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寄常征君》唐朝·杜甫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寄常征君》作於公元766年(唐代宗大曆元年)晚春,當時杜甫55歲,居雲安(今重慶雲陽)。這首七律的用韻方式是首句入韻仄起式。

《寄常征君》唐朝·杜甫
圖片來自 孔夫子舊書網

[1] 作品名稱 寄常征君

作 者 杜甫

創作年代 盛唐

作品出處 全唐詩

文學體裁 七言律詩

作品原文

寄常征君⑴

白水青山空復春⑵,征君晚節傍風塵⑶。

楚妃堂上色殊眾⑷,海鶴階前鳴向人⑸。

萬事糾紛猶絕粒⑹,一官羈絆實藏身⑺。

開州入夏知涼冷⑻,不似雲安毒熱新。

作品注釋

⑴張遠註:漢魏以來,起隱士謂之徵君。另外,征君一詞見於《後漢書·韓康傳》:亭長以韓征君當至,方修道橋。

⑵空:猶徒然。

⑶傍:傍靠,投靠,例如「路難悠悠常傍人」(《九日》)。傍風塵,指常征君晚節不保,不再隱居,重新出仕。風塵,猶紅塵、世俗之處。

⑷殊眾:出眾。仇兆鰲註:楚妃,比朝貴之得寵。但是清朝陳廷敬另有說法:楚妃,猶言宋子、齊姜、燕姬、越女,喻仕途中名位相軋,炫才嫉妒者。

⑸傳說中丁令威在遼東成仙為鶴,因為遼東在海邊,所以稱為「海鶴」。這裡指代常征君。該典出自晉陶潛(陶淵明)《搜神後記》卷一:丁令威,本遼東人,學道於靈虛山,後化鶴歸過,集城門華表柱。階前,暗含階前趨走之意。《論語·鄉黨》中寫到「沒階,趨近,翼如也」。晚唐李商隱也有詩「一生無復沒階趨」(《任宏農尉獻州刺史乞假回京》)。鶴一向被認為具有仙風道骨,無所羈絆,是隱士高人的象徵,但在這裡卻「鳴向人」,仿佛有所乞求。

⑹萬事糾紛,指公事繁忙。絕粒:絕糧,見《後漢書》:范丹為萊蕪長,遁居梁沛之間,所止單陋,有時絕粒,窮居自若。這句的意思是,工作很忙,但收入不高。

⑺羈絆,猶言束縛牽制。此句所寫即所謂「吏隱」。繼上四句對常征君表示惋惜後,五六句是對他的體諒。

⑻開州(今重慶開縣)是常征君任職之地。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