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將相和》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節自 《廉頗藺相如列傳》) 其後秦伐趙,拔石城①。明年,復攻趙,殺二萬人。 秦王使使者告趙王,欲與王為好,會於西河外澠池②。趙王畏秦,欲毋行。廉頗③、藺相如計曰: 王不行,示趙弱且怯也。

原文

   (節自 《廉頗藺相如列傳》)

其後秦伐趙,拔石城①。明年,復攻趙,殺二萬人。

秦王使使者告趙王,欲與王為好,會於西河外澠池②。趙王畏秦,欲毋行。廉頗③、藺相如計曰: 「王不行,示趙弱且怯也。」 趙王遂行,相如從。廉頗送至境,與王訣曰: 「王行,度道里會遇之禮畢,還,不過三十日。三十日不還,則請立太子為王,以絕秦望。」王許之,遂與秦王會澠池。秦王飲酒酣,曰: 「寡人竊聞趙王好音,請奏瑟④。」 趙王鼓瑟。秦御史前書曰⑤: 「某年月日,秦王與趙王會飲,令趙王鼓瑟。」藺相如前曰: 「趙王竊聞秦王善為秦聲,請奉盆缶秦王⑥,以相娛樂。」 秦王怒,不許。於是相如前進缶,因跪請秦王。秦王不肯擊缶。相如曰: 「五步之內,相如請得以頸血濺大王矣⑦!」 左右欲刃相如,相如張目叱之,左右皆靡。於是秦王不懌⑧,為一擊缶。相如顧召趙御史書曰⑨: 「某年月日,秦王為趙王擊缶。」秦之群臣曰: 「請以趙十五城為秦王壽。」 藺相如亦曰: 「請以秦之咸陽為趙王壽。」秦王竟酒,終不能加勝於趙。趙亦盛設兵以待秦,秦不敢動。

既罷歸國,以相如功大,拜為上卿,位在廉頗之右⑩。廉頗曰:「我為趙將,有攻城野戰之大功; 而藺相如徒以口舌為勞,而位居我上。且相如素賤人,吾羞,不忍為之下。」 宣言曰: 「我見相如,必辱之。」 相如聞,不肯與會。相如每朝時,常稱病,不欲與廉頗爭列。已而相如出,望見廉頗,相如引車避匿。於是,舍人相與諫曰:「臣所以去親戚而事君者,徒慕君之高義也。今君與廉頗同列,廉君宣惡言而君畏匿之,恐懼殊甚,且庸人尚羞之,況於將相乎! 臣等不肖,請辭去。」 藺相如固止之,曰: 「公之視廉將軍孰與秦王?」曰: 「不若也。」 相如曰: 「夫以秦王之威,而相如廷叱之,辱其群臣,相如雖駑(11),獨畏廉將軍哉?顧吾念之,強秦之所以不敢加兵於趙者,徒以吾兩人在也。今兩虎共鬥,其勢不俱生。吾所以為此者,以先國家之急而後私仇也。」 廉頗聞之,肉袒負荊,因賓客至藺相如門謝罪(12)。曰: 「鄙賤之人,不知將軍寬之至此也!」卒相與歡,為刎頸之交(13)。

譯文

秦國向趙國索取和氏璧不成之後,發兵攻打趙國,奪取了石城。第二年,再次攻打趙國,殺戮趙國兩萬人。

、之後,秦王派使者告知趙王,打算與趙王在河西的澠池友好相會。趙王因畏懼秦國,打算不去。廉頗、藺相如商議後說: 「王如不去,就表示趙國不僅弱小而且膽怯。」 趙王於是赴會,藺相如跟從。廉頗送他們到國境上,廉頗與趙王分別時說: 「大王你走之後,預計前往的路程直到會見完畢回到國內,所用的時間,不超過三十天。如你三十天還不回來,那就請求立太子為趙王,以便斷絕秦國用你為質來要挾索取的欲望。」趙王答應了廉頗的請求,於是與秦王在澠池相會。秦王飲酒至十分盡興時,說: 「我私下裡聽說趙王喜歡音樂,請讓我進獻一台瑟給你彈奏。」趙王彈瑟。秦國的御史走向前寫道: 「某年月日,秦王與趙王相會飲酒,命令趙王鼓瑟。」 藺相如走上前說: 「趙王私下聽說秦王善於歌唱秦地的歌,請允許我進獻瓦盆給秦王,以便互相酬答,彼此取樂。」 秦王十分氣憤,不答應藺相如的請求。於是,藺相如向前進獻盆缶,並跪下請求秦王擊缶。秦王不肯擊缶,藺相如說: 「在這五步的距離之內,我藺相如頭頸里的血就會濺到你大王身上了。」 秦王左右的人想用刀劍刺殺相如,相如圓瞪雙眼呵叱他們,左右都被嚇倒。於是,秦王心裡很不高興,只敲擊了一下盆缶。相如立即回頭召喚趙國的御史寫道: 「某年月日,秦王給趙王擊缶。」 秦國的群臣叫道: 「請趙國把十五座城送給秦王,作為壽禮!」 藺相如也高喊道: 「請把秦國的國都咸陽送給趙王,作為壽禮!」 秦王飲酒完畢,風頭終究未能蓋過趙國。趙國還準備了許多兵馬,防範秦國,因此秦國不敢向趙國動武。

澠池之會既已結束,趙王一行回到趙國,趙王認為藺相如功勞大,授他為上卿的官位,其位在廉頗之上。這使廉頗很是不平,說: 「我是趙國的將軍,又有攻克城池野外作戰的大功; 而藺相如僅僅是依仗能說會道作為功績,竟然官位在我之上。況且藺相如出身一向低微 (宦者令之舍人),我感到羞辱,忍受不了位居他之下。」 並揚言: 「我見到相如,必定要侮辱他。」 相如聽說廉頗之語,便不肯與廉頗相會。每到上朝時,藺相如常常稱病,實際是不想與廉頗爭位次的先後。後來,相如出門,遠遠望見廉頗,相如便拉轉坐車迴避他。這樣一來,藺相如的門下舍人都對此表示非議,說: 「我們之所以離開親屬而來到你門下謀事,僅僅是為仰慕你高尚的道德義氣。而今你與廉頗同一地位,廉頗放出惡言,你畏懼他,而且躲避他,你害怕到極點了,這種事一般人尚且認為很羞恥,何況身為將相的人呢! 我們這些人實在沒有什麼才幹,請求辭別!」 藺相如堅持挽留他們,說: 「你們看廉將軍與秦王誰強呢?」 門下人都說: 「廉將軍不如秦王。」相如說: 「秦王是那般的威風凜凜,而我藺相如就可在秦廷上當眾呵叱他,侮辱他的群臣,我雖然愚蠢,難道我獨害怕廉將軍嗎? 只是我考慮到,強大的秦國之所以不敢對趙國用兵,只是因為有我和廉將軍都在趙國呀! 如今,我兩人要是不和,猶如兩虎相鬥,這樣一來,我倆不能都活命。我所以要這樣做,是首先考慮國家的緊急危難,而後才是個人的恩怨啦!」 廉頗聽說了藺相如的想法,深受感動,便解衣露膊,背着荊杖,由賓客領着,到藺相如家去請罪,說: 「我是個卑鄙的小人,不知道將軍你寬容我到這樣的地步啊!」 藺相如、廉頗終於彼此交歡,成了生死之交。

鑑賞

本文寫了 「澠池會」 和 「將相和」 兩則故事,之所以放在一起,是因為 「澠池會」是因: 藺相如封為上卿,廉頗不服; 「將相和」是果。「澠池會」讚揚了藺相如在與秦王的鬥爭中如何針鋒相對,大智大勇,未使趙王受辱,維護了祖國尊嚴的愛國精神。「將相和」則表現藺相如在處理同僚廉頗的關係上如何容忍謙讓,顧全大局; 同時也表現了廉頗勇於認錯的磊落行為,他們二人均能「先國家之急」而排除個人恩怨,最後成為團結禦侮的知交。

「澠池會」發生在趙惠文王二十年 (前279),秦王興兵伐趙,拔石城,殺二萬人之後,以勝者之姿約趙王於澠池相會。藺相如隨趙王赴會。在酒會上,秦王耍小動作,要趙王鼓瑟。秦御史在趙王鼓瑟後,立即書寫 「某年月日,秦王與趙王會飲,令趙王鼓瑟。」其意在於侮辱趙王在秦王面前俯首聽命。藺相如識破其叵測的居心,立刻針鋒相對,請秦王擊缶,以相娛樂。當秦王拒絕時,他便進行威脅,在五步之內,我將和你同歸於盡。秦王不得不擊缶,相如立刻召趙御史書曰: 「某年月日,秦王為趙王擊缶。」 當秦之群臣呼叫: 「請以趙十五城為秦王壽」時,藺相如亦高呼: 「請以秦之咸陽為趙王壽。」 表現出為了維護祖國尊嚴而不惜一切的勇氣與膽識。所以凌稚隆在《史記評林》 中說: 「相如澠池之會,如請秦王擊缶,如召趙御史書,如請咸陽為壽,一一與之相比,無纖毫挫於秦。一時勇敢之氣,真足以褫秦人之魄者。」

「將相和」則從另一側面表現藺相如的高尚品質。藺相如因 「完璧歸趙」、「澠池會」 之突出表現,被封為上卿,老將軍廉頗不服,以為相如僅 「口舌」 之勞,而他有攻城野戰之功,並揚言要羞辱他。面對廉頗的挑釁,藺相如採取「不肯與會」、「稱病」 不與同朝、「引車避匿」等行動,忍辱負重,委曲求全,顧全大局。所以,當舍人要辭他而去時,他才道出其內心想法: 「強秦之所以不敢加兵於趙者,徒以吾兩人在也。今兩虎共鬥,其勢不俱生。吾所以為此者,以先國家之急而後私仇也。」他那種大義為國的高尚人品率然再現。廉頗得知藺相如的想法,翻然醒悟,立刻「肉袒負荊」,上門謝罪,自稱「鄙賤之人,不知將軍寬之至此也」,最後 「將相如」,成刎頸之交。雖寥寥幾筆,也再現了廉頗直率磊落、勇於改過、忠心為國的形象。

兩則故事在寫作上均採用語言描寫、行動描寫、對比描寫、側面烘托等手法,使人物相互輝映,立體展示,栩栩如生,令人感佩。[1]

史記

《史記》是由司馬遷撰寫的中國第一部紀傳體通史。記載了上自上古傳說中的[[黃帝\\時代,下至漢武帝元狩元年間共3000多年的歷史(哲學、政治、經濟、軍事等)。《史記》最初沒有固定書名,或稱「太史公書」,或稱「太史公傳」,也省稱「太史公」。「史記」本是古代史書通稱,從三國時期開始,「史記」由史書的通稱逐漸成為「太史公書」的專稱。《史記》與後來的《漢書》(班固)、《後漢書》(范曄、司馬彪)、《三國志》(陳壽)合稱「前四史」。劉向等人認為此書「善序事理,辯而不華,質而不俚」。與司馬光的《資治通鑑》並稱「史學雙璧」。[2]

參考來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