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江南春絕句》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江南春》是唐代詩人 杜牧 創作的一首七言絕句。此詩描繪了明媚的江南春光,再現了江南煙雨濛濛的 樓台 景色,把江南風光寫得神奇迷離,別有一番情趣,同時滲透出詩人對歷史興亡盛衰的感慨和對晚唐國運的隱憂。四句均為景語,有眾多意象和景物,有植物有動物,有聲有色,景物有遠近之分,動靜結合,各具特色。全詩以輕快的文字,極具概括性的語言描繪了一幅生動形象、豐富多彩而又有氣魄的江南春畫卷,意境深邃幽美,情思含蓄深蘊,千百年來素負盛譽。[1]

[]

作品原文

江南春千里鶯啼綠映紅,水村山郭酒旗風。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樓台煙雨中。

白話譯文

江南大地鳥啼聲聲綠草紅花相映,水邊村寨山麓城郭處處酒旗飄動。南朝遺留下的四百八十多座古寺,無數的樓台全籠罩在風煙雲雨中。

創作背景

唐文宗大和七年(833)春,杜牧奉幕主 沈傳師 之命,由宣州經江寧往揚州訪淮南節度使牛僧孺途中寫下這首詩。杜牧生活於藩鎮割據、宦官專權、朋黨爭鬥的晚唐時代。唐憲宗當政期間,削弱了藩鎮勢力,重振了朝廷權威,取得一些成就,就自以為立下不朽之功,信仙好佛,尋求長生。後繼的穆宗、敬宗、文宗照例提倡佛教,僧尼之數持續上升,寺院經濟持續發展,大大削弱了政府的實力,加重了國家的負擔。杜牧此時來到江南,不禁想起當年南朝、尤其是梁朝事佛的虔誠,到頭來是一場空,不僅沒有求得長生,反而誤國害民。他創作此詩,既是詠史懷古,也是對唐王朝統治者的委婉勸誡。

作者簡介

杜牧(803—853),唐代詩人。字牧之,京兆萬年(今陝西西安)人,宰相 杜佑 之孫。太和二年(828)進士,曾為江西觀察使、宣歙觀察使沈傳師和淮南節度使牛僧孺的幕僚,歷任監察御史,黃州、池州、睦州刺史,後入為司勛員外郎,官終中書舍人。以濟世之才自負。詩文中多指陳時政之作。寫景抒情的小詩,多清麗生動。人謂之小杜,和李商隱合稱「小李杜」,以別於李白與杜甫。有《 樊川文集 》二十卷傳世。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