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史記·李斯列傳始皇三十七年十月》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史記·李斯列傳始皇三十七年十月》

原文

丞相斯、中車府令趙高兼行符璽令事[4],皆從。始皇有二十餘子,長子扶蘇以數直諫上,上使監兵上郡,蒙恬為將。少子胡亥,愛,請從,上許之。餘子莫從。

其年七月,始皇帝至沙丘[5],病甚,令趙高為書賜公子扶蘇曰:「以兵屬蒙恬,與喪會咸陽而葬。」書已封,未授使者,始皇崩。書及璽皆在趙高所,獨子胡亥、丞相李斯、趙高及幸宦者五六人知始皇崩,餘群臣皆莫知也。李斯以為上在外崩,無真太子,故秘之。 置始皇居轀輬車中[6],百官奏事上食如故,宦者輒從轀輬車中可諸奏事[7]。

趙高因留所賜扶蘇璽書[8],而謂公子胡亥曰:「上崩,無詔封王諸子而獨賜長子書。長子至,即立為皇帝,而子無尺寸之地,為之奈何?」胡亥曰:「固也。吾聞之,明君知臣,明父知子。父捐命,不封諸子,何可言者!」趙高曰:「不然。方今天下之權,存亡在子與高及丞相耳,願子圖之。且夫臣人與見臣於人,制人與見制於人,豈可同日道哉!」胡亥曰:「廢兄而立弟,是不義也;不奉父詔而畏死,是不孝也;能薄而材譾[9],強因人之功[10],是不能也[11]:三者逆德,天下不服,身殆傾危,社稷不血食[12]。」高曰:「臣聞湯、武殺其主[13],天下稱義焉,不為不忠。衛君殺其父,而衛國載其德,孔子著之,不為不孝。夫大行不小謹,盛德不辭讓[14],鄉曲各有宜而百官不同功[15]。故顧小而忘大,後必有害;狐疑猶豫,後必有悔。斷而敢行,鬼神避之,後有成功。願子遂之[16]!」胡亥喟然嘆曰:「今大行未發[17],喪禮未終,豈宜以此事干丞相哉!」趙高曰:「時乎時乎,間不及謀[18]! 贏糧躍馬,唯恐後時[19]!」

胡亥既然高之言,高曰:

「不與丞相謀,恐事不能成,臣請為子與丞相謀之。」高乃謂丞相斯曰:「上崩,賜長子書,與喪會咸陽而立為嗣。書未行,今上崩,未有知者也。所賜長子書及符璽皆在胡亥所,定太子在君侯與高之口耳[20]。事將何如?」斯曰:「安得亡國之言! 此非人臣所當議也!」高曰:「君侯自料能孰與蒙恬?功高孰與蒙恬?謀遠不失孰與蒙恬?無怨於天下孰與蒙恬?長子舊而信之孰與蒙恬[21]?」斯曰:「此五者皆不及蒙恬,而君責之何深也[22]?」高曰:「高固內官之廝役也,幸得以刀筆之文進入秦宮,管事二十餘年,未嘗見秦免罷丞相功臣有封及二世者也,卒皆以誅亡。皇帝二十餘子,皆君之所知。長子剛毅而武勇,信人而奮士[23],即位,必用蒙恬為丞相,君侯終不懷通侯之印歸於鄉里[24],明矣。高受詔教習胡亥,使學以法事數年矣,未嘗見過失。慈仁篤厚,輕財重士,辯於心而詘於口,盡禮敬士,秦之諸子未有及此者,可以為嗣。君計而定之。」斯曰:「君其反位[25]!斯奉主之詔[26],聽天之命,何慮之可定也?」高曰:「安可危也,危可安也。安危不定,何以貴聖[27]?」斯曰:「斯,上蔡閭巷布衣也,上幸擢為丞相,封為通侯,子孫皆至尊位重祿者,故將以存亡安危屬臣也。豈可負哉! 夫忠臣不避死而庶幾[28],孝子不勤勞而見危,人臣各守其職而已矣。君其勿復言,將令斯得罪。」高曰:「蓋聞聖人遷徙無常[29],就變而從時,見末而知本,觀指而睹歸[30]。物固有之,安得常法哉!方今天下之權命懸於胡亥,高能得志焉! 且夫從外製中謂之惑[31],從下制上謂之賊[32]。故秋霜降者草花落,水搖動者萬物作[33],此必然之效也。君何見之晚?」斯曰:「吾聞晉易太子,三世不安;齊桓兄弟爭位,身死為戮;紂殺親戚[34],不聽諫者,國為丘墟,遂危社稷:三者逆天,宗廟不血食。斯其猶人哉[35],安足為謀!」高曰:「上下合同,可以長久;中外若一,事無表里[36]。君聽臣之計,即長有封侯,世世稱孤[37],必有喬松之壽,孔、墨之智。今釋此而不從,禍及子孫,足以為寒心。善者因禍為福,君何處焉[38]?」斯乃仰天而嘆,垂淚太息曰:「嗟乎! 獨遭亂世,既以不能死,安託命哉[39]!」於是斯乃聽高。高乃報胡亥曰:「臣請奉太子之明命以報丞相,丞相斯敢不奉命!」

於是乃相與謀,詐為受始皇詔丞相,立子胡亥為太子。更為書賜長子扶蘇曰:「朕巡天下,禱祠名山諸神以延壽命。今扶蘇與將軍蒙恬將師數十萬以屯邊,十有餘年矣,不能進而前,士卒多耗,無尺寸之功,乃反數上書直言誹謗我所為,以不得罷歸為太子,日夜怨望。扶蘇為人子不孝,其賜劍以自裁!將軍恬與扶蘇居外,不匡正,宜知其謀。為人臣不忠,其賜死,以兵屬裨將王離[40]。」封其書以皇帝璽,譴胡亥客奉書賜扶蘇於上郡。

使者至,發書,扶蘇泣,人內舍,欲自殺。蒙恬止扶蘇曰:「陛下居外,未立太子,使臣將三十萬眾守邊,公子為監,此天下重任也。今一使者來,即自殺,安知其非詐?請復請,復請而後死,未暮也[41]。」使者數趣之[42]。扶蘇為人仁,謂蒙恬曰:「父而賜子死,尚安復請!」即自殺。蒙恬不肯死,使者即以屬吏[43],繫於陽周[44]。

使者還報,胡亥、斯、高大喜。至咸陽,發喪,太子立為二世皇帝。以趙高為郎中令[45],常侍中用事。

段意

寫李斯因畏禍、固權而與趙高合流殺扶蘇立胡亥的經過。

注釋

  [1]會稽:秦郡名,郡治吳縣(今江蘇省蘇州市)。

  [2]並海上:沿着海邊北上。並:同「傍」,沿着。

  [3]琅邪:秦郡名,郡治瑯邪(今山東省膠南西南)。

  [4]中車府令:官名,為皇帝掌管車駕。

  [5]沙丘:地名,在今河北省廣宗西北。

  [6]轀輬(wēn liáng)車:可供人睡臥的車子。

  [7]可:應允。

  [8]璽書:蓋過皇帝印的文書。

  [9]譾 (jian):淺陋。

  [10]因:襲、劫取。

  [11]不能:不智。缺乏自知之明。

  [12]不血食:不能享受祭祀,指要滅亡。

  [13]湯武殺其主:湯伐夏,逐夏桀於鳴條;武王伐商,商紂王兵敗後自焚而死,非被殺也。今趙高此言與下文「衛君殺其父」都是篡改事實以成其蠱惑之說。

  [14]大行不小謹,盛德不辭讓:意謂辦大事不要太顧忌小節,不必怕那些瑣碎的批評指責。辭:拒絕。讓:責難。

  [15]鄉曲各有宜:意謂一個地方一個風俗,不必求同。同功:同一做法。

  [16]遂之:下決心干。

  [17]大行:指剛死不久的皇帝。未發:尚未發喪。

  [18]間不及謀:極言時間之急迫,來不及商量。

  [19]贏糧躍馬二句:意謂揚鞭躍馬地緊追還怕追不上這個好機會。

  [20]君侯:指李斯。

  [21]舊而信之:有舊誼,能得信任。

  [22]責之何深:對我的指責為什麼這樣重。

  [23]奮士:發揮人的才能。

  [24]終不懷通侯之印句:意謂李斯必不能平安無事地告老歸家,而將被誅。

  [25]反位:返回自己的職所。

  [26]奉主之詔:意謂謹遵皇帝的遺詔。

  [27]安危不定,何以貴聖:意謂一個人如果在安危的關頭拿不定主意,那他的聖明又有什麼用?

  [28]不避死而庶幾:意指不因苟全個人而逃避危難。下句是說孝子不因危殆而弛其勤勞,與這句相對。

  [29]遷徙:改變主意。

  [30]觀指而睹歸:看他現有的活動就可以知道他的最終結局。指,旨趣、意向。歸:歸宿、結局。

  [31]從外製中:指居於外面的人要想制約朝廷。惑:亂,作亂。

  [32]賊:害,叛亂。

  [33]秋霜二句:趙高引此話意圖說明在上者有何舉動,在下者必將隨之,不可能有別的選擇。

  [34]晉易太子:指晉獻公廢申生立奚齊事。齊桓兄弟爭位:指齊國公子糾與公子小白爭位,後來公子糾被殺事。紂殺親戚:指殷紂王殺死王子比干,囚禁箕子事。比干、箕子是紂王的叔父。

  [35]斯其猶人哉二句:意謂我還是個人啦,怎能打那種主意?

  [36]事無表里:事情不會有差錯。意謂一定成功。

  [37]稱孤:為侯為王亦可以稱孤。

  [38]何處:何以自處,即打算怎麼辦。

  [39]既以不能死,安託命哉:既然不能堅守臣節而死,又能去依靠誰呢?意謂只有唯命是聽於你了。

  [40]裨(pi)將:偏將、副將。

  [41]未暮:不晚。

  [42]趣:催促。

  [43]屬吏:交由法吏看管。

  [44]系:囚禁。

  [45]郎中令:官名,九卿之一,是靠近皇帝的親幸之職。[1]

司馬遷

司馬遷(前145年或前135年~不可考),字子長,生於龍門(西漢夏陽、即今陝西省韓城市,另說今山西省河津市),西漢史學家、散文家。他以其「究天人之際,通古今之變,成一家之言」的史識創作了中國第一部紀傳體通史《史記》(原名《太史公書》)。被公認為是中國史書的典範,該書記載了從上古傳說中的黃帝時期,到漢武帝元狩元年,長達3000多年的歷史,是「二十五史」之首,被魯迅譽為「史家之絕唱,無韻之離騷」。[2]

參考來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