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史記· 魏世家二年》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史記· 魏世家二年》

原文

二年,又拔我二城,軍大梁下[2],韓來救,予秦溫以和。三年,秦拔我四城,斬首四萬。四年,秦破我及韓、趙,殺十五萬人,走我將芒卯[3]。魏將段乾子請予秦南陽以和[4]。蘇代謂魏王曰:「欲璽者段乾子也,欲地者秦也[5]。今王使欲地者制璽[6],使欲璽者制地,魏氏地不盡則不知已[7]。且夫以地事秦,譬猶抱薪救火,薪不盡,火不滅。」王曰:「是則然也[8]。雖然[9],事始已行[10],不可更矣。」對曰:「王獨不見夫博之所以貴梟者,便則食,不便則止矣[11]。今王曰『事始已行,不可更』,是何王之用智不如用梟也[12] ?」

段意

以下寫第七世魏安釐王繼位後圍繞合縱抗秦出現的一系列事件。此段為事件之一:魏安釐王元年、二年,秦連拔魏四城,兵臨大梁城下,魏割溫邑予秦以和。三年,秦又拔魏四城,斬首四萬。四年,秦攻破魏和韓、趙的聯軍,殺十五萬人。於是,魏將段乾子請割南陽予秦以和,主張合縱的蘇代向魏安釐王進言,闡述以地事秦猶如抱薪救火,薪不盡火不滅的正確觀點,並批評魏安釐王用智決策之缺乏權變。

注釋

  [1]安釐(xi)王:前276—前243年在位。

  [2]軍:軍隊駐紮。

  [3]走我將:趕走魏將。

  [4]南陽:魏地區名,相當今河南濟源至獲嘉一帶。

  [5]以上二句謂,想受秦封官的是段乾子,想得到土地的是秦國。璽,印章,借指官爵。

  [6]制:掌握;控制。

  [7]已:停止。

  [8]是則然也:道理是這樣的。

  [9]雖然:雖然如此。

  [10]事始已行:事情已經開始施行。

  [11]以上三句:大王難道不懂得博局戲中看重梟采的道理,有利便吃掉棋子,無利便不行棋。獨,難道。梟,古博戲的勝采。

  [12]此句謂,為何大王的運用智謀還不如下棋使用梟采呢?[1]

司馬遷

司馬遷(前145年或前135年~不可考),字子長,生於龍門(西漢夏陽、即今陝西省韓城市,另說今山西省河津市),西漢史學家、散文家。他以其「究天人之際,通古今之變,成一家之言」的史識創作了中國第一部紀傳體通史《史記》(原名《太史公書》)。被公認為是中國史書的典範,該書記載了從上古傳說中的黃帝時期,到漢武帝元狩元年,長達3000多年的歷史,是「二十五史」之首,被魯迅譽為「史家之絕唱,無韻之離騷」。[2]

參考來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