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史記·酷吏列傳義縱者》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史記·酷吏列傳義縱者》

原文

為少年時,嘗與張次公俱攻剽為群盜[2]。縱有姊姁[3],以醫幸王太后[4]。王太后問:「有子兄弟為官者乎?」姊曰:「有弟無行,不可。」太后乃告上,拜義姁弟縱為中郎,補上黨郡中令[5]。治敢行[6],少蘊藉[7],縣無逋事[8],舉為第一。遷為長陵及長安令,直法行治,不避貴戚。以捕案太后外孫修成君子仲[9],上以為能,遷為河內都尉。至則族滅其豪穰氏之屬[10],河內道不拾遺。而張次公亦為郎,以勇悍從軍,敢深入,有功,為岸頭侯。

寧成家居,上欲以為郡守。

御史大夫弘曰:「臣居山東為小吏時,寧成為濟南都尉,其治如狼牧羊。成不可使治民。」上乃拜成為關都尉[11]。歲餘,關東吏隸郡國出入關者[12],號曰:「寧見乳虎,無值寧成之怒[13]。」義縱自河內遷為南陽太守,聞寧成家居南陽,及縱至關,寧成側行送迎,然縱氣盛,弗為禮。至郡,遂案寧氏[14],盡破碎其家。成坐有罪,及孔、暴之屬皆奔亡[15],南陽吏民重足一跡[16]。而平氏朱彊、杜衍杜周為縱牙爪之吏,任用,遷為廷史。軍數出定襄[17],定襄吏民亂敗,於是徙縱為定襄太守。縱至,掩定襄獄中重罪輕系二百餘人[18],及賓客昆弟私入相視亦二百餘人[19]。縱一捕鞠[20],曰「為死罪解脫[21]」。是日皆報殺四百餘人。其後郡中不寒而慄,猾民佐吏為治[22]。

是時趙禹、張湯以深刻為九卿矣,然其治尚寬,輔法而行,而縱以鷹擊毛摯為治[23]。後會五銖錢白金起,民為奸[24],京師尤甚,乃以縱為右內史,王溫舒為中尉。溫舒至惡,其所為不先言縱[25],縱必以氣凌之,敗壞其功。其治,所誅殺甚多,然取為小治,奸益不勝,直指始出矣[26]。吏之治以斬殺縛束為務,閻奉以惡用矣。縱廉,其治放郅都[27]。上幸鼎湖[28],病久,已而卒起幸甘泉[29],道多不治。上怒曰:「縱以我為不復行此道乎?」嗛之[30]。至冬,楊可方受告緡,縱以為此亂民,部吏捕其為可使者。天子聞,使杜式治。以為廢格沮事[31],棄縱市。後一歲,張湯亦死。

段意

寫酷吏義縱雖因人得官,不貪污,能「直法行治,不避貴戚」。遷南陽太守,過函谷關,關都尉寧成為他送迎,至郡,遂查辦寧氏,「盡破碎其家」。但為人兇殘,作定襄太守,二百多探獄者竟無辜屠殺。朝廷不但不加追究,反升為長安右內史,重用他治理盜鑄錢。插敘酷吏王溫舒為中尉,「至惡」,「所誅殺甚多」。前兩段寫吏治曲法、峻法,此段則寫「吏之治以斬殺縛束為務」。又插敘與義縱「攻剽為群盜」的張次公也封為岸頭侯。說明被武帝任用和晉升的行政、治安、軍政要員,多屬歹徒惡棍,故吏治癒酷愈糟。義縱棄市在張湯死之前一年。

注釋

  [1]河東:古地區名。戰國、秦、漢時指今山西東南部;唐以後泛指今山西全省。因本區位在黃河以東而言。

  [2]張次公:大將軍衛青部將,擊匈奴有功,封岸頭侯,坐法失侯。傳附《衛將軍驃騎列傳》。攻剽:搶劫。

  [3]姁(xu):義姁。

  [4]幸:受帝王寵愛。

  [5]補上黨郡中令:上黨,郡名。治所在今山西長子縣西。令,縣令,史失其縣名。

  [6]治敢行:辦事果斷能幹。

  [7]少蘊藉:蘊,含容。藉,假借。即常謂不賣人情。

  [8]逋(bu):逃亡。

  [9]修成君:王太后之女號修成君,其子名仲。《史記·酷吏列傳義縱者》原文,翻譯及鑑賞

  [10]族滅其豪穰氏之屬:穰氏豪霸河肉,漁肉鄉民,首惡者自當誅,怎能滅三族? 此即下文「吏之治以斬殺縛束為務」之事例。

  [11]關都尉:守函谷關之都尉。

  [12]關東:地區名。秦、漢、唐等定都於陝西的王朝,均稱函谷關或潼關以東廣大地區為關東。吏隸郡國:指隸屬關東各郡官吏而出入函谷關者。

  [13]乳虎:乳虎護子恐傷之,特為兇猛。值:遇逢,見。謂寧成怒像兇惡難看,甚於乳虎。

  [14]遂案寧氏:案,查辦。案字實由「按」字「考驗之義」而來。

  [15]孔、暴是南陽兩個大族。

  [16]重(chong)足一跡:兩腳重疊而行,只有一行腳跡。形容南陽人恐懼萬分,不敢放開腳走路。

  [17]定襄:郡名,西漢置。轄區相當今內蒙古長城以北的卓資和林格爾、清水河等一帶。軍:指伐匈奴的漢軍。

  [18]掩:盡。輕系:重罪犯不帶刑具如腳鐐手銬之類者叫輕系。

  [19]私人相視:私下入獄探望家屬或親友。

  [20]縱一捕鞠:一,通通。鞠,審訊。義縱全部給予逮捕審訊。

  [21]曰「為死罪解脫」:義縱判決說「(這四百多人)是死罪漏掉的」。

  [22]猾民佐吏為治:定襄郡中奸狡巨猾的刁民為了投機,就協助義縱辦案,實乃助暴為虐。

  [23]鷹擊毛摯:喻為治兇猛。摯,通「鷙」,猛也。鷹鳥將擊,必羽毛猛張。

  [24]民為奸:《通鑑》元狩六年(武帝在位第二十四年)載:「自造白金、五銖錢後,吏民之坐盜鑄金錢死者數十萬人,其不發覺者不可勝計,天下大抵無慮皆鑄金錢矣。犯者眾,吏不能盡誅。」可見金融混亂程度。

  [25]不先言縱:時義縱為右內史,管長安東區行政,王溫舒為中尉,管京師巡邏和治安。兩人不協調。

  [26]取為小治:取,採取。為,給。採取給小事治理。直指:官名,全稱「繡衣直指」。御史大夫屬官,由朝廷直接派到地方,「出討奸猾,治大獄。武帝所制,不常置。」(《漢書·百官公卿表》)此項新措施,說明吏治十分嚴峻,大案要案堆積如山。

  [27]放:通「仿」,仿效。

  [28]鼎湖:縣名。在今河南靈寶縣西。

  [29]卒(cu)起:突然病癒。甘泉:宮名。在陝西淳化縣甘泉山上,宮以山名。本秦離宮,漢武帝又增築通天、高光、迎風諸宮,每年夏避暑於此。由鼎湖至甘泉,途經右內史義縱轄區。

  [30]嗛 (xian): 懷恨。

  [31]廢格沮事: 楊可受理告緡案,乃奉法行事。義縱捕其部屬,被認為是廢除和阻止既定規章法令的執行,罪大逆。格,格式,引申為規章。沮(ju),沮遏,阻止。[1]

司馬遷

司馬遷(前145年或前135年~不可考),字子長,生於龍門(西漢夏陽、即今陝西省韓城市,另說今山西省河津市),西漢史學家、散文家。他以其「究天人之際,通古今之變,成一家之言」的史識創作了中國第一部紀傳體通史《史記》(原名《太史公書》)。被公認為是中國史書的典範,該書記載了從上古傳說中的黃帝時期,到漢武帝元狩元年,長達3000多年的歷史,是「二十五史」之首,被魯迅譽為「史家之絕唱,無韻之離騷」。[2]

參考來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