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史記·魏其武安侯列傳元光四年春》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史記·魏其武安侯列傳元光四年春》

原文

上曰:「此丞相事,何請。」灌夫亦持丞相陰事[3],為奸利[4],受淮南王金與語言[5]。賓客居間[6],遂止,俱解[7]。

夏,丞相取燕王女為夫人[8],有太后詔,召列侯宗室皆往賀。魏其侯過灌夫,欲與俱。夫謝曰:「夫數以酒失得過丞相[9],丞相今者又與夫有郤。」魏其曰:「事已解。」強與俱。飲酒酣,武安起為壽,坐皆避席伏[10]。已魏其侯為壽[11],獨故人避席耳,餘半膝席[12]。灌夫不悅,起行酒[12],至武安,武安膝席曰:「不能滿觴[13]。」夫怒,因嘻笑曰:「將軍貴人也,屬之[14]!」時武安不肯。行酒次至臨汝侯[15],臨汝侯方與程不識耳語[16],又不避席。夫無所發怒[17],乃罵臨汝侯曰:「生平毀程不識不直一錢[18],今日長者為壽,乃效女兒呫囁耳語[19]!」武安謂灌夫曰:「程李俱東西宮衛尉,今眾辱程將軍,仲孺獨不為李將軍地乎[20]?」灌夫曰:「今日斬頭陷匈,何知程、李乎[21]!」坐乃起更衣[22],稍稍去。魏其侯去,麾灌夫出[23]。武安遂怒曰:「此吾驕灌夫罪[24]。」乃令騎留灌夫[25]。灌夫欲出不得。籍福起為謝,案灌夫項令謝[26]。夫愈怒,不肯謝。武安乃麾騎縛夫置傳舍[27],召長史曰[28]:「今日召宗室,有詔。」劾灌夫罵坐不敬[29],系居室[30]。遂按其前事,遣吏分曹逐捕諸灌氏支屬[31],皆得棄市罪[32]。魏其侯大愧,為資使賓客請,莫能解[33]。武安吏皆為耳目[34],諸灌氏皆亡匿,夫系,遂不得告言武安陰事。

段意

寫田蚡設法陷害灌夫的情況。開始,田蚡策劃抓住灌夫在潁川地區橫行的劣跡懲治灌夫,但灌夫也抓住了田蚡接受淮南王財物等短處相要挾,致使陰謀未能實現。田蚡聚妻,灌夫參加婚宴,因不滿田蚡等人的傲慢態度罵了人,田蚡遂以「侮辱詔令」的罪名將灌夫抓了起來,並捉拿灌家的各支親屬,一一加上殺頭之罪。

注釋

  [1]元光四年:公元前131年。

  [2]請案:請求皇上立案查辦。

  [3]持丞相陰事:抓往田蚡見不得人的秘密事。

  [4]為奸利:作奸犯法以謀利。

  [5]受淮南王金與語言:收受淮南王的財物,並說了不該說的話。漢制,大臣不得與諸侯王交通,更不得言宮中事。武帝建元二年(公元年前141年),淮南王劉安朝,時田蚡為太尉,譽王當立為太子。王大喜,厚遺田蚡金。其後王因謀反被發覺,自殺。

  [6]居間:從中調解。

  [7]遂止,俱解:雙方的矛盾衝突才緩和下來。

  [8]取燕王女:娶燕王劉澤之子燕康王劉嘉之女。取,通「娶」。

  [9]數以句:多次因酒後失言得罪過丞相。

  [10]武安二句:田蚡站起來向客人祝福敬酒,客人都離開座位伏在地上,表示不敢當。

  [11]已:已而,隨即。

  [12]餘半:剩下的一半人。膝席:用一席跪在地上。古人席地而坐,兩腳向後,屁股坐在腳上。膝席,比避席伏地要簡慢得多。

  [12]行酒:酌酒巡行勸人飲。

  [13]滿觴:喝滿杯酒。

  [14]屬之:請乾杯。屬:《漢書》作「畢」,盡。

  [15]臨汝侯:灌嬰之孫灌賢。

  [16]程不識:和李廣相好的名將。當時程不識為長樂宮衛尉,李廣為未央宮衛尉。耳語:湊着耳朵說話。

  [17]無所發怒:沒有地方發泄怒氣。

  [18]生平句:平常說程不識一錢不值。毀:毀謗。直:值。

  [19]呫囁(chenie):形容唧唧咕咕的說話聲。

  [20]獨不為句:難道不給李廣留點面子嗎?

  [21]今日二句:今天就是殺頭穿胸也不怕,還管他什麼程、李呢?這是灌夫發酒瘋的話。

  [22]坐:指座上的眾賓客。更衣:上廁所。

  [23]麾:通「揮」。

  [24]此吾驕灌夫罪:這是我放縱灌夫的過錯。

  [25]騎:騎士。留:拘留。

  [26]案:同「按」。謝:謝罪。

  [27]傳舍:驛站里接待賓客處。

  [28]長史:相府中主管秘書的官。

  [29]劾(he):彈劾。罵坐:罵座上的客人。不敬:不遵詔令。臣下不敬,輕則免官,重則殺頭。

  [30]系居室:押在居室里。居室,少府所屬的官署。

  [31]分曹:分班,分批。支屬:灌家宗族的分支。

  [32]棄市:在街市上行刑示眾。

  [33]為資二句:為灌夫出錢托賓客去說情,未能得到田蚡的諒解。

  [34]耳目:刺探消息的人。[1]

司馬遷

司馬遷(前145年或前135年~不可考),字子長,生於龍門(西漢夏陽、即今陝西省韓城市,另說今山西省河津市),西漢史學家、散文家。他以其「究天人之際,通古今之變,成一家之言」的史識創作了中國第一部紀傳體通史《史記》(原名《太史公書》)。被公認為是中國史書的典範,該書記載了從上古傳說中的黃帝時期,到漢武帝元狩元年,長達3000多年的歷史,是「二十五史」之首,被魯迅譽為「史家之絕唱,無韻之離騷」。[2]

參考來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