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建康實錄》主要內容簡介及賞析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建康實錄》是一部記載東晉陳六朝歷史的編年體史著,因六朝均以建康為都城(吳時名建鄴),故取此名。唐許嵩撰,約成書於肅宗至德元年 (756年)。相傳最早有北宋嘉祐四年 (1059) 的刻本,但失傳已久。今北京圖書館藏有南宋紹興十八年(1158)荊湖北路安撫使司的刊本,海內僅此一部存世。清代曾兩次刊刻此書,以光緒年間金陵甘氏的校刊本訛誤較少而通行。另外,還有數種鈔本傳世。近年,張忱石校勘了十個版本,又參照了有關正史、類書、筆記,充分吸取了前人的成果,將本書重新標點整理,附有校勘記,於1986年由中華書局出版,是為當前最好的本子。[1]

  許嵩生平事跡自唐以來缺乏記載。據張忱石考證,許氏當生活在唐玄宗、肅宗時期。其先人為高陽士族,東漢末年南渡後,定居江南,但不知確切地點,從許嵩對周圍地理十分熟悉的情況分析,至少在建康一帶長期居住過。許嵩所著除《建康實錄》外,據《宋史·藝文志》記載,還有《六朝宮苑記》2卷,已不傳。

  《建康實錄》共20卷,記事始於漢獻帝興平元年(194)孫吳起事,終於陳禎明三年(589)後主滅國。卷目內容依次是:卷1—卷4記吳,卷5—卷10記東晉,卷11—卷14記宋,卷15—卷16記齊,卷17—卷18記梁,卷19—卷20記陳。此書前後體例不一,記吳、東晉用編年實錄體,諸臣小傳均繫於某人卒年下;記劉宋以後諸朝,則前用編年,後為紀傳,兩種體例混用未免體例不純。又全書約十之六七的內容為記南朝劉宋以前史事,以後數朝敘事疏簡,可見此書基本上屬於編年體史籍。六朝正史儘管成書於不同年代,然均為卷帙繁多的紀傳體史書,許氏能獨闢蹊徑,撰成一部簡明扼要的、以建康為中心的六朝編年實錄體史書,確實是一種大膽的嘗試。

《建康實錄》主要內容簡介及賞析

  《建康實錄》的價值首先在於它的豐富史料。作者除了依據六朝正史之外,還「旁采遺文」,先後徵引了唐初及唐以前的典籍達50餘種。這些書除少數傳世之外,大都已亡佚。利用如此珍貴的史料,可以補充正史中有關人物生平、字號以及其他史實的遺漏,也可以考訂正史中的部分異同訛誤。即使一時難以斷定孰是孰非,但也為進一步研究提供了線索和依據。可以毫不誇張地說,《建康實錄》是研究魏晉南北朝史的必讀之書。

  正因為《建康實錄》保存了大量已經散佚典籍的內容,所以,此書的另一價值在於輯佚方面。清代輯佚之風盛行,黃奭、湯球、王仁俊、嚴可均、王謨等人皆以搜輯精勤,專事漢、魏、六朝遺籍而著稱於世。可是無論是嚴可均的《全上古三代秦漢三國六朝文》還是王謨的《漢唐地理書鈔》,儘管人稱搜羅齊全,采輯宏富,事實上卻都未能利用《建康實錄》中的記載。顯然,對這些輯佚書的補充,此書亦具有不可忽略的作用。

  另外,《建康實錄》不僅記述各代君臣行事,還着意記載了有關土地、山川、城池、宮苑的制置和興廢,保存了大量珍貴的地方史資料,對唐以前南京地區的歷史地理有着極大的參考價值,核檢全書中所記古蹟達一百多處,許嵩或取之於方志地記,或得之於實地考察,記載翔實可信。這些史料也是此書的精華,後世凡考六朝遺蹟者大多徵引此書。

  當然,《建康實錄》也存在許多不足,除了前述體例不純外,此書在內容上取捨不均,詳略失當。如記劉宋以前較詳,以後諸朝大都簡略,反差過大,令人失望。其次,全書訛誤甚多,或因襲舊史之誤,或曲解史文,或節錄他書時脫漏重複,俯拾即是,無怪清人王鳴盛評論其「粗疏紕漏,不可勝摘」。今人張忱石校勘此書,每卷校記少則數十條,多則百餘條,以至全書校記竟達十萬餘字。可能由於這個原因,此書長期得不到重視,甚至一些史學史專著也漏而不述。[2]


參考來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