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喜達行在所三首》唐朝·杜甫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喜達行在所三首》唐朝·杜甫

《喜達行在所三首》唐朝·杜甫
圖片來自 愛卡汽車

[1]

《喜達行在所三首》是唐代大詩人杜甫的組詩作品。這三首詩是唐至德二載(757年)杜甫逃出長安抵達鳳翔行宮之後對自己歷險突圍的回憶。他剛剛脫離了叛軍的淫威,一下子又得到了朝廷的任用。生活中這種巨大的轉折在心底激起的波濤,使詩人簡直不能自已。於是借詩表達一種極致的感情。雖然題目里有「喜達「二字表現最終的心情,但回憶中的故事依然悲壯而沉重。這三首詩都是欲揚先抑的結構,章法謹嚴,筆力蒼老,到達行在所前與到達行在所後對比鮮明,體現了杜甫分明的愛憎和堅定的褒貶之情。

作品名稱 喜達行在所三首

作品別名 自京竄至鳳翔喜達行在所三首

作 者 杜甫

創作年代 盛唐

作品出處 《全唐詩》

文學體裁 五言律詩

作品原文

喜達行在所三首⑴

其一

西憶岐陽信,無人遂卻回⑵。

眼穿當落日,心死著寒灰⑶。

霧樹行相引,蓮峰望忽開⑷。

所親驚老瘦,辛苦賊中來⑸。

其二

愁思胡笳夕,淒涼漢苑春⑹。

生還今日事,間道暫時人⑺。

司隸章初睹,南陽氣已新⑻。

喜心翻倒極,嗚咽淚沾巾⑼。

其三

死去憑誰報,歸來始自憐⑽。

猶瞻太白雪,喜遇武功天⑾。

影靜千官里,心蘇七校前⑿。

今朝漢社稷,新數中興年⒀。

注釋譯文

詞句注釋

⑴此詩《文苑英華》題為「自京竄至鳳翔喜達行在所三首」。行在所:指朝廷臨時政府所在地。至德二載(757年)二月,唐肅宗由彭原遷鳳翔,為臨時政府所在地。蔡邕《獨斷》:「天子以四海為家,謂所居為行在所。」

⑵首二句說明冒險逃歸之故。岐陽,即肅宗行在所在地鳳翔。鳳翔在岐山之南,山南為陽,故稱岐陽。鳳翔在長安西,故曰西憶,信,是信使或信息。自去冬陳陶斜之敗,杜甫急待官軍再舉,故希望那邊有人來。「無人遂卻回」,無人二字讀斷,是說天天盼有人來,能得到一點消息,但竟沒有人來。遂卻回,是說於是決意逃回來。卻回二字連讀,卻過、卻出、卻入、卻到、卻望、卻去、卻寄等,皆唐人習慣語。卻字有加重語氣的作用。

⑶此二句寫逃竄時的緊張心情。向西走,向西望,故當着落日。一面走,一面望,望得急切,故眼為之穿。當時逃竄是很危險的,一路之上,提心弔膽,所以說「心死著寒灰」。就是心都涼透了的意思。著,置也。《莊子·齊物論》:「形固可使如槁木,而心同可使如死灰乎。」

⑷此二句寫拚命逃竄之狀。一路之上,重重煙樹就好像在招引着自己向前奔。遠樹迷濛,故曰霧樹,正因是遠樹,人望樹行,有似樹之相引,一本作「茂樹」,「茂」字便死。連山,即太白山和武功山,是將到鳳翔時的標誌。「忽」字傳神,真是喜出望外。

⑸此二句寫初到時親友的慰問。

⑹這兩句追憶陷安史叛軍時苦況。入夜則愁聞胡笳,當春則傷心漢苑(如《哀江頭》所云)。漢苑是以漢比唐,如曲江、南苑等地。

⑺此二句是倒敘。活着回來,這只是今天的事情,因為昨天還在逃命,隨時有作鬼的可能。間(jiàn)道,猶小道,伺其間隙之道而行,指由僻路逃竄。暫時人,謂生死懸於俄頃,見得十分危險。

⑻這兩句是上三下二句法,寫所見朝廷新氣象。借古喻今,以漢光武帝比唐肅宗。《後漢書·光武紀》:「更始(劉玄)以光武(劉秀)行司隸校尉,於是置僚屬,作文移,一如舊章。三輔吏士見司隸僚屬,皆歡喜不自勝。老吏或垂涕曰:不圖今日復見漢宮威儀。」又:「望氣者蘇伯阿為王莽使,至南陽(今屬河南),遙望見春陵郭,唶曰:氣佳哉,鬱鬱蔥蔥然。」光武(劉秀)南陽人。司隸,是漢代的司隸校尉,代指朝廷官員。

⑼中興有望,故「喜極而悲」。當歌而哭,當喜而悲,似乎反常,故曰翻倒極。黃生云:「七八真情實語,亦寫得出,說得透。從五六讀下,則知其悲其喜,不在一己之死生,而關宗社(國家)之大計。」按謝朓《始出尚書省》詩;「還睹司隸章,復見東都禮」,亦用漢光武事,但兩句一意,未免合掌。於此可見杜詩用事之精密。

⑽這是脫險後的回思,憑誰報,是說如果間道時死去,也無人報信。黃生云:「起語自傷名位卑微,生死不為時所輕重,故其歸也,悲喜交集,亦止自知之而已。」甚確。按韓偓《息兵》詩:「正當困辱殊輕死,已過艱危卻戀主。」心情與此相似。

⑾太白雪,指行在所在地鳳翔府眉縣的太白山,最高峰拔海四千一百一十三米,山頂終年積雪。武功天,武功即指太白山西邊的武功山(今稱鰲山,海拔3476米。為秦嶺第二獨立高峰)《三秦記》:「武功太白,去天三百。」此二句是說到此才得復見漢家天日。

⑿國家興復有望,故置身朝班,覺影靜而心蘇,不似在亂軍中時之眼穿而心死,蘇是甦醒、蘇活。七校,指武衛,漢武帝曾置七校尉。

⒀「中」字,這裡讀去聲。浦起龍註:「七八結出本願,乃為喜字真命脈。」又雲;「文章有對面敲擊之法,如此三詩寫喜字,反詳言危苦情狀是也。」

白話譯文

其一 盼望鳳翔那邊有人來傳點消息,但沒有等到人於是決意逃回來。逃竄過程中邊走邊望望眼欲穿,一路上提心弔膽幾乎心都涼透。重重煙樹像在招引自己向前奔,蓮花似的山峰仿佛為我而打開。初到時親友們驚訝我又老又瘦,感嘆我艱辛地從賊營中逃出來。

其二 黃昏時愁思不已傳來胡笳的悲音,滿目淒涼是那失陷了的京城之春。能活着回來只是今天才敢想的事,從小路逃亡隨時都可能一命歸陰。嚴明的章法制度今天剛剛看得到,就像光武中興一樣這裡氣象已新。喜悅的心情達到極點變成了悲傷,嗚嗚咽咽不能自禁淚水沾濕佩巾。

其三 如果在敵國死去,也無人報信。回到自己國家終於有人憐惜自己了。到這裡才能復見漢家天日,慶幸能見到太白、武功山。置身朝班才覺影靜而心蘇,不似在亂軍中時之眼穿而心死。如今大唐國家社稷,一定振興有望。

創作背景

唐至德二載(757年)四月,杜甫冒險乘隙逃出被安史叛軍占據的長安,投奔在鳳翔的唐肅宗。歷經千辛萬苦,他終於到達了朝廷臨時所在地(行在所)。當年五月十六日,唐肅宗拜杜甫為左拾遺,這三首詩便是杜甫作左拾遺以後不久痛定思痛之作,因此第三首有「影靜千宮裡」的話。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