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次韻酬朱昌叔五首》(王安石)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次韻酬朱昌叔五首》

作品名稱:《次韻酬朱昌叔五首》

創作年代:北宋

文學體裁:詩 詞

作者:王安石

《次韻酬朱昌叔五首》是北宋文學家、詩人王安石的作品之一。

正文

《次韻酬朱昌叔五首》之一

點也自殊由與求,既成春服更何憂。

拙於人合且天合,靜與道謀非食謀。

未愛京師傳谷口,但知鄉里勝壺頭。

嗟予老矣無一事,復得此君相與游。

《次韻酬朱昌叔五首》之二

去年音問隔淮州,百謫難知亦我憂。

前日杯盤共江渚,一歡相屬豈人謀。

山蟠直瀆輸淮口,水抱長干轉石頭。

乘興舟輿無不可,春風從此與公游。

《次韻酬朱昌叔五首》之三

烏榜登臨興未休,共言何許更消憂。

聯裾蕭寺尋真覺,方駕孫陵吊仲謀。

語罷每開歡笑口,詩來仍掉苦吟頭。

已知軒冕真吾累,且可追隨馬少游。

《次韻酬朱昌叔五首》之四

白下門東春水流,相看一噱散千憂。

穿梅入柳曾莫逆,度墜緣岡初不謀。

世事但如吹劍首,官身難即問刀頭。

長臨鍛龜真自苦,有興復來從我游。

《次韻酬朱昌叔五首》之五

樂世閒身豈易求,岩居川觀更何憂。

放懷自事如初服,買宅相招亦本謀。

名譽子真矜谷口,事功新息困壺頭。

知君於此皆無累,長得追隨壙埌游。[1]

作者生平

王安石(1021年12月18日-1086年5月21日),字介甫,號半山,漢族,臨川(今江西撫州市臨川區)人,北宋著名思想家、政治家、文學家、改革家。

慶曆二年(1042年),王安石進士及第。歷任揚州簽判、鄞縣知縣、舒州通判等職,政績顯著。熙寧二年(1069年),任參知政事,次年拜相,主持變法。因守舊派反對,熙寧七年(1074年)罷相。一年後,宋神宗再次起用,旋又罷相,退居江寧。元祐元年(1086年),保守派得勢,新法皆廢,郁然病逝於鐘山,追贈太傅。紹聖元年(1094年),獲諡「文」,故世稱王文公。

王安石潛心研究經學,著書立說,被譽為「通儒」,創「荊公新學」,促進宋代疑經變古學風的形成。在哲學上,他用「五行說」闡述宇宙生成,豐富和發展了中國古代樸素唯物主義思想;其哲學命題「新故相除」,把中國古代辯證法推到一個新的高度。

在文學上,他具有突出成就。其散文簡潔峻切,短小精悍,論點鮮明,邏輯嚴密,有很強的說服力,充分發揮了古文的實際功用,名列「唐宋八大家」;其詩「學杜得其瘦硬」,擅長於說理與修辭,晚年詩風含蓄深沉、深婉不迫,以丰神遠韻的風格在北宋詩壇自成一家,世稱「王荊公體」;其詞寫物詠懷弔古,意境空闊蒼茫,形象淡遠純樸,營造出一個士大夫文人特有的情致世界。有《王臨川集》《臨川集拾遺》等存世。[2]

主要作品

著作有《《王臨川集》、《臨川集拾遺》等文學作品。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