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史記· 魏世家無忌謂魏王曰》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史記· 魏世家無忌謂魏王曰》

原文

無忌謂魏王曰:

秦與戎翟同俗[2],有虎狼之心,貪戾好利無信[3],不識禮義德行[4]。苟有利焉,不顧親戚兄弟,若禽獸耳,此天下之所識也,非有所施厚積德也[5]。故太后母也[6],而以憂死[7];穰侯舅也[8],功莫大焉[9],而竟逐之[10];兩弟無罪[11],而再奪之國[12]。此於親戚若此[13],而況於仇讎之國乎[14]?今王與秦共伐韓而益近秦患[15],臣甚惑之[16]。而王不識則不明[17],群臣莫以聞則不忠[18]。

段意

承上,以下為事件之五:齊、楚聯合攻魏,秦昭王出兵援魏,使魏轉危為安,於是魏安釐王欲親秦而伐韓,以求收回過去的失地。魏無忌上書反對,向魏王分析形勢,力陳合縱抗秦之策。此段為勸魏王不可親秦伐韓理由之一。魏無忌提出:秦有虎狼之心,不識禮義德行,與之共伐韓是益近秦患。下舉三例為證:一為宣太后為秦昭王母,後被廢,憂慮而死;二為穰侯為秦昭王舅父,功莫大焉,後竟被逐;三為兩弟無罪,其封邑竟被削奪。此於親戚尚且如此,而況於仇讎之國乎?

注釋

  [1]故地:過去的失地。

  [2]同俗:習俗相同。

  [3]貪戾(li):貪婪殘暴。

  [4]識:知。

  [5]此句謂,它從未有過施惠積德的情況。

  [6]故:所以。太后母也:宣太后是秦昭王的母親。

  [7]而以憂死:秦昭王四十一年,用范睢之言,廢宣太后,她憂慮而死。

  [8]穰(rang)侯:魏冉。宣太后異父弟。詳《穰侯列傳》。

  [9]焉:於之;於他。

  [10]而竟逐之:魏冉後因功大,被范睢譏彈,為昭王所忌,免去相國,使就封邑,死葬於陶。

  [11]兩弟:指高陵君嬴顯,涇陽君嬴悝,均秦昭王同母弟。高陵、涇陽,均為封邑,在關內。

  [12]再奪之國:謂一併削奪其封邑,均被逐出關外。再,一舉而二。之,其。國,指封邑。

  [13]此:前「此」,指秦國;後「此」,這樣。

  [14]仇讎(chou):仇敵。

  [15]益近秦患:更加接近秦禍。

  [16]惑:迷惑。

  [17]明:明智。

  [18]莫以聞:不把這個道理向大王說明。以聞,以此上聞。[1]

司馬遷

司馬遷(前145年或前135年~不可考),字子長,生於龍門(西漢夏陽、即今陝西省韓城市,另說今山西省河津市),西漢史學家、散文家。他以其「究天人之際,通古今之變,成一家之言」的史識創作了中國第一部紀傳體通史《史記》(原名《太史公書》)。被公認為是中國史書的典範,該書記載了從上古傳說中的黃帝時期,到漢武帝元狩元年,長達3000多年的歷史,是「二十五史」之首,被魯迅譽為「史家之絕唱,無韻之離騷」。[2]

參考來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