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史記·酷吏列傳太史公曰》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史記·酷吏列傳太史公曰》

原文

自郅都、杜周十人者[1],此皆以酷烈為聲[2]。然郅都伉直[3],引是非[4],爭天下大體[5]。張湯以知陰陽[6],人主與俱上下[7],時數辯當否[8],國家賴其便。趙禹時據法守正。杜周從諛,以少言為重。自張湯死後,網密,多詆嚴,官事寢以耗廢[9]。九卿碌碌奉其官,救過不贍,何暇論繩墨之外乎[10]!然此十人中,其廉者足以為儀表,其污者足以為戒,方略教導,禁奸止邪,一切亦皆彬彬,質有其文武焉[11]。雖慘酷,斯稱其位矣[12]。至若蜀守馮當暴挫[13],廣漢李貞擅磔人[14],東郡彌仆鋸項,天水駱璧推減[15],河東褚廣妄殺,京兆無忌、馮翊殷周蝮鷙[16],水衡閻奉朴擊賣請[17],何足數哉! 何足數哉!

段意

太史公於贊中概論了十酷吏。因酷烈出名是十酷吏的共性,但共性中也有不同的個性。有為人剛直、明是非、識大體的郅都;有善於窺測人主心意、操縱國家政權的張湯;也有時而「據法守正」的趙禹;還有「從諛」而「少言為重」的杜周。自張湯死後,法網愈密、愈加誣陷嚴酷,九卿碌碌,自身逃避過失都來不及,哪有時間研究法律以外的國家大事。酷吏雖慘酷,大體還算稱位。至於西蜀、東郡、天水、河東及京兆等地官吏,無法無天,甚過毒蛇猛獸的滔天罪行和用酷刑索賄的黑暗腐敗,哪能說得完、數得盡啊!

注釋

  [1]自郅都、杜周十人者:本傳共載酷吏十二人:高后時酷吏侯封,文景時酷吏郅都,武帝時酷吏寧成、周陽由、趙禹、張湯、義縱、王溫舒、尹齊、楊仆、減宣、杜周。從郅都至杜周計有十一酷吏,言「十人者」舉其整數。一說楊仆酷行不足,未計在內。

  [2]為聲:出名。

  [3]伉直:剛直。

  [4]引是非:引,正也。應上文(第二意義段)「敢直諫,面折大臣於朝」。

  [5]爭天下大體:堅持重大原則。與上文「行法不避貴戚」相應。

  [6]陰陽:喻喜怒。謂善於察顏觀色。

  [7]人主與俱上下:張湯掌握了人主愛、惡、欲等心理狀態,時時事事皆迎合人主心意而為之,故謂「俱上下」。此句本是張湯「與人主俱上下」,人主喜則喜,人主憂則憂。倒裝為「人主與(省略了介詞賓語「之」)俱上下」,意在加強語氣。

  [8]時數辯當否:當時屢次有關用兵四夷、鹽錢專賣、出告緡令、抑制豪商臣賈等大政方針,在廷辯中張湯都支持武帝,否則,這些重大政策難以出籠,即下句「國家賴其便」之意,也表明張湯權力之大,可以操縱國政。

  [9]官事寢以耗廢:國政漸漸敗壞荒廢。

  [10]不贍:不足。全句說,九卿碌碌庸庸只能守住官位,逃避過失都來不及,哪有時間研究法律以外的事啊!

  [11]彬彬:配合適當的樣子。質有其文武:質,樸實。文,指文才,與上文「方略教導」相應;武,指武藝,與上文「禁奸止邪」相應。謂十酷吏一切也都配合適當,樸實中有他們的文才武藝。此語從《論語·雍也》篇中「文質彬彬,然後君子」化出,也是對十人的總評。

  [12]斯稱其位:這些人還能跟他們的職位相稱。

  [13]至若:至於像。暴挫:暴虐摧殘。

  [14]廣漢:郡名。漢高帝六年分巴、蜀二郡置。治所在乘鄉(一作「繩鄉」),今四川金堂東。西漢轄境相當今甘肅文縣、陝西寧強以南,四川旺蒼、劍閣、蓬溪以西,潼南、遂寧、新都以北,什邡、北川以東地區。磔人:分裂屍體。

  [15]天水:郡名,漢武帝元鼎三年置。治所在平襄(今甘肅通渭西北)。「推減」疑是「椎成」之訛。椎成,用刑逼供,椎擊以成獄。

  [16]京兆無忌、馮翊殷周蝮鷙:太初元年(武帝在位第三十七年)無忌作京兆尹(右內史)、殷周作左馮翊(左內史),載《漢書·百官公卿表》。蝮(fu),毒蛇。鷙,猛禽。喻二人之兇殘。

  [17]水衡:官名。武帝元鼎二年始置水衡都尉,掌上林苑,兼主稅收。閻奉為水衡都尉事在元封元年。朴擊賣請:朴,未經加工的木材。用朴捶擊使人出錢買請寬免。[1]

司馬遷

司馬遷(前145年或前135年~不可考),字子長,生於龍門(西漢夏陽、即今陝西省韓城市,另說今山西省河津市),西漢史學家、散文家。他以其「究天人之際,通古今之變,成一家之言」的史識創作了中國第一部紀傳體通史《史記》(原名《太史公書》)。被公認為是中國史書的典範,該書記載了從上古傳說中的黃帝時期,到漢武帝元狩元年,長達3000多年的歷史,是「二十五史」之首,被魯迅譽為「史家之絕唱,無韻之離騷」。[2]

參考來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