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史記·黥布列傳英布者》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史記·黥布列傳英布者》

原文

英布者,其先豈《春秋》所見楚滅英、六[1],皋陶之後哉[2]?身被刑法[3],何其拔興之暴也[4]!項氏之所坑殺人以千萬數,而布常為首虐[5]。功冠諸侯,用此得王[6],亦不免於身為世大僇[7]。 禍之興自愛姬殖[8],妒媢生患[9],竟以滅國!

段意

司馬遷的感嘆和看法:一、嘆英布身受刑罰而迅速興起。二、認為項羽殺人太多,英布是最暴虐的。三、英布雖功冠諸侯而封王,卻身負着極大的恥辱。四、嫉妒產生禍患,竟能滅國。

注釋

  [1]先:祖先。豈:莫非。《春秋》:古籍名,編年體史書。楚滅英、六:史書記載「楚人滅六」。英,姓氏,皋陶之後代。六,古國名。

  [2]皋陶(yao):人名,傳說是舜之臣,掌刑獄。傳稱春秋英六諸國都是皋陶的後人。

  [3]被:遭受。

  [4]拔興之暴:言突然迅疾興起。暴:突然。

  [5]首虐:最殘暴的。首:首位。

  [6]用:因。

  [7]僇(lu):恥辱。

  [8]殖:孳生。

  [9]妒媢(mao):妒嫉。[1]

司馬遷

司馬遷(前145年或前135年~不可考),字子長,生於龍門(西漢夏陽、即今陝西省韓城市,另說今山西省河津市),西漢史學家、散文家。他以其「究天人之際,通古今之變,成一家之言」的史識創作了中國第一部紀傳體通史《史記》(原名《太史公書》)。被公認為是中國史書的典範,該書記載了從上古傳說中的黃帝時期,到漢武帝元狩元年,長達3000多年的歷史,是「二十五史」之首,被魯迅譽為「史家之絕唱,無韻之離騷」。[2]

參考來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