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史記·韓信盧綰列傳沛公立為漢王》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史記·韓信盧綰列傳沛公立為漢王》

原文

「項王王諸將近地[3],而王獨遠居此[4],此左遷也[5]。士卒皆山東人[6],跂而望歸[7],及其鋒東向[8],可以爭天下。」漢王還定三秦[9],乃許信為韓王,先拜信為韓太尉[10],將兵略韓地[11]。

項籍之封諸王皆就國[12],韓王成以不從無功,不遣就國,更以為列候。及聞漢遣韓信略韓地[13],乃令故項籍游吳時吳令鄭昌為韓王以距漢[14]。漢二年,韓信略定韓十餘城。漢王至河南[15],韓信急擊韓王昌陽城[16]。昌降,漢王乃立韓信為韓王,常將韓兵從。三年,漢王出滎陽[17],韓王信、周苛等守滎陽。及楚敗滎陽,信降楚,已而得亡[18],復歸漢,漢復立以為韓王,竟從擊破項籍[19]。天下定,五年春,遂與剖符為韓王[20],王潁川[21]。

段意

寫韓信被劉邦封為韓王的經過。共寫了四件事。一是劉邦項羽封為漢王后,韓信說服漢王,揮軍東向平定三秦取得成功,漢王許諾要封信為韓王而目前提升他為韓太尉,帶兵駐守韓地。二是原韓王成因無功被項羽降為列侯;項羽聽說漢王派信管理韓地就封過去的吳縣縣令鄭昌為韓王以與漢王抗衡。三是韓信於漢王二年奪取了韓國的十餘座城市,接着又攻下了韓王鄭昌駐守的陽城,鄭昌投降。於是,漢王封韓信為韓王。四是漢三年,韓王信等駐守的滎陽城被項羽攻下,韓王信投降,不久又逃回到漢王身邊,漢王再次立他為韓王,跟隨劉邦打天下。漢五年春,正式與漢王剖符為信,王穎川之地。

注釋

  [1]公元前206年2月,項羽分封劉邦為漢王。

  [2]漢中:古郡名,因地處漢水上游而得名,治所在今陝西漢中市東,轄境大致包括陝西秦嶺以南一帶及湖北西北部。當時是劉邦的封國。

  [3]近地:指關中一帶。

  [4]獨遠居此:指項羽為了抑制劉邦,把他分封在十分偏遠閉塞的漢中。

  [5]左遷:漢以右為大,左為小,左遷意即降官職。

  [6]山東:函谷關崤山(現河南洛寧縣西北)以東地區。

  [7]跂(qi):抬起腳後跟站着。

  [8]鋒:軍中將士的氣鋒。

  [9]三秦:指項羽在關中分封的雍、塞、翟三個諸侯國,因此三國均在舊秦地,故稱三秦。

  [10]太尉:漢代的最高軍事長官。

  [11]略:帶強制性的奪取。

  [12]就國:列國諸侯多住京城,並不在自己封地內,現在要讓他們各歸封國,故曰就國。

  [13]略:奪取。

  [14]故:過去,過去的。距漢:距,通「拒」,距漢即與漢對抗。

  [15]河南:古郡名。轄境包括今河南西北大部地區。

  [16]陽城:河南縣名,在今河南登封縣東南。

  [17]滎陽:縣名,在河南鄭州西部,黃河南岸。秦時置縣。

  [18]亡:逃走。

  [19]竟:終於。

  [20]剖符:古代帝王分封諸侯或功臣,把表示憑證的符分為兩半,雙方各執一半以示信用。

  [21]穎川:古郡名。治所在今河南中部和東南一帶。[1]

司馬遷

司馬遷(前145年或前135年~不可考),字子長,生於龍門(西漢夏陽、即今陝西省韓城市,另說今山西省河津市),西漢史學家、散文家。他以其「究天人之際,通古今之變,成一家之言」的史識創作了中國第一部紀傳體通史《史記》(原名《太史公書》)。被公認為是中國史書的典範,該書記載了從上古傳說中的黃帝時期,到漢武帝元狩元年,長達3000多年的歷史,是「二十五史」之首,被魯迅譽為「史家之絕唱,無韻之離騷」。[2]

參考來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