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史記·韓信盧綰列傳七年冬》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史記·韓信盧綰列傳七年冬》

原文

信亡走匈奴。(與)其將白土人曼丘臣[2]、王黃等立趙苗裔趙利為王,復收信敗散兵,而與信及冒頓謀攻漢。匈奴使左右賢王將萬餘騎[3],與王黃等屯廣武以南[4],至晉陽,與漢兵戰,漢大破之,追至於離石[5],復破之。匈奴復聚兵樓煩西北[6],漢令車騎擊破匈奴。匈奴常敗走,漢乘勝追北,聞冒頓居代(上)谷[7],高皇帝居晉陽,使人視冒頓[8],還報曰「可擊」。上遂至平城[9]。上出白登[10],匈奴騎圍上。上乃使人厚遺閼氏[11],閼氏乃說冒頓曰:「今得漢地,猶不能居;且兩主不相厄[12]。」居七日,胡騎稍引去[13]。時天大霧,漢使人往來,胡不覺。護軍中尉陳平言上曰[14]:「胡者全兵[15],請令強弩傅兩矢外向[16],徐行出圍。」入平城,漢救兵亦到,胡騎遂解去。漢亦罷兵歸。韓信為匈奴將兵往來擊邊。

段意

寫漢王與韓王信部和冒頓三次交戰的情況。第一次在漢王七年,漢王親自帶兵在銅鞮大敗韓王信,信逃到匈奴,其將曼丘臣等搜集殘部,另立新王與信、冒頓等策劃攻漢。第二次是匈奴主動出擊,在晉陽、離石、樓煩西北三次被漢王軍擊潰,漢軍乘勝追擊。第三次是漢王向冒頓發起進攻,結果在白登被冒頓軍重重包圍,漢王派人用重禮饋贈冒頓妻子閼氏,閼氏勸說冒頓,七天後冒頓軍漸漸後退。漢王用陳平之計,乘霧突圍。最後寫韓王信帶領匈奴軍隊繼續騷擾漢王邊境。

注釋

  [1]銅鞮(di):古縣名:治所在今山西沁縣南。

  [2]白土:古縣名,屬上郡。舊城在今內蒙古鄂爾多斯右翼中旗南。

  [3]左右賢王:匈奴手下的統帥。

  [4]屯:駐防。廣武:古縣名,西漢置,在今山西代縣西南。

  [5]離石:古縣名,在今山西省西部,呂梁山西側,黃河支流三川河流域一帶。

  [6]樓煩:古縣名,治所在今山西朔縣東。

  [7]代谷:山名,今山西代縣西北。

  [8]視:察看。

  [9]平城:古縣名。治所在今山西大同市東。

  [10]白登:古縣名。治所在今山西大同市東北。

  [11]閼氏(yanzhi):單于的嫡妻,相當於皇后。

  [12]厄:受困。

  [13]稍引去:漸漸避開。

  [14]中尉陳平:中尉,掌握京城治安的武官;陳平,陽武(今河南原陽縣)人,先依附項羽,後投奔劉邦,是劉邦的重要謀臣,被封為曲逆侯。惠帝時任左丞相,文帝時任丞相。

  [15]全兵:指匈奴的武器全部都是弓和矛。

  [16]傅:通「附」。[1]

司馬遷

司馬遷(前145年或前135年~不可考),字子長,生於龍門(西漢夏陽、即今陝西省韓城市,另說今山西省河津市),西漢史學家、散文家。他以其「究天人之際,通古今之變,成一家之言」的史識創作了中國第一部紀傳體通史《史記》(原名《太史公書》)。被公認為是中國史書的典範,該書記載了從上古傳說中的黃帝時期,到漢武帝元狩元年,長達3000多年的歷史,是「二十五史」之首,被魯迅譽為「史家之絕唱,無韻之離騷」。[2]

參考來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