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天育驃騎歌》唐朝·杜甫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天育驃騎歌》是唐代詩人杜甫創作的一首詩。此詩前半部分寫畫上之馬之英姿颯爽,雙目有神,骨相天然;後半部分回顧太僕馴養此馬,撫圖興嘆,傷知馬者難逢,而自嘆不遇。全詩摹寫傳神,借畫抒懷,盡顯諷刺之意。

作品名稱 天育驃騎歌

作 者 杜甫

創作年代 盛唐

作品出處 《全唐詩》

作品體裁 七言古詩

作品別名 天育驃圖歌

作品原文

天育驃騎歌⑴

吾聞天子之馬走千里⑵,今之畫圖無乃是⑶。

是何意態雄且傑⑷,駿尾蕭梢朔風起⑸。

毛為綠縹兩耳黃⑹,眼有紫焰雙瞳方⑺。

矯矯龍性合變化⑻,卓立天骨森開張⑼。

伊昔太僕張景順⑽,監牧攻駒閱清峻⑾。

遂令大奴守天育⑿,別養驥子憐神俊⒀。

當時四十萬匹馬,張公嘆其材盡下⒁。

故獨寫真傳世人⒂,見之座右久更新⒃。

年多物化空形影⒄,嗚呼健步無由騁⒅。

如今豈無騕褭與驊騮⒆,時無王良伯樂死即休⒇。

注釋譯文

詞句注釋

⑴天育:皇家馬廄名。題下原註:「天育,廄名,未詳所出。」驃騎:猶飛騎。一作「驃圖」,駿馬的圖像。驃,駿馬的一種,黃白色。

⑵天子之馬:指周穆王的八駿。

⑶無乃:只怕的意思,推測詞。

⑷意態:猶神態。

⑸蕭梢:搖尾之態。

⑹縹(piǎo):淡青色。一作「膘」。兩耳黃:即黃耳,千里馬的一種。

⑺雙瞳方:兩眼瞳仁呈方形。

⑻矯矯龍性:一作「矯龍性逸」。矯矯,雄桀貌。一作「矯然」。龍性,古代有駿馬為龍種之說。合:一作「含」。

⑼天骨:非凡的骨骼。森開張:聳立展開。

⑽伊:語助詞。太僕:官名,掌皇帝的輿馬和馬政。張景順:開元年間為太僕少卿兼秦州都督監牧都副使。唐玄宗曾稱讚他說「吾馬蕃息,卿之力也」(張說《隴右監牧頌德碑序》)。

⑾監牧攻駒:一作「考牧攻駒」,一作「考牧神駒」。攻,攻治,即訓練。駒,馬二歲為駒。

⑿大奴:牧馬人頭目。守:一作「字」,即養育。

⒀驥子:即驃騎。俊:一作「駿」。

⒁材盡下:都是凡庸的馬。

⒂寫真:畫像。

⒃久更新:百看不厭,日久彌新。

⒄年多:馬為開元時物,至天寶來,已歷多年。物化:化為異物,即已死去。空形影:徒留畫像。

⒅無由騁:不能馳騁。

⒆騕褭(yǎo niǎo):古駿馬名,日行千里。驊騮(huá liú):周穆王八駿之一,色如華而赤。

⒇王良:春秋時趙人,善御馬。伯樂:春秋時秦人,善相馬。

白話譯文

我曾聽說天子有匹千里馬,如今這幅圖上畫的莫非就是它?

這是何等雄傑的神態啊!駿尾一甩朔風便呼嘯而起。

它毛色淡青兩耳微黃,雙瞳帶棱帶角眼睛閃着紫光。

像龍一樣的桀驁不馴神態干變萬化,卓然而立伸張着偉岸的骨架。

當年身任太僕的張景順,在監牧馴練時發現了這匹清峻的馬。

便命令馬奴頭目牽它入天育,專人飼養特殊照顧它。

當時國家養馬四十萬,張公嘆息它們都是下等馬。

因此唯獨給它畫像以傳給世人,張掛在座右去欣賞,久賞更覺形象新。

年深日久良馬死,空留個圖像到如今。唉,畫馬再好又有何用?已不能健步追風雲!

如今難道真的再無千里馬?只因現實沒有王良伯樂這類相馬師,良馬被埋沒,死了也就白白地死去啦!

創作背景

此詩當作於唐玄宗天寶十三載(754年)。當年春天杜甫移家至長安,居南城之下杜城;秋冬之際,又流浪到長安東北二百四十多里的奉先縣(今陝西省蒲城縣),寄寓在縣署公舍里。境況淒涼,但伏櫪之志並未全泯,因作此激昂慷慨的詩篇。

作者簡介

杜甫(公元712--770),唐朝著名詩人,漢族,字子美,世稱杜少陵、杜工部、杜拾遺等自號少陵野老,生於河南鞏縣(今鄭州鞏義),遠祖為晉代功名顯赫的杜預,乃祖為初唐詩人杜審言,乃父杜閒。我國唐代最偉大的現實主義詩人和世界文化名人,與李白並稱「大李杜」,人稱「詩聖」。一生寫詩一千四百多首。唐肅宗時,官左拾遺。後入蜀,友人嚴武推薦他做劍南節度府參謀,加檢校工部員外郎。故後世又稱他杜拾遺、杜工部。

子美生活在唐朝由盛轉衰的歷史時期,其詩多涉筆社會動盪、政治黑暗、人民疾苦,被譽為「詩史」。杜甫憂國憂民,人格高尚,詩藝精湛,被奉為「詩聖」。創作發生了深刻、巨大的變化。產生了《兵車行》、《麗人行》、 《前出塞》、《後出塞》、《自京赴奉先縣詠懷五百字》這樣的不朽名篇和「朱門 酒肉臭,路有凍死骨」這樣的警世之句。此期流傳下來的詩大約100首,其 中大都是五七言古體詩。流亡時期肅宗至德元載(756)至乾元二年(759), 安史之亂最盛。杜甫也盡歷艱危,但創作成就很大。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