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新唐書》主要內容簡介及賞析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新唐書》是紀傳體的唐朝史。宋歐陽修、宋祁著。主要版本有北宋嘉祐十四行本,經商務印書館影印,收入《百衲本二十四史》、北宋閩刻十六行本;南宋閩刻十行影印本;明毛晉汲古閣刻的《十七史》本;清乾隆間武英殿刻的《二十四史》本;同治時浙江書局刊行本;中華書局1975年出版的點校本。[1]


  宋祁 (998—1061),字子京,安州安陸 (今屬湖北)人,北宋史學家。天聖中進士。後任復州推官,累遷至翰林學士。慶曆中,仁宗對《舊唐書》的文筆不滿,下令設立書局,調集一批文人重修唐史,宋祁為刊修官。他在局6年,多所撰述。皇祐三年(1051)出知亳州,此後近10年中轉職多地,然著史不斷。至和元年(1054),因唐史修纂緩慢,詔令歐陽修為刊修官,負責本紀、志、表,由宋祁專修列傳。嘉祐五年(1060)編成,由提舉官曾公亮領銜表進,宋祁遷左丞,進工部尚書,死後諡為景文。他還曾預修《籍田記》、《集韻》;另著有《大樂圖》,已散佚。清人輯有《宋景文集》,近人輯有《宋景文公長短句》。歐陽修簡況見《新五代史》條。

  本書225卷,主要記述從唐高祖武德元年(618)至哀帝四年 (907) 290年的唐朝歷史。分為本紀10卷,志50卷,表15卷,列傳150卷四大部分。

《新唐書》主要內容簡介及賞析

  本紀:記述唐朝20帝及篡唐為周的武則天。志:共有禮樂、儀衛、車服、歷、天文、五行、地理、選舉、百官、兵、食貨、刑法、藝文13目。《禮樂志》是舊書禮儀、音樂2志的合卷。《儀衛志》系新開,記天子各種活動的儀仗。《車服志》即舊書的 《輿服志》。《歷志》載唐朝8種曆法,即 《戊寅元歷》、《麟德甲子元歷》、《開元大衍曆》《寶應五紀曆》《建中正元歷》《元和觀象歷》、《長慶宣明歷》、《景福崇玄歷》。《天文志》記李淳風的 「渾儀」,一行與梁令瓚的 「黃道游儀」,各種天文學說,天文變化。《五行志》只記自然現象而不附會人事,是本類志寫法的重大改革。《地理志》按開元時所設的15道分寫各地州郡,兼記天寶時統計的戶口數。《選舉志》綜述學校、科舉、官吏詮選情況。《兵志》闡述軍事制度的沿革及軍事力量的變化。《食貨志》比舊書份量增加,其中授田及租庸調法均比舊志詳細。《刑法志》、《百官志》略改於舊志。《藝文志》即舊書《經籍志》,但記唐人文集多出500多家,且略記著者與出處。表:共有4目;《宰相表》按年月日記宰相、三師、三公的任免;《方鎮表》,按年記方鎮區域的增減、地名的變化、將官的任免;《宗室世系表》記宗室各分支的源流脈系、興衰隆替;《宰相世系表》記宰相的家族源流及譜系。列傳的編排與舊書有明顯不同,舊書按照朝代的劃分,而相對集中地將有關的王子、公主、將相大臣列於一體,形成了一個個段落;而本書則將諸王子全部歸入列傳第4至第8的5卷之中,將相大臣按前後順序聯成一氣。類傳有后妃、宗室、諸帝公主、諸夷蕃將、宗室宰相、忠義、卓行、孝友、隱逸、循吏、儒學、文藝、方技、列女、外戚、宦官、酷吏、藩鎮、奸臣、叛臣、逆臣21目。《諸夷蕃將傳》記出身少數民族的將帥。《藩鎮傳》記獨立或半獨立的方鎮首領,內分為魏博、鎮冀、盧龍、淄青橫海、宣武彰義澤潞5卷。《奸臣傳》記惑君誤國、干權專政的大臣,或賣身投敵、不得善終的人物,如許敬宗、李林甫、盧杞等。《叛臣傳》記那些半途投降敵營或與朝廷作對的將臣,如僕固懷恩、梁崇義、李忠臣、高駢等。《逆臣傳》記那些擁兵作亂、僭稱帝號的亂臣賊子、或揭竿起義的人物,如安祿山、史思明、李希烈、朱洮、黃巢、秦宗權等。少數民族及鄰國傳有14卷,分目為突厥、吐蕃、回鶻、北狄、東夷、西域、南蠻。

  《新唐書》在後世史學界的地位,一般要超出《舊唐書》,其最突出的一點就是文筆簡淨,敘事明達。由於它是在《舊唐書》的基礎上重新修撰的,「其事則增於前,其文則省於舊,至於名篇著目,有革有因,立傳紀實,或增或省」。(《進新修唐書表》)故而二者之間有着明顯的不同特色,也帶來了各自的優劣。總的說來,新書的規模要小於舊書。晁公武說:「舊書約一百九十萬,新書約一百七十萬。」(《郡齋讀書志》) 以本紀而言,新書刪削了大量的詔令、奏疏、詩文等四六駢文,而將它們改為古文,但是它又增加了不少頗為可取的資料,故趙翼認為,「新舊唐書本紀繁簡互有得失。」(《陔余叢考》)就列傳而論,新書在對一些舊傳標題作了改動之外,刪去了61傳,新增了10傳。大部分的列傳,都是作者採集其它資料而重撰的,如李密、李勣、房玄齡、韋弘機等傳中,均加進了重要的史實。據志而說,新書的質量肯定超過舊書;令人有詳細精到之感,如《食貨志》由2卷增至5卷,添進了屯田、和糴、礦產、職田、俸料等內容;《地理志》由4卷增至8卷,涉及方面多有改觀,尤重水利和土壤問題;除此之外,它還新辟了兵、儀衛二志,為此後諸正史所仿效。因編表極難,故自 《史記》、《漢書》之後,諸史不再設表。本書作者不避艱難,開設4表。周密說:「歐公著族譜,號為精密。」(《齊東野語》)另一作者呂夏卿「通譜學,創為世系諸表,於《新唐書》最有功。」(《宋史·呂夏卿傳》)但諸表草創亦「多有謬誤」,(《容齋隨筆》)王鳴盛比較新舊唐書說: 「今平心觀之,二書不分優劣,瑕瑜不掩,互有短長」,「新書最佳者志、表,列傳次之,本紀最下;舊書則志、紀、傳美惡悉相等」。(《十七史商榷》)。

《新唐書》主要內容簡介及賞析

  本書問世不久,就受到了同時代學者的注意。吳縝撰《新唐書糾謬》,將本書的失誤歸為8大類,分為20門,共計40多事,他的研究大多言之有理,但有些也失之武斷。入清以後,趙紹祖撰 《新舊唐書互證》,他以新書為底本,採集《舊唐書》、《唐會要》、《新唐書糾謬》、《資治通鑑》等書以及盧文弨、錢大昕等人的成果進行考證,以此來辨明二書的是非。唐景崇撰 《新唐書注》,用各種資料進行集解,以此來糾誤、補缺、疏解,然此書沒有完稿。沈炳震編 《新舊唐書合鈔》,本紀、列傳,以新書注舊書,諸志以舊書注新書,對表也所考證。王先謙撰《新舊唐書合注》,用新書為藍本,將舊書作比附,匯集歷代研究成果而注入相關條下。近人羅振玉撰《新唐書斠議》,考證史實缺失訛謬,訂正字句脫衍舛誤。以上諸書均有利於對新舊唐書的進一步研究。[2]


參考來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