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史記· 魏世家魏人有唐雎者》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史記· 魏世家魏人有唐雎者》

原文

魏人有唐雎者,年九十餘矣,謂魏王曰:「老臣請西說秦王,令兵先臣出[2]。」魏王再拜,遂約車而遣之[3]。唐雎到,入見秦王。秦王曰:「丈人芒然乃遠至此[4],甚苦矣!夫魏之來求救數矣[5],寡人知魏之急已[6]。」唐雎對曰:「大王已知魏之急而救不發者,臣竊以為用策之臣無任矣[7]。夫魏,一萬乘之國也,然所以西面而事秦,稱東藩[8],受冠帶[9],祠春秋者[10],以秦之強足以為與也[11]。今齊、楚之兵已合於魏郊矣[12],而秦救不發,亦將賴其未急也[13]。使之大急[14],彼且割地而約從[15],王尚何救焉?必待其急而救之,是失一東藩之魏而強二敵之齊、楚[16],則王何利焉?」於是秦昭王遽為發兵救魏[17]。魏氏復定[18]。

段意

承上,此段為事件之三:齊、楚聯合攻魏,魏求救於秦,秦按兵不動。魏人唐睢從立即援魏則得一東藩之魏,遲之則不但失一東藩之魏,而又強二敵之齊、楚,進而又將受到齊、魏、楚三國合縱抗秦的威脅等利害關係上說服秦王出兵,使魏轉危為安。

注釋

  [1]冠蓋相望:戴禮帽的人和車輛很多,前後都能互相望見。冠,古代官吏的禮帽。蓋,車篷。此謂路上使臣來往不絕。

  [2]此句說,讓秦國救兵在我回國之前先出發。

  [3]約車:備辦車輛。

  [4]丈人:古時對老人的尊稱。芒然:疲乏貌。乃:竟。

  [5]數(shuo):屢次;頻繁。

  [6]已:同「矣」。

  [7]用策之臣:籌策之執政大臣。無任:無能。

  [8]東藩:東部的藩屬。

  [9]受冠帶:接受秦國的法度。冠帶,帽子和腰帶。本指服制,引申為法度。

  [10]祠春秋:春秋兩季按時進貢以助秦國祭祀之用。

  [11]與:與國,即盟國。

  [12]合:會集。魏郊:指魏都大梁城郊。

  [13]此句謂,不過是憑恃着魏國不危急罷了。

  [14]使:假使。大急:十分危急。

  [15]彼:指魏。約從(zong):合縱。指魏、齊、楚聯合抗秦。

  [16]強:強大。

  [17]遽(ju):立即。

  [18]定:安定。[1]

司馬遷

司馬遷(前145年或前135年~不可考),字子長,生於龍門(西漢夏陽、即今陝西省韓城市,另說今山西省河津市),西漢史學家、散文家。他以其「究天人之際,通古今之變,成一家之言」的史識創作了中國第一部紀傳體通史《史記》(原名《太史公書》)。被公認為是中國史書的典範,該書記載了從上古傳說中的黃帝時期,到漢武帝元狩元年,長達3000多年的歷史,是「二十五史」之首,被魯迅譽為「史家之絕唱,無韻之離騷」。[2]

參考來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