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史記· 魏世家十年》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史記· 魏世家十年》

原文

十年,秦太子外質於魏死。

十一年,秦拔我郪丘[2]。

秦昭王謂左右曰:

「今時韓、魏與始孰強[3]?」對曰:「不如始強。」王曰:「今時如耳、魏齊與孟嘗、芒卯孰賢[4]?」對曰:「不如[5]。」王曰:「以孟嘗、芒卯之賢,率強韓、魏以攻秦,猶無奈寡人何也[6]。今以無能之如耳、魏齊而率弱韓、魏以伐秦,其無奈寡人何亦明矣。」左右皆曰:「甚然[7]。」中旗馮琴而對曰[8]:「王之料天下過矣[9]。當晉六卿之時,知氏最強,滅范、中行,又率韓、魏之兵以圍趙襄子於晉陽[10],決晉水以灌晉陽之城[11],不湛者三版[12]。知伯行水[13],魏桓子御,韓康子為參乘[14]。知伯曰:『吾始不知水之可以亡人之國也,乃今知之。』汾水可以灌安邑,絳水可以灌平陽[15]。魏桓子肘韓康子[16],韓康子履魏桓子[17],肘足接於車上[18],而知氏地分[19],身死國亡,為天下笑。今秦兵雖強,不能過知氏;韓、魏雖弱,尚賢其在晉陽之下也[20]。此方其用肘足之時也[21],願王之勿易也[22]!」於是秦王恐[23]。

段意

承上,此段為事件之二:魏安釐王九年,秦克魏懷邑。十年,秦在魏作人質的太子去世。十一年,秦又克魏郪丘。於是,秦昭王自恃強大,傲視韓、魏,大夫中旗以晉六卿時知氏攻趙,水灌晉陽而反遭滅亡的教訓,勸諫秦王在合縱抗秦之際切不可小視天下。秦王因此戒懼。

注釋

  [1]懷:魏邑,在今河南武陟西南。

  [2]郪(qi)丘:應為邢丘,魏邑,在今河南溫縣東。

  [3]始:指初期的韓、魏。

  [4]此句謂,現在韓國的如耳和魏國的魏齊比起當初齊國的孟嘗和魏國的芒卯,誰較賢能?魏齊,魏昭王之相。

  [5]不如:謂前者不如後者。

  [6]此句謂,還不能把我怎麼樣。

  [7]甚然:非常對。

  [8]中旗:人名,秦大夫。馮(ping)琴:倚着琴。

  [9]料:估量。過:錯。

  [10]韓、魏:指六卿之一的韓氏、魏氏。

  [11]灌:淹。

  [12]湛:通「沉」。被淹沒。三版:六尺高。版,亦作「板」。築牆用的夾板。一板高二尺。

  [13]行:巡視。

  [14]參乘:即驂乘。陪乘。

  [15]平陽:韓邑,在今山西臨汾西南。

  [16]肘:此謂以臂肘碰人,暗示以心相應。

  [17]履:此謂用腳踩人,暗示所謀預合。

  [18]接:謂互相接觸。意為韓、魏聯合共滅知伯的協約已成默契。

  [19]此句謂,後來知氏的土地就被分割了。

  [20]此句謂,還比它們在晉陽城下圍困趙襄子時優越。賢,勝過。

  [21]用肘足之時:意謂制定聯合抗秦計劃之際。

  [22]易:輕視。

  [23]恐:戒懼。[1]

司馬遷

司馬遷(前145年或前135年~不可考),字子長,生於龍門(西漢夏陽、即今陝西省韓城市,另說今山西省河津市),西漢史學家、散文家。他以其「究天人之際,通古今之變,成一家之言」的史識創作了中國第一部紀傳體通史《史記》(原名《太史公書》)。被公認為是中國史書的典範,該書記載了從上古傳說中的黃帝時期,到漢武帝元狩元年,長達3000多年的歷史,是「二十五史」之首,被魯迅譽為「史家之絕唱,無韻之離騷」。[2]

參考來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