的等韻學書,全書分內篇和外篇,內篇專列各譜,外篇論述字母韻攝、[[[四聲]]、反切射字等方面的問題。

  書中的字母譜就是聲類表。勞氏先按發音部位的不同把聲母分成8類,又按發音方法清濁的不同把每類各分為二,得16類,其中14類又按發音方法戛(不送氣)、透(送氣)、轢 (摩擦)、捺(鼻音) 的不同各分為四,得56母,加喉音2母,總計58聲母。茲將其字母譜加注音標照錄於下:

  這裡的圓圈表示按音理可有而實際沒有的音節,即所謂「有音無字」。除去有音無字,則此書的聲母仍為36.與傳統的三十六字母差不多。書中的韻攝譜就是韻母表。勞氏先按韻尾的不同把韻母分成6類,又按陽聲(開元音)、陰聲(閉元音)的不同把每類各分為二,得13類,再加上下聲 (最閉元音) 1類,共為13攝。這12攝又按開、齊、合、撮四呼各分為四,共得52韻母。茲將其韻攝譜加注音標照錄於下:

《等韻一得》主要內容簡介及賞析

  

  陽 聲 陰 聲 下 聲 喉音 一部 a ia ua ya 阿鴉窪俞阿 o io uo yo 厄伊厄窩約 ə i u y 伊烏俞 喉音 二部 ai iai uai yai 埃崖歪俞埃 ei iei uei yei 額伊額威俞額   喉音 三部 au iau uau yau 敖幺烏敖俞敖 ou iou uou you 歐由烏歐俞歐   鼻音 部 aη iaη uaη yaη 昂央汪俞昂 ən iη uη yη 鞥英翁雍   舌齒 音部 an ian uan yan 安焉彎淵 ən in un yn 恩因溫雲   唇音 部 am iam uam yan 諳奄烏諳俞諳 am im um ym 厄音音烏音俞音     開齊合撮 開齊合撮 開齊合撮


  這裡凡兩個漢字合一個音節的,也表示有音無字。去除有音無字,則此書的韻母為37個。在列出字母譜和韻攝譜之後,作者又把聲母和韻母拼合起來,編成「母韻合譜」,也就是聲韻配合總表。他橫列聲母,分層註明喉、鼻、舌、齒、唇,清、濁,戛、透、轢、捺字樣;縱列13攝韻母,每攝韻母橫列開、齊、合、撮四呼;在聲韻相交處列漢字,有音無字者列反切。

  書中除上述3個圖譜之外,另有四聲譜、四聲分配韻部譜,四聲清濁舉隅譜等等。從勞氏所列的各個圖譜。可以看出當時語音系統的概貌。但是作者的分韻列字,在相當程度上存有守舊的傾向,例如保留了m尾和入聲,平聲不分陰陽等,都與當時的口語有一定的距離。同時他所定的音韻名稱,也多有不當,如所謂喉音即元音,所謂鼻音乃舌根音等等。但此書就音理而言,可以說是清人之中分類最為科學、敘述最為清晰的一種。[2]

參考來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