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和蕭中庶直石頭詩》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和蕭中庶直石頭詩》

作品名稱: 《和蕭中庶直石頭詩》

作品體裁: 三言絕句

創作年代: 南北朝

作者: 謝朓

《和蕭中庶直石頭詩》是南齊詩人謝朓的作品。

詩詞原文

九河亘積岨。 三嵏郁旁眺。 皇州總地德。 回江欵岩徼。 井幹赩蒼林。 雲甍蔽層嶠。 川霞旦上薄。 山光晚余照。

翔集亂歸飛。 虹蜺紛引曜。 君子奉神略。 瞰逈憑重峭。 彈冠已籍甚。 升車益英妙。 功存漢冊書。 榮並周庭燎。

汲疾移偃息。 董園倚談笑。 麾斾一悠悠。 謙姿光且劭。 燕嘉多暇日。 興文起淵調。 曰余廁鱗羽。 滅影從漁釣。

澤渥資投分。 逢迎典待詔。 詠沼邈含毫。 專城空坐嘯。 徒慚皇鑒揆。 終延曲士誚。 方追隱淪訣。 偶解金丹要。

若偶巫咸招。 帝閽良可叫。

作者簡介

謝朓(tiǎo)(464-499)字玄暉,漢族,陳郡陽夏(今河南太康縣)人。南朝齊傑出的山水詩人,出身高門士族,與「大謝」謝靈運同族,世稱「小謝」。19歲解褐豫章王太尉行參軍。永明五年(487),預竟陵王蕭子良西邸之游。永明九年(491),隨隨王子隆至荊州,十一年還京,為驃騎咨議、領記室。建武二年(495),出為宣城守。兩年後,復返京為中書郎。之後,又出為南東海太守,尋遷尚書吏部郎。永元元年(499)因事下獄,死獄中,時年36歲。


初任竟陵王蕭子良功曹、文學,為「竟陵八友」之一。後官宣城太守,終尚書吏部郎,又稱謝宣城、謝吏部。東昏侯永元初,遭始安王蕭遙光誣陷,下獄死。曾與沈約等共創「永明體」。今存詩二百餘首,多描寫自然景物,間亦直抒懷抱,詩風清新秀麗,圓美流轉,善於發端,時有佳句;又平仄協調,對偶工整,開啟唐代律絕之先河。[1]

人物生平

世家傳承 東晉南朝是門閥士族統治時期,陳郡謝氏與琅玡王氏、陳郡袁氏、蘭陵蕭氏同屬僑姓高門士族。高祖父是晉代宰相謝安的弟弟謝據,曾祖父謝允、祖父謝述、父親謝緯,都先後仕於晉宋。謝朓父謝緯,官散騎侍郎,母為宋文帝第五女長城公主。永明九年(491年)春,謝朓作為隨郡王蕭子隆的文學(官名),隨同蕭子隆赴荊州。後調還京都,任新安王中軍記室,兼尚書殿中郎,又為驃騎咨議,領記室,掌霸府文筆,又掌中書詔誥。建武二年(495年)出為宣城太守,後遷尚書吏部郎。東昏侯永元元年(499年),始安王蕭遙光謀奪帝位,謝朓沒有參與其謀,反遭誣陷,下獄而死。


謝朓家世既貴,少又好學,為南齊藩王所重。初為太尉豫章王蕭嶷行參軍,遷隨王蕭子隆東中郎府,轉王儉衛軍東閣祭酒,後為隨王鎮西功曹,轉文學。永明九年(491年),隨王為荊州刺史,「親府州事」,謝朓也跟着到了荊州,「以文才尤被賞愛」。後調還京都,任新安王中軍記室,兼尚書殿中郎,又為驃騎諮議,領記室,掌霸府文筆,又掌中書詔誥。建武二年(495年)出為宣城太守。建武四年(497年),謝朓被任命為齊明帝蕭鸞天生殘廢的長子蕭寶義的鎮北諮議、兼南東海太守。


少學成名 謝朓青年時代即以文學知名,《南齊書》本傳稱其「少好學,有美名,文章清麗」,謝朓詩歌創作的主要成就是發展了山水詩。謝朓善草、隸書,長於五言詩,好獎掖人才。


因功升任 當時,謝朓的岳父王敬則任會稽太守。因為他是齊武帝的心腹猛將,開國大臣,所以蕭鸞對他很不放心,加重兵以監視。王敬則怖懼萬狀,深感大禍臨頭。他的第五個兒子王幼隆派人到南東海治所與謝朓密談。謝朓深怕自己被捲入,扣住來人,徑自告發。 王敬則被族滅,謝朓因功升任尚書吏部郎。王敬則之女常懷刀想向謝朓報仇,謝朓不敢與她相見。為吏部郎,沈昭略對他說:「卿人地之美,無忝此職。但恨今日刑於寡妻。」(一說,講此話的人是范縝)


含冤而死 然而謝朓還是沒有逃脫政治濁浪的裹挾。同年初秋,蕭鸞死去,他的兒子、荒淫無度的東昏侯蕭寶卷登位。第二年,在始安王蕭遙光,貴戚江祏、江祀、劉渢等合謀的又一起奪位陰謀中,因為謝朓拒絕了他們奉立蕭遙光為帝的要求,終於受誣而死,時年三十六歲。 這時蕭鸞已身染沉疴,而北魏軍隊常渡江騷擾,南北兵刃數次相接。東昏侯永元元年(499年),始安王蕭遙光謀奪帝位,謝朓不預其謀,反遭誣陷,下獄而死。謝朓臨敗嘆道:「我不殺王公,王公由我而死。」[2]


對於謝朓的死,前人頗有議論。今天看來,他的死能反映出齊代亂世的時代特點;謝朓的自我矛盾和畏禍心理,也是當時士大夫階級的通病,我們不宜對他過於苛求。我們不妨假設:以謝朓這樣逸興壯飛的才情,如果他能再活上三十六歲的話,我們將多讀到多少「清水出芙蓉」般的詩篇![3]

人物成就

謝脁是南齊永明體詩的代表作家。他和沈約、王融等人根據漢語的四聲研究詩歌中的聲、韻、調配合問題,提出了「八病」之說,開創了永明體,對近體詩的發展作出了貢獻。他在詩歌創作上的主要成就是發展了山水詩。謝脁的山水詩與謝靈運齊名,世稱二謝;又因謝脁與謝靈運同宗,故又稱大小謝。大謝(靈運)的山水詩尚未脫離玄言詩風的影響,模山范水後總留有玄理的色彩;小謝(脁)的山水詩則完全是自然山水的描繪,玄理成分已消除殆盡。謝脁的詩語言精美、音韻和諧,體現了永明體詩歌的特點。如「餘霞散成綺,澄江靜如練」(《晚登三山還望京邑》);「天際識歸舟,雲中辨江樹」(《之宣城郡出新林浦向板橋》)等,清新俊逸,精警工麗,是千古傳誦的名句。梁武帝稱:「不讀謝詩三日覺口臭。」沈約稱:「二百年來無此詩也。」唐代大詩人李白對謝脁最為傾心。清代王士禛《論詩絕句》說李白「一生低首謝宣城」。謝脁的詩不僅影響了唐代詩人,而且影響了一代詩風。今存詩200餘首。《隋書·經籍志》著錄《謝脁集》12卷,《謝脁逸集》1卷,均佚。明人輯有《謝宣城集》。今人曹融南有《謝宣城集校注》。

參考資料

  1. 謝朓的悲劇及其宣城詩情感特徵(二) 搜狐網 2020-01-28 
  2. 謝朓出守宣城考論(上) ,搜狐網 ,2020-12-26 
  3. 謝朓出守宣城考論(下),搜狐網 ,2020-12-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