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晏子軼事二則》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節自 《管晏列傳》) 晏平仲嬰者,萊之夷維人也①。事齊靈公、莊公、景公,以節儉力行,重於齊。既相齊,食不重肉,妾不衣帛。其在朝,君語及之,即危言; 語不及之,即危行; 國有道,即順命; 無道

原文

(節自 《管晏列傳》)

晏平仲嬰者,萊之夷維人也①。事齊靈公、莊公、景公,以節儉力行,重於齊。既相齊,食不重肉,妾不衣帛。其在朝,君語及之,即危言; 語不及之,即危行; 國有道,即順命; 無道,即衡命②。以此三世③,顯名於諸侯。

越石父賢,在縲紲中④。晏子出,遭之途,解左驂贖之⑤,載歸。弗謝,入閨。久之,越石父請絕⑥。晏子戄然⑦,攝衣冠謝曰:「嬰雖不仁,免子於厄,何子求絕之速也?」 石父曰: 「不然,吾聞君子詘於不知己,而信於知己者⑧。方吾在縲紲中,彼不知我也,夫子既已感寤而贖我,是知己,知己而無禮⑨,固不如在縲紲之中。」 晏子於是延入為上客。

晏子為齊相,出,其御之妻從門間而窺其夫。其夫為相御,擁大蓋,策駟馬⑩,意氣揚揚,甚自得也。既而歸,其妻請去。夫問其故,妻曰: 「晏子長不滿六尺,身相齊國,名顯諸侯。今者妾觀其出,志念深矣,常有以自下者(11)。今子長八尺,乃為人仆御,然子之意,自以為足,妾是以求去也。」 其後,夫自抑損。晏子怪而問之,御以實對,晏子薦以為大夫。

譯文

晏平仲名叫嬰,是萊州夷維縣人氏。他在事奉齊靈公、莊公、景公時,生活儉樸,做事極其認真負責,因而很受齊國的重用。他做齊國宰相時,吃飯只一個葷菜,他的妻妾不穿綢緞的衣物。他在朝的時候,君王向他問話,他便慎重回答; 君王不問他,他便慎重行事; 國家定有法規的,他便按此命令做事; 國家沒定法規的,他便權衡斟酌而行事。他以這樣的作風事奉了齊靈公、莊公、景公三世君王,他在諸侯之中取得了顯赫的名聲。

齊國有個賢人名叫越石父,品行端正賢良,卻因罪過被黑繩捆綁,要投進監獄。晏子出門,在路上碰到石父。晏子便解了自己乘車左邊的馬,贖了石父的罪,並載在他的車上送他歸家。越石父沒有感謝晏子,便進入自己的家門。過了一段時間,越石父去晏子那裡,要求絕交。晏子十分驚詫,趕忙整理衣冠,歉意地說: 「我晏子雖算不上仁厚之人,但也免除了處於困厄之中的你,你要求絕交為何如此之快呢?」 越石父說: 「話不能這樣說。我聽說,君子受委屈在於不知己,得意在於知己。從前我被捆綁,是因為他們不是我的知己,你既然用感動之舉贖了我,那你就是我的知己,知己卻不以禮節待我,那還不如在捆綁之中。」 於是,晏子便請他進來,將他當作上賓對待。

晏子做齊國宰相的時候,有一天出門去,他車夫的妻子在門縫裡偷偷地觀看其夫。只見她的丈夫替宰相當車夫,拉好車棚,揚鞭催趕四馬,神氣十足,得意揚揚。車夫歸家後,他的妻子要求離他而去。車夫問其妻為什麼要這樣,他的妻子說: 「晏子身長不到六尺,身為齊國宰相,在諸侯中名聲顯赫。今天我看他出門,其氣度穩重深沉,而且常常甘居別人之下。而你身高八尺,僅僅做了別人的僕從車夫,然而你卻十分得意,自以為了不起,所以我要離你而去。」此後,她的丈夫便自覺小心謹慎起來。晏子覺得奇怪,便問車夫是咋回事,車夫將實情對晏子說了,晏子就推薦他做了大夫。

鑑賞

晏子(?—前500),名嬰,字平仲,管仲死後約一百年的齊國大夫。其父晏弱死後,繼任齊卿,歷任靈公、莊公、景公三世,因節儉力行,為人所敬重,是春秋時期齊國的名相。

本文先總介晏子為相之時的行為: 吃飯不鋪張奢侈,妻妾不穿絲綢衣服;上朝作事,謹言慎行,一切按有利於國家之事而作。這就顯現了晏子節儉、謹慎、有原則的思想作風。

接着,文章選兩則軼事,進一步刻畫晏子的形象。一是以馬贖越石父,但又待之失禮,所以當越石父提出 「絕交」 時,他一再表示 「不仁」 之歉意,並把他奉為上賓。二是以車夫的妻子責備丈夫僅為相國駕車,卻 「意氣揚揚,甚自得也」,反襯晏子身為相國,名顯諸侯,卻 「思慮深遠」,平易謙遜。表現出晏子知錯即改,為國尊賢,為國慮深的平民相國的高貴品質。

文章選材典型,正面與側面描寫相結合,使晏子這一 「長不滿六尺」 的齊相,顯得異常高大、突出。[1]

史記

《史記》是由司馬遷撰寫的中國第一部紀傳體通史。記載了上自上古傳說中的[[黃帝\\時代,下至漢武帝元狩元年間共3000多年的歷史(哲學、政治、經濟、軍事等)。《史記》最初沒有固定書名,或稱「太史公書」,或稱「太史公傳」,也省稱「太史公」。「史記」本是古代史書通稱,從三國時期開始,「史記」由史書的通稱逐漸成為「太史公書」的專稱。《史記》與後來的《漢書》(班固)、《後漢書》(范曄、司馬彪)、《三國志》(陳壽)合稱「前四史」。劉向等人認為此書「善序事理,辯而不華,質而不俚」。與司馬光的《資治通鑑》並稱「史學雙璧」。[2]

參考來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