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尼泊爾2:本來就是一夥》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尼泊爾2:本來就是一夥是余秋雨寫的一篇散文,出自千年一嘆。   

原文欣賞

從比爾根傑到加德滿都,相距二百九十公里。車開出去不久大家就不再做聲,很快明白,昨天在比爾根傑遇到的困境,只屬於邊境性的遺留,真正的尼泊爾不是這樣。首先是色彩。滿窗滿眼地筱蓋進來,用最毋庸置疑的力式了斷昨天。

我們的色彩記憶也霎時喚醒:希臘是藍色,埃及是黃色,以色列是象牙色,伊拉克是灰色,伊朗是黑色,巴基斯坦說不清是什麼顏色,印度是油膩的棕黑色,而尼泊爾,居然是綠色!

我們已經貼近喜馬拉雅山南麓,現正穿行在原始森林。這兒地勢起伏,層次奇麗,山谷里有雪山溶水,現在水流不大,在白沙間嵌着一脈晶亮。

天空也立即透明了,像是揭去了一塊陳年的灰布。

路也好了,不再擁擠。所有的司機見到我們的車隊都減速禮讓,友好地點頭。這是我們從未有過的待遇,於是每輛車都仲出手來向那些司機表示感謝。路過一個小鎮,我們不問緣由地停車了,只想看看。

尼泊爾還是貧困,但很千淨。有人掃街,有人洗衣。沒有見到一個逢人就伸手的乞丐,也沒有見到一個無事傻站着的閒漢。每個人都有自已的事情在忙,小孩背著書包,老人衣着整齊,一派像過日子的樣子。

我們從兩河流域開始,很久沒有看見正常生活的模樣,猛然一見,痴痴地逼視半天,感動得想哭。我們的幾位小姐手舞足蹈地過來,像是遇到了什麼喜事。只聽她們在說:路邊竟然有一個刁順已所,地上濕波滾的像是今天剛沖洗過,廁所門口有一個井台,用力一按就能洗手!

很快就到加德滿都。其實費時不少,但一路享受,只覺其決。

加德滿都是端端正正的一座城市,多數街道近似中國內地的省城,但幾條主要購物街的溫馨氣氛,則連中國著名的旅遊城市也才良難比得上。

我們結伴去了著名的泰米爾街(Thaoel),以賣本地工藝品、茶葉、皮衣為主,又有不少書店,熱鬧而不哄鬧,走起來十分舒心。回憶我們這一路過來,只有雅典的幾條刁、街能與它相比。

泰米爾街深處有一個叫RumD識記le的酒吧,全世界的登山運動員都知道它。

進門轉幾個彎,到一大廳,燃着一個大火塘。桌椅圍列,火光照亮牆卜貼滿的腳印字牌。哪個登山運動員出發前,先在這裡貼上一個腳印,寫上自己出發的日期和目標。過些天,凱旋了,再在這裡留下一卜,寫明攀登了哪個高峰,海拔多少,參與者是誰。看得出來,有的運動員沒有回來。大雪掩埋了他最後的腳印,囚此他最後的腳印在這裡,在牆上。當然,更多的是回來了。現在正是冬季登山的好時光,今夜,這個熊熊的大火塘,還會燃起在雪山絕峰棲宿的勇士們夢中。過幾天,這兒又會響起他們的笑聲。

推門進去時,酒吧已經很熱鬧。我們坐下後覺得一切稱心,便決定在這裡把很多H子來的煩悶掃拂一下,於是呼酒喊菜、歡聲笑語,立即變成了酒吧的主角。我們的長桌邊上有一個刁嚎,坐着幾個英國人,背靠我坐的是一位中年女士,她看了我們如年『陣,終於輕聲問我:『能間你們來自哪個國家嗎?」

「中國。」我回答。

「中國?哪個部分的中國?」她又問。

我知道她的意思,便說:「潤洲日郭分。你看,大陸,香港,還有……台灣!」

我稍有停頓,因為想到孟廣美剛走,但我又大聲地說出台灣,因為曾靜漪已在喜馬拉雅山腳下等候,在她之後,吳小莉將接過去直達長城。她們都來自台灣。

「你們……怎麼會在舟起?」英國女士大為驚訝。「我們一直在一起呀。」,我對她的驚訝表示驚訝。英國女士立即與同桌交頭接耳了一陣,於是全桌者份傳過臉來看着我們。我們今夜不開車,大家都喝了一點酒,情緒更高了。

這幾個英國人的眼神使我聯想到,那次在巴基斯坦邊境,移民局的一位老人拿着我們的一沓護照有點慌亂。他先把大陸護照和香港特區護照反覆比較,然後抽出了孟了』-美的台灣護照。

他把廣美拉過一邊,問:「你怎麼與他們一起走?」他生泊廣美是被我們劫持的。

「我們本來就是一夥嘛!」廣美回答。

這件事一定超出了老人十分有限的中國知識,他看廣美如此坦然,怕再問下去反而自己露怯,只得聳聳肩,很有禮貌地把辦完手續的護照推到廣美眼前。[1]

《信客》作者余秋雨簡介

余秋雨,1946年生,浙江餘姚人,我國當代著名藝術理論家、文化史學者、散文家。大學畢業後留校任教多年,曾任上海戲劇學院院長、教授,上海寫作學會會長。辭職後繼續從事教學和寫作。主要著作有《戲劇理論史稿》(1983年,上海文藝出版社出版)、《藝術創造工程》(1978年,上海文藝出版社出版)、《文化苦旅》(1992年,知識出版社出版)、《文明的碎片》(1994年5月第1版,春風文藝出版社出版)、《秋雨散文》(1994年,浙江文藝出版社出版)、《山居筆記》(1998年,文匯出版社出版)。1997年被授予「國家級突出貢獻專家」稱號,入載多部世界名人錄。所著散文集《文化苦旅》獲上海市出版一等獎,上海市文學藝術優秀獎,台灣聯合報讀書人最佳書獎,金石堂最具影響力的書獎。《山居筆記》獲海外華文文學最高獎──台灣聯合報讀書人最佳書獎第一名。此篇《信客》選自《文化苦旅》[2]

參考來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