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史記· 魏世家魏武侯元年》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史記· 魏世家魏武侯元年》

原文

二年,城安邑、王垣[6]。七年,伐齊,至桑丘[7]。九年,翟敗我於澮[8]。使吳起伐齊[9],至靈丘[10]。齊威王初立[11]。

十一年,與韓、趙三分晉地,滅其後[12]。

十三年,秦獻公縣櫟陽[13]。十五年,敗趙北藺[14]。

十六年,伐楚,取魯陽[15]。 武侯卒,子䓨立,是為惠王。

段意

寫第二世魏武侯擊繼位後,魏國的霸業繼續得到發展。其中包括:魏武侯元年,與趙公子朔襲趙之邯鄲失利。二年,築安邑、王垣二城。七年,向東伐齊,至於桑丘。九年,狄軍敗魏於澮水;復派吳起伐齊,至靈丘。十一年,與趙、韓三分晉地,晉亡。十五年,於北藺擊敗趙軍。十六年,向南伐楚,奪取魯陽。至此,魏武侯擴展了大片土地,中原地區大小諸侯皆畏魏,魏武侯一時稱雄中原。 直至魏武侯卒,其子䓨繼位。

注釋

  [1]魏武侯:前395——前370年在位。

  [2]趙敬侯:趙國國君,前386——前375年在位。

  [3]公子朔:《趙世家》作公子朝,武侯之子。

  [4]邯鄲:趙都,在今河北邯鄲。

  [5]去:撤退。

  [6]王垣:魏邑,在今山西垣曲東南。

  [7]桑丘:齊邑,在今河北保定北。《史記會注考證》認為此桑丘在今山東兗州西。

  [8]翟:通「狄」,部族名。澮(kuai):水名,源出山西翼城東,西入汾河。

  [9]吳起:戰國時兵家。衛人。初任魯將,繼任魏將,後為楚令尹,實行變法,被舊貴族所殺。

  [10]靈丘:邑名,在今山東滕縣東。

  [11]齊威王:齊國國君,前356—前320年在位。

  [12]滅其後:絕滅它的後嗣。指晉國滅亡。

  [13]秦獻公:秦國國君,前384—前362年在位。縣櫟(yue)陽:遷都櫟陽。櫟陽,秦邑,在今陝西臨潼東北。

  [14]北藺:趙邑,在今山西離石西。

  [15]魯陽:楚地名,在今河南魯山。[1]

司馬遷

司馬遷(前145年或前135年~不可考),字子長,生於龍門(西漢夏陽、即今陝西省韓城市,另說今山西省河津市),西漢史學家、散文家。他以其「究天人之際,通古今之變,成一家之言」的史識創作了中國第一部紀傳體通史《史記》(原名《太史公書》)。被公認為是中國史書的典範,該書記載了從上古傳說中的黃帝時期,到漢武帝元狩元年,長達3000多年的歷史,是「二十五史」之首,被魯迅譽為「史家之絕唱,無韻之離騷」。[2]

參考來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