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文則》主要內容簡介及賞析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l009&gsm=2&rpstart=0&rpnum=0&islist=&querylist=&nojc=undefined 文則


《文則》是中國最早一部初具規模的修辭學著作。南宋陳著。成書於南宋孝宗乾道元年(1170)。有元代至正已亥(1359)陶宗儀本, 明代弘治己酉(1489)山陰陳哲本,萬曆間甬東屠本畯本,《寶顏堂秘笈》本等。1962年人民文學出版社出版劉明暉校點本 (同李塗 《文章精義》合一冊)。該版以清代 《台州叢書重刊文則》為底本,參校上列各版及宋世犖《校記》引陳本,整理而成。[1]


  陳 (1127? -1203), 字叔進, 南宋台州臨海(今浙江省臨海縣) 人。紹興24年(1154)中進士,曾任吏部侍郎,官至知樞密事,兼參知政事。後因觸犯權貴而貶官。

  本書以隨筆的形式,論述了作者所發掘的關於經、傳、子、史諸典籍的作文法則,計62條,分編為甲(9條)、乙 (6條)、丙 (4條)、丁 (8條)、戊 (10條)、己(7條)、庚(2條)、辛(8條)、壬(7條)、癸(1條)10項。作者《文則序》雲: 「且《詩》、《書》、二《禮》、《易》、《春秋》所載,丘明、高、赤所傳,老、莊、孟、荀之徒所著,皆學者所朝夕諷誦之文也;徒諷誦而弗考,猶終日飲食而不知味。余竊有考焉,隨而錄之,遂盈簡牘。古人之文,其則著矣,因號曰 《文則》。」( 《文則 ·文章精義》,人民文學出版社,1960年。以下引文未注出處者,均同此。)

《文則》主要內容簡介及賞析

  本書內容包括修辭的原則和手法以及文體風格和虛詞運用諸方面的問題。關於修辭的原則,本書反覆強調了「言有宜」、「旨深而不晦」、「言簡而不疏」諸語言文字運用的原則,並以廣泛的文獻考釋和深刻的比喻論述了文章的語文形式與思想內容如何相適應的問題。所謂「且事以簡為上,言以簡為當。言以載事,文以著言,則文貴其簡也。文簡而理周,斯得其簡也。」「鳧脛雖短,續之則憂,鶴脛雖長,斷之則悲。《檀弓》文句,長短有法,不可增損,其類是哉。」為使文章達到明白易曉的境地,書中還提出要避免詞語搭配不當的 「病辭」和易生歧義的「疑辭」,提倡用 「淺語」,用「民間之通語」,而不必套用 「經語」。並以 「黶子在頰則好,在顙則丑」生動地揭示了用詞造句需適應時代和環境變化的道理。

  關於修辭手法,經本書引例分析、綜合概述的不下十餘種之多。如: 「有意相屬」的「對偶」、「不失其言」的 「倒言」和 「不失其文」的 「倒文」、「上下相接」的「繼踵」、「主在析理」的「交錯」、「莫不有法」的 「援引」,以及辨析入微而常為後人所稱引的 「比喻」等。作者將如同 《易》之 「象」、《詩》之 「比」的文之「喻」,下分為10種,即直喻、隱喻、類喻、詰喻、對喻、博喻、簡喻、詳喻、引喻和虛喻。除「既不指物,亦不指事」的虛喻外,其餘9種,均不出該辭格的範疇,只不過區分的標準混雜,或有邏輯上的不當。

  關於文體風格。本書是結合對具體文獻的評論而予以闡述的。關於文體的源流、類別和文章的語體風格均有所及,不乏至要之論。如: 「銘文之作,初無定體,量人 《量銘》,乃類 《詩·雅》,孔悝 《鼎銘》,無異《書》命,成湯 《盤銘》,考父 《鼎銘》,體又別矣。四體具采,古法備焉。」「《考工記》之文,榷而論之,蓋有三美; 一曰雄健而雅,二曰宛曲而峻,三曰整齊而醇。」

《文則》主要內容簡介及賞析

  關於虛詞運用,本書並非專論其語法作用,而是結合修辭予以闡述的。所謂「文有助辭,猶禮之有儐,樂之有相也。禮無儐則不行,樂無相則不諧,文無助則不順。」如: 「《左氏》曰: 『美哉泱泱乎,大風也哉,表東海者,其太公乎,國未可量也。』此文每句終用助,讀之殊無齟齬艱辛之態。」

  《文則》的缺點是「方法不密,分析不精」,欠理論上的綜合概括,學術系統性不強。但它在中國修辭學史上是第一本全面研究修辭的著作,總結並發掘了一系列有關文章作法的修辭規律,對漢語修辭學的建立有開創之功,對後世修辭學的發展有重大影響。池田蘆州的 《文法獨案內》、陳望道的 《修辭學發凡》等均汲取其研究成果。本書是一部對學習修辭、研究修辭都具有參考價值的重要論著。[2]

參考來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