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史記· 魏世家無忌因留趙》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史記· 魏世家無忌因留趙》

原文

無忌因留趙。二十六年,秦昭王卒。

三十年,無忌歸魏,率五國兵攻秦[3],敗之河外[4],走蒙驁[5]。魏太子增質於秦,秦怒,欲囚魏太子增。或為增謂秦王曰[6]:「公孫喜固謂魏相曰[7]『請以魏疾擊秦[8],秦王怒,必囚增。魏王又怒,擊秦,秦必傷[9],今王囚增,是喜之計中也[10]。故不若貴增而合魏[11],以疑之於齊、韓[12]。」秦乃止增[13]。三十一年,秦王政初立[14]。

三十四年,安釐王卒,太子增立,是為景湣王。信陵君無忌卒。

段意

承上,此段為事件之六:魏安釐王二十年,秦攻邯鄲,魏無忌竊符救趙,並留居趙國。三十年,魏無忌返魏,率五國聯軍攻秦,為第三次合縱攻秦,敗秦軍於河外。秦怒,欲囚魏質子太子增,或為太子增向秦王遊說,謂與其囚之,中了魏國公孫喜之計,不如厚遇之而與魏和好,使齊、韓疑魏。秦從其說。三十一年,秦王政登位。三十四年,魏安釐王卒,其子增繼位。魏無忌去世。

注釋

  [1]秦圍邯鄲:前257年,秦軍圍趙都邯鄲,趙求救於魏。魏派晉鄙領軍十萬救趙,駐軍鄴,對秦、趙成敗持觀望態度。信陵君主救趙,魏王寵妃如姬曾受信陵君恩,乃竊得兵符,使信陵君假託君命得以指揮魏兵大破秦軍。

  [2]矯:矯詔;假託君命。

  [3]五國:指燕、趙、韓、楚、魏。

  [4]敗之河外:在河外打敗秦軍。

  [5]走:趕跑。蒙驁(ao):秦將。

  [6]或:有人。《戰國策》作蘇秦。

  [7]公孫喜:魏將。固:本來。

  [8]此句謂,請派魏軍快攻秦國。

  [9]傷:指傷害太子增。

  [10]此句謂,這正是公孫喜的陰謀實現了。

  [11]貴:厚遇。合魏:與魏交好。

  [12]此句謂,使魏國被齊、韓兩國懷疑。

  [13]止增:指不囚禁太子增。

  [14]秦王政:嬴政,即秦始皇。[1]

司馬遷

司馬遷(前145年或前135年~不可考),字子長,生於龍門(西漢夏陽、即今陝西省韓城市,另說今山西省河津市),西漢史學家、散文家。他以其「究天人之際,通古今之變,成一家之言」的史識創作了中國第一部紀傳體通史《史記》(原名《太史公書》)。被公認為是中國史書的典範,該書記載了從上古傳說中的黃帝時期,到漢武帝元狩元年,長達3000多年的歷史,是「二十五史」之首,被魯迅譽為「史家之絕唱,無韻之離騷」。[2]

參考來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