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憶》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憶》是林薇因寫的一首詩歌。

原文

   新年等在窗外,一縷香,

枝上剛放出一半朵紅。

心在轉,你曾說過的

幾句話,白鴿似的盤旋。

我不曾忘,也不能忘

那天的天澄清的透藍,

太陽帶點暖,斜照在

每棵樹梢頭,像鳳凰。

是你在笑,仰臉望,

多少勇敢話那天,你我

全說了,——像張風箏

向藍穹,憑一線力量。

二十二年年歲終

(原載一九三四年六月《學文》一卷二期)

賞析

《憶》是林徽因詩歌從前期向後期過轉的重要分界線的一首好詩。本來,徐志摩逝世後,她的詩歌創作似乎已失去了動力,直至1933年歲末,她寫出《憶》這首詩之後,她便把自己的詩歌基調確定了下來。不難發現,儘管徐志摩已離她遠去,但是,她通過回憶便能將當前時空中的人、事、物、情景等等與逝去的種種,在寧靜中重新結合起來,甚至她常常運用她的想象力去超越現實的限制,回到時空揆隔的劍橋去,所以,林徽因在1933年之後的詩,大體上都是以回憶為主軸。而這首詩也像《別丟掉》一樣使用「你」與「我」的對偶性去展開詩意。

詩的第一段寫歲末懷人,而所懷的人早已在兩年多前遠逝!詩歌主述人可能如此想,假如你還在的話,在這歲末新年將至的假日裡,我面對的也許就不僅止是面前仍未盛放的紅花與這紅花縷縷的芳香,你會寄來片言隻字嗎?你會寄來一首新詩嗎?這難道是不可能的嗎?然而,你卻突然地闖出我們這共同的世界,沉入永遠的靜寂中!當前所有的除了這歲末的紅花之外就是記憶中你曾說過幾句話,這幾句話,正想鴿子般在我的心中盤旋着,揮之不去!

詩的第二段寫詩歌主述人因為上面所說的那幾句話讓她記憶的翅膀回到從前。那是一個澄清透藍的四月天,暖和的太陽照在每棵樹的樹梢頭上,色彩美麗像七彩繽紛的鳳凰。是不是在這日麗風和、雲淡風輕的早春黃昏讓你把積壓在內心深處的幾句話非說出來不可嗎?你知道這幾句話對我是多麼的震撼、多大的衝擊嗎?我,不曾忘,也永不能忘!

究竟是哪幾句話?詩意繼續向前推進。詩的第三段寫詩歌主述人最難忘記的是你仰臉向着藍天的嘹亮笑聲,那麼真,那麼純,又那麼動人!更不能忘的是,那天,你和我,把多少勇敢話全說了,彼此真誠相對,毫無保留!堅毅果敢的誓言正像奔向藍穹的風箏,這一長根線牽住天穹,千萬別錯看了它的力量,因為天地間認得方向,風,更會把它送向藍穹,逍遙在太陽邊,渺茫如白雲般飛動,越飛越高,憑藉的是一線力量!

並無抗戰意味。[1]

林徽因簡介

林徽因(1904。06。10——1955。04。01),女。漢族。出生於浙江杭州。建築學家和作家,為中國第一位女性建築學家,同時也被胡適譽為中國一代才女。三十年代初,與夫婿梁思成用現代科學方法研究中國古代建築,成為這個學術領域的開拓者,後來在這方面獲得了巨大的學術成就,為中國古代建築研究奠定了堅實的科學基礎。[2]

參考來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