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短歌行》- 曹操 (三國)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短歌行》- 曹操 (三國)

對酒當歌,人生幾何!

譬如朝露,去日苦多。

慨當以慷,憂思難忘。

何以解憂?唯有杜康。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

但為君故,沈吟至今。

呦呦鹿鳴,食野之蘋。

我有嘉賓,鼓瑟吹笙。

明明如月,何時可掇?

憂從中來,不可斷絕。

越陌度阡,枉用相存。

契闊談讌,心念舊恩。

月明星稀,烏鵲南飛。

繞樹三匝,何枝可依?

山不厭高,海不厭深。

周公吐哺,天下歸心。[1]

曹操簡介

曹操(155年-220年3月15日),字孟德,小名吉利,小字阿瞞,沛國譙縣(今安徽亳州)人。出生於沛國譙縣(今安徽亳州)的一個宦官家族。

曹操是東漢末年著名的政治家、軍事家、文學家和詩人,三國時代曹魏奠基者和主要締造者。

於建安年間權傾天下,在世時官至丞相,爵至魏王,諡號武王。其子曹丕受禪稱帝後,追尊其為武皇帝,廟號太祖。

曹操素有統一天下的大志,他意識到,欲求大業成功,唯有拔擢人才,遍攬豪傑,於是寫就《短歌行》這篇千古傳頌的招賢納士之詩歌。[2]

譯文

一邊喝酒一邊高歌,人生短促日月如梭。好比晨露轉瞬即逝,失去的時日實在太多![3]

席上歌聲激昂慷慨,憂鬱長久填滿心窩。靠什麼來排解憂悶?唯有狂飲方可解脫。

那穿著青領(周代學士的服裝)的學子喲,你們令我朝夕思慕。只是因為您的緣故,讓我沉痛吟誦至今。

陽光下鹿群呦呦歡鳴,悠然自得啃食在綠坡。一旦四方賢才光臨舍下,我將奏瑟吹笙宴請嘉賓。

當空懸掛的皓月喲,什麼時候才可以拾到;我久蓄於懷的憂憤喲,突然噴涌而出匯成長河。

遠方賓客踏著田間小路,一個個屈駕前來探望我。彼此久別重逢談心宴飲,爭著將往日的情誼訴說。

月光明亮星光稀疏,一群尋巢烏鵲向南飛去。繞樹飛了三周卻沒斂翅,哪裡才有它們棲身之所?

高山不辭土石才見巍峨,大海不棄涓流才見壯闊。我願如周公一般禮賢下士,願天下的英傑真心歸順與我。

第一層

重在說愁。端起一杯酒,我唱起壯歌。人生短暫,能有幾何?就像那早上的露水轉瞬即逝,而失去的日子真是太多了宴席上慷慨而歌,心中憂思鬱心,難以釋懷。用什麼解我煩憂呢?唯有這杯中之酒啊!"對酒當歌"是"人生幾何"產生的環境,而"人生幾何"則是"對酒當歌"時流露的心情,它們之間是境與情的有機結合,也是千古傳唱的不朽名句。這"人生幾何"絕不是消極的讓人及時行樂,而是積極地鼓勵人抓緊建功立業,我的人生如朝露,你們的人生也如朝露啊!

生命的短暫是人人都要面對的,胸懷天下的曹操是絕不會為此而憂心的!那他是為何而憂呢?

第二層

寫思賢若渴之心,原來"憂"的是得不到眾多賢才來為己所用。"青青子衿,悠悠我心",這本出自《詩經·鄭風·子衿》篇,是寫姑娘思念自己的愛人。而曹操借來,就是比喻自己對賢才的思念。"青矜"是讀書人的服裝,代指讀書人。那些讀書的有識之士,時時牽動著我的心,為了你們,我終日沉思"低吟"。他"沉吟"什麼呢?他"沉吟"的是"縱我不在,子寧不嗣音"?就算我沒去找你們,你們為啥不主動投奔我呢?接下來,詩人引用《詩經·小雅·鹿鳴》四句,描寫宴會的歡樂場面:空曠的原野上,一群鳴鹿在悠閒的食草,發出歡快的呦呦聲音,特別悅耳。我們在一起宴飲,鼓瑟吹笙,氣氛歡愉。

曹操在呼喚天下英雄:來吧,你們是我的嘉賓!這種渴求賢士之心是何等真誠?何等堅定?何等迫切啊?

第三層

這一層先說"憂",為求賢而憂;再說"樂",賢士若來,定會欣然接納,以禮相待。明月皎潔,清輝流淌,我渴求賢才的憂心,永不斷絕。快來吧!越過山川,跨過平原,來到我的身邊,我們像久別的朋友一樣,一起舉杯暢飲,暢談治國大道。

這層的"憂"看似與上一層重複,其實是在反覆詠歎,加強抒情,加深主題。

第四層

月朗星稀,鳥禽南飛,他們繞樹猶豫,尋找可以棲息之處。而我這裡廣收賢德,多多益善,所謂"泰山不讓細壤,故能成其高;江河不讓細流,故能成其深"。我像當年的周公一樣,"一沐三握髮,一飯三吐脯",生怕失去任何一次機會,生怕漏掉任何一個賢人。

這是先從對方角度寫:你若無主可依,就不要猶豫了,"良禽擇木而棲,賢臣擇主而仕";然後再從自己的角度做出回答:以周公自比,像周公那樣,總攬天下豪傑,共謀一統大業。

鑑賞

《短歌行》是漢樂府的舊題,屬於《相和歌辭·平調曲》。[4]

這就是說它本來是一個樂曲的名稱。最初的古辭已經失傳。樂府裏收集的同名詩有24首,最早的是曹操的這首。這種樂曲怎麼唱法,現在當然是不知道了。

但樂府《相和歌·平調曲》中除了《短歌行》還有《長歌行》,唐代吳兢《樂府古題要解》引證古詩「長歌正激烈」,魏文帝曹丕《燕歌行》「短歌微吟不能長」和晉代

創作背景

這是一首政治性很強的言志詩,但詩人卻把個人的政治思想與濃郁的抒情緊緊結合在一起,

言志是全詩的基調,厚重深沉;而抒情讓詩歌不呆板,不生硬,更具有藝術感染力,正如沈約所說的"以情緯文,以文被質"。

《三國演義》第四十八回有一段曹操橫槊賦詩的描寫。曹操平定北方後,率百萬雄師,飲馬長江,與孫權決戰。是夜明月皎潔,他在大江之上置酒設樂,歡宴諸將。酒酣,操取槊(長矛)立於船頭,慷慨而歌。[5]

曹操平定了北方割據勢力,控制了朝政。他又親率八十三萬大軍,直達長江北岸,準備渡江消滅孫權和劉備,進而統一全中國。

建安十三年(公元208年),冬十一月十五日,天氣晴朗,風平浪靜,曹操下令:「今晚在大船上擺酒設樂,款待衆將。」到了晚上,天空的月亮非常明亮,長江宛如橫飄的一條素帶。再看船上衆將,個個錦衣繡襖,好不威風。曹操告訴衆將官:我自起兵以來,爲國除害,掃平四海,使天下太平。現在只東方人來道謝,曹操非常高興,先以酒奠長江,隨後滿飲三大杯。並橫槊告訴衆將說:我拿此槊破黃巾,擒呂布、滅袁術、收袁紹,深入塞北,直達遼東,縱橫天下,頗不負大丈夫之志,在這良辰美景,我作歌,你們跟着和。接着,他唱曰:"對酒當歌,人生幾何……繞樹三匝,何枝可依,山不厭高,海不厭深,周公吐哺,天下歸心。」

視頻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