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史記· 魏世家 哀王元年》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史記· 魏世家 哀王元年》

原文

二年,齊敗我觀津[2]。五年,秦使樗里子伐取我曲沃[3],走犀首岸門[4]。六年,秦(求)[來]立公子政為太子[5]。與秦會臨晉。七年,攻齊。與秦伐燕[6]。

八年,伐衛,拔列城二[7]。衛君患之[8]。如耳見衛君曰[9]:「請罷魏兵[10],免成陵君[11],可乎?」衛君曰:「先生果能,孤請世世以衛事先生[12]。」如耳見成陵君曰:「昔者魏伐趙,斷羊腸[13],拔閼與[14],約斬趙[15],趙分而為二,所以不亡者,魏為從主也[16]。今衛已迫亡[17],將西請事於秦[18]。與其以秦衛[19],不如以魏衛,衛之德魏必終無窮[20]。」成陵君曰:「諾。」如耳見魏王曰:「臣有謁於衛[21]。衛故周室之別也[22],其稱小國,多寶器。今國迫於難而寶器不出者[23],其心以為攻衛衛不以王為主[24],故寶器雖出必不入於王也。臣竊料之[25],先言衛者必受衛者也[26]。」如耳出,成陵君入,以其言見魏王[27]。 魏王聽其說[28],罷其兵,免成陵君[29],終身不見。

九年,與秦王會臨晉。張儀、魏章皆歸於魏[30]。魏相田需死,楚害張儀、犀首、薛公[31]。楚相昭魚謂蘇代曰[32]:「田需死,吾恐張儀、犀首、薛公有一人相魏者也。」代曰:「然相者欲誰而君便之[33]?」昭魚曰:「吾欲太子之自相也[34]。」代曰:「請為君北[35],必相之[36]。」昭魚曰:「奈何[37]?」對曰:「君其為梁王,代請說君[38]。」昭魚曰:「奈何?」對曰:「代也從楚來[39],昭魚甚憂,曰:『田需死,吾恐張儀、犀首、薛公有一人相魏者也。』代曰:『梁王,長主也[40],必不相張儀。張儀相,必右秦而左魏[41]。犀首相,必右韓而左魏。薛公相,必右齊而左魏。梁王,長主也,必不便也[42]。』王曰[43]:『然則寡人孰相[44]?』代曰:『莫若太子之自相[45]。太子之自相,是三人者皆以太子為非常相也[46],皆將務以其國事魏,欲得丞相璽也[47]。以魏之強,而三萬乘之國輔之[48],魏必安矣。故曰莫若太子之自相也。』」遂北見梁王,以此告之。太子果相魏。

十年,張儀死。十一年,與秦武王會應[49]。十二年,太子朝於秦。秦來伐我皮氏,未拔而解[50]。十四年,秦來歸武王后[51]。十六年,秦拔我蒲反、陽晉、封陵[52]。十七年,與秦會臨晉。秦予我蒲反[53]。十八年,與秦伐楚。二十一年,與齊、韓共敗秦軍函谷[54]。

二十三年,秦復予我河外及封陵為和。哀王卒,子昭王立。

段意

寫第五世魏哀王繼位後,兩次「合縱」攻秦,「合縱」之勢漸成。主要包括:魏哀王元年,與楚、趙、韓、燕聯軍伐秦,至函谷關敗還,此為第一次合縱攻秦。五年,秦派樗里子攻取魏之曲沃,於岸門趕跑犀首。六年,秦立魏公子政作太子;與秦會於臨晉。八年,攻衛,克二城,衛君以此為憂;詳記魏成陵君中如耳反間計,第一個提出不打衛;魏哀王認為成陵君受賄,接受了不攻衛的意見,卻罷免了他。九年,與秦會於臨晉;張儀等人歸附魏國。詳記魏相田需死後,楚畏張儀、犀首、薛公為魏相,欲以魏太子自為相,蘇代請求當說客,巧言說動魏王,果如楚願。十一年,與秦會於應邑。十二年,秦攻魏皮氏,敗還。十六年,秦攻克魏之蒲坂、晉陽、封陵。二十一年,與齊、韓聯軍敗秦於函谷關,此為第二次合縱攻秦。二十三年,秦歸還封陵予魏,與魏媾和。直至魏哀王卒,其子昭王繼位。

注釋

  [1]五國:指韓、魏、楚、趙、燕,於前318年第一次合縱攻秦,至函谷關敗還。

  [2]觀津:本趙邑,後屬魏,在今河北武邑東南。

  [3]樗(chu)里子:秦貴族贏疾。秦惠王的異母弟,因居於樗里,故稱。秦武王時為相,其人多智,稱為「智囊」。

  [4]此句說,在岸門趕跑了犀首。犀首,魏官名,時任此職者為公孫衍。岸門,魏邑,在今山西河津南。

  [5]此句說,秦派人來立魏公子政為太子。

  [6]燕:周初分封的諸侯國,姬姓,前222年為秦所滅。

  [7]列城:相鄰的城。

  [8]患:憂慮。

  [9]如耳:魏大夫。

  [10]此句說,我願去終止魏軍的進攻。

  [11]免:除掉。成陵君:魏大夫,魏惠王時封君。

  [12]孤:古代侯王的自稱。

  [13]羊腸:即羊腸坂,太行山的坂道,南口在山西晉城,北口在壺關。

  [14]閼(yu)與:韓邑,後屬趙,在今山西和順西北。

  [15]約:圖謀。斬:分割。

  [16]從(zong)主:諸侯合縱之長。

  [17]迫亡:迫近亡國。

  [18]此句言,衛將西降於秦。

  [19]:通「釋」,寬釋;解救。

  [20]德:感激。必終無窮:必定永無窮盡。

  [21]此句言,我曾進見過衛君,說說衛的情況。

  [22]此句說,衛國本來是周室分封出的別支。

  [23]不出:不肯獻出。

  [24]不以王為主:都不由魏王作主。

  [25]竊料:私下推斷。

  [26]受衛:受了衛國的賄賂。

  [27]其言:如耳的說法。

  [28]其說:指成陵君的建議。

  [29]免成陵君:罷免成陵君。成陵君原是主張攻衛的,如今中了如耳的反間計,第一個向魏王提出不打衛,魏王認為他受了衛賄賂,雖接受了他的意見,卻罷免了他,終身不用。

  [30]魏章:曾為魏將,後相秦。

  [31]害:嫉恨;畏忌。薛公:齊孟嘗君田文。一說魏另有田文曾為武侯相。

  [32]昭魚:昭奚恤。蘇代:遊說之士,蘇秦之弟。

  [33]此句說,那麼要誰做魏相對您有利呢?便,方便;有利。

  [34]太子:指魏昭王。

  [35]北:北上見魏王。魏在楚北,故云為君北。

  [36]必相之:一定使太子做魏相。

  [37]奈何:你怎麼遊說呢。

  [38]以上二句謂,你試做魏王,讓我來遊說你。說(shui),遊說。

  [39]此句說,我從楚國來時。

  [40]長(zhang)主:賢明的國君。

  [41]右:古時尚右,故稱所重為右,所輕為左。

  [42]必不便也:必定能認識到這些不利之處。

  [43]王曰:蘇代模擬魏王說。

  [44]然則:既然這樣,那麼……。孰:誰。

  [45]莫若:不如。

  [46]非常相:非長期為相。

  [47]以上二句說,都將盡力拿他們的本國來侍奉魏國,想獲得丞相印(即將來太子做了國君,他就可以做丞相了)。

  [48]三萬乘(sheng)之國:三個大國。指秦、韓、齊。萬乘,萬輛兵車,指大國。

  [49]秦武王:嬴盪,前310—前307年在位。

  [50]解:撤兵。

  [51]此句說,秦武王王后回魏。秦武王取魏公室女為後,無子,武王死,故王后回魏。

  [52]蒲反(ban):又作蒲坂。魏邑,在今山西永濟。陽晉:應作晉陽。魏邑,在今山西永濟東。封陵:魏地名,在今山西風陵渡東。

  [53]予我:歸還給我。

  [54]函谷:關名,在今河南靈寶東北。此為第二次合縱攻秦,在前298年。[1]

司馬遷

司馬遷(前145年或前135年~不可考),字子長,生於龍門(西漢夏陽、即今陝西省韓城市,另說今山西省河津市),西漢史學家、散文家。他以其「究天人之際,通古今之變,成一家之言」的史識創作了中國第一部紀傳體通史《史記》(原名《太史公書》)。被公認為是中國史書的典範,該書記載了從上古傳說中的黃帝時期,到漢武帝元狩元年,長達3000多年的歷史,是「二十五史」之首,被魯迅譽為「史家之絕唱,無韻之離騷」。[2]

參考來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