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史記·淮陰侯列傳吾如淮陰》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史記·》

原文

  吾如淮陰[1],淮陰人為余言,韓信雖為布衣時,其志與眾異[2]。其母死,貧無以葬,然乃行營高敞地[3],令其旁可置萬家。余視其母冢[4],良然。假令韓信學道謙讓[5],不伐己功[6],不矜其能[7],則庶幾哉於漢家勛可以比周、召、太公之徒[8],後世血食矣[9]。不務出此[10],而天下已集[11],乃謀畔逆,夷滅宗族,不亦宜乎!

段意

這一段是全傳的總結,亦即對韓信的總評。司馬遷一方面肯定了韓信具有遠大志向和傑出才能,對於劉漢政權的建立起了重要作用,同時也批評了他居功自傲和最後謀叛的錯誤。言辭之間,充滿着不勝惋惜之意。

注釋

  [1]如:去,往。

  [2]其志句:他的志趣和一般人不同。

  [3]行營高敞地:到處尋求又高又寬的葬地。行,到各處行走。營,謀求。高,指地勢高。敞,寬敞。

  [4]冢(zhong):隆起的墳墓。

  [5]道:指老子之道,老子主張為人謙讓。

  [6]伐:驕傲自滿。

  [7]矜(jin):自以為賢能。

  [8]庶幾:差不多。周:周公旦。召:召公奭。二人都是輔佐周武王和周成王的功臣。太公:即呂望,輔佐武王伐紂,建立周朝。

  [9]血食:受到祭享。古時祭必殺牲,故叫血食。

  [10]務:努力。此:指學道謙讓。

  [11]集:安定。[1]

司馬遷

司馬遷(前145年或前135年~不可考),字子長,生於龍門(西漢夏陽、即今陝西省韓城市,另說今山西省河津市),西漢史學家、散文家。他以其「究天人之際,通古今之變,成一家之言」的史識創作了中國第一部紀傳體通史《史記》(原名《太史公書》)。被公認為是中國史書的典範,該書記載了從上古傳說中的黃帝時期,到漢武帝元狩元年,長達3000多年的歷史,是「二十五史」之首,被魯迅譽為「史家之絕唱,無韻之離騷」。[2]

參考來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