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史記·魏其武安侯列傳魏其失竇太后》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史記·魏其武安侯列傳魏其失竇太后》

原文

魏其日默默不得志[4],而獨厚遇灌將軍[5]。

灌將軍夫者,潁陰人也[6]。夫父張孟,嘗為潁陰侯嬰舍人[7],得幸[8],因進之至二千石,故蒙灌氏姓為灌孟[9]。吳楚反時,潁陰侯灌何為將軍[10],屬太尉[11],請灌孟為校尉[12]。夫以千人與父俱[13]。灌孟年老,潁陰侯強請之,鬱郁不得意[14],故戰常陷堅[15],遂死吳軍中。軍法,父子俱從軍,有死事[16],得與喪歸[17]。灌夫不肯隨喪歸,奮曰:「願取吳王若將軍頭[18],以報父之仇。」於是灌夫被甲持戟[19],募軍中壯士所善願從者數十人[20]。及出壁門[21],莫敢前。獨二人及從奴十數騎馳入吳軍[22],至吳將麾下[23],所殺傷數十人。不得前,復馳還,走入漢壁,皆亡其奴,獨與一騎歸。夫身中大創十餘,適有萬金良藥[24],故得無死。夫創少瘳[25],又復請將軍曰:「吾益知吳壁中曲折,請復往。」將軍壯義之[26],恐亡夫[27],乃言太尉,太尉乃固止之。吳已破,灌夫以此名聞天下。

潁陰侯言之上[28],上以夫為中郎將[29]。數月,坐法去[30]。後家居長安,長安中諸公莫弗稱之[31]。孝景時,至代相[32]。孝景崩,今上初即位[33],以為淮陽天下交[34],勁兵處[35],故徙夫為淮陽太守。建元元年,入為太僕。二年,夫與長樂衛尉竇甫飲[36],輕重不得[37],夫醉,搏甫[38]。甫,竇太后昆弟也。上恐太后誅夫,徙為燕相。數歲,坐法去官,家居長安。

灌夫為人剛直使酒[39],不好面諛[40]。貴戚諸有勢在己之右[41],不欲加禮,必陵之[42];諸士在己之左,愈貧賤,尤益敬,與鈞[43]。稠人廣眾,薦寵下輩[44]。士亦以此多之[45]。

夫不喜文學,好任俠[46],已然諾[47]。諸所與交通[48],無非豪傑大猾[49]。家累數千萬,食客日數十百人。陂池田園,宗族賓客為權利[50],橫於潁川[51]。潁川兒乃歌之曰:「潁水清,灌氏寧;潁水濁,灌氏族[52]。」

灌夫家居雖富,然失勢,卿相侍中賓客益衰[53]。及魏其侯失勢,亦欲倚灌夫引繩批根生平慕之後棄之者[54]。灌夫亦倚魏其而通列侯宗室為名高[55]。兩人相為引重[56],其游如父子然,相得歡甚,無厭[57],恨相知晚也。

段意

寫灌夫的起落和失勢後與竇嬰的關係。灌夫由於他為父親報仇的那次作戰而聞名天下,以至能任上代相、淮陽太守、太僕、燕相等職。但他常借酒使氣,不好面諛,又橫行鄉里,這就註定了他必然會失勢。與同處失勢境地的竇嬰,正好同病相憐,相互為用。

注釋

  [1]失竇太后:竇太后死了,失去了靠山。

  [2]稍稍句:漸漸各自退避而且態度也懈怠傲慢起來了。

  [3]獨不失故:不改變原來的態度。

  [4]默默不得志:心中悶悶不樂。

  [5]厚遇:厚待。

  [6]潁陰:漢縣名,即今河南省許昌縣。

  [7]潁陰侯嬰:指灌嬰。隨劉邦破楚有功,封潁陰侯。舍人:對王公貴官的侍從賓客、親近左右的稱呼。

  [8]得幸:得寵。

  [9]蒙:冒。

  [10] 灌何:灌嬰子,襲父封為侯。

  [11]屬太尉:隸屬太尉部下。太尉,指周亞夫。

  [12]校尉:助將軍分掌兵馬的官。

  [13]夫以句:灌夫也帶了一千人與他父親在一起。

  [14]潁陰侯二句:(周亞夫嫌灌孟太老,不欲為得)經潁陰侯堅決請求,才讓灌孟作個校尉,因而他悶悶不樂。

  [15]戰常陷堅:作戰時常攻敵人堅強處而陷之。

  [16]有死事:出現了戰死或因公死亡的事。

  [17]得與喪歸:可以隨喪回去。

  [18]若:或者。

  [19]被:同「披」。

  [20]所善願從者:和他交好而又志願跟他去衝鋒陷陣的壯士們。

  [21]壁門:軍營大門。

  [22]從奴:隨從灌夫的家僕。

  [23]麾下:中軍指揮旗下。

  [24]萬金良藥:極昂貴的創傷藥。

  [25]少瘳(chou):傷勢稍稍好轉。瘳:病好。

  [26]將軍壯義之:灌何很佩服灌夫的勇敢和義氣。

  [27]恐亡夫:恐怕灌夫犧牲。

  [28]上:指漢景帝。

  [29]中郎將:皇帝近衛武官,統率中郎。

  [30]坐法去:因為犯法丟官。

  [31]諸公:許多貴族。稱之:稱讚。

  [32]代相:代王的相國。代:漢初封的同姓九國之一。

  [33]今上:指漢武帝。

  [34]淮陽:漢郡名,郡治在今河南淮陽縣。天下交:全國的中樞。

  [35]勁兵處:必須駐紮重兵防守。

  [36]長樂衛尉:在長樂宮門管理駐屯衛兵的長官。

  [37]輕重不得:指語言禮數有失分寸。

  [38]搏甫:灌夫打了竇甫。

  [39]使酒:因酒縱性使氣。

  [40]面諛:當面奉承。

  [41]在己之右:在己之上。下句「在己之左」即在己之下。

  [42]陵:侵侮。

  [43]與鈞:與之平等相待。鈞,同「均」,均等。

  [44]稠人二句:在人多的地方,對地位低下的人總是推崇、誇獎。

  [45]多之:稱許他。

  [46]任俠:講信義,打抱不平。

  [47]已然諾:答應了的事一定辦到。

  [48]交通:交遊往來。

  [49]大猾:大奸巨猾。

  [50]為權利:幹了不少爭權奪利的事。

  [51]橫於潁川:在潁川橫行無忌。潁川,漢郡名,在今河南中部和東南大部。

  [52]潁水清四句:潁水如果清潔,灌家還可平安無事;潁水一旦渾濁,灌家就要滅族了。族:滅族。

  [53]卿相句:卿相侍中之類的賓客日漸減少了。

  [54]引繩批根:批評教訓。引繩,木工引墨線糾曲。批根,砍削根節,使平正。生平:平素。慕之後棄之者:仰慕竇嬰與之結交而後又拋棄他的那些趨炎附勢的人。

  [55]通:結交。

  [56]相為引重:互相推崇、標榜。

  [57]無厭:沒有嫌忌。[1]

司馬遷

司馬遷(前145年或前135年~不可考),字子長,生於龍門(西漢夏陽、即今陝西省韓城市,另說今山西省河津市),西漢史學家、散文家。他以其「究天人之際,通古今之變,成一家之言」的史識創作了中國第一部紀傳體通史《史記》(原名《太史公書》)。被公認為是中國史書的典範,該書記載了從上古傳說中的黃帝時期,到漢武帝元狩元年,長達3000多年的歷史,是「二十五史」之首,被魯迅譽為「史家之絕唱,無韻之離騷」。[2]

參考來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