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史記·李斯列傳不韋賢之》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史記·李斯列傳不韋賢之》

原文

不韋賢之,任以為郎[3]。李斯因以得說,說秦王曰[4]:「胥人者,去其幾也[5]。成大功者,在因瑕釁而遂忍之[6]。昔者秦穆公之霸[7],終不東並六國者,何也?諸侯尚眾,周德未衰,故五伯迭興[8],更尊周室[9]。自秦孝公以來,周室卑微,諸侯相兼,關東為六國[10],秦之乘勝役諸侯,蓋六世矣。今諸侯服秦,譬若郡縣。夫以秦之強,大王之賢,由灶上騷除[11],足以滅諸侯,成帝業,為天下一統,此萬世之一時也[12]。今怠而不急就[13],諸侯復強,相聚約從[14],雖有黃帝之賢[15],不能並也。」秦王乃拜斯為長史[16],聽其計,陰遣謀士齎持金玉以遊說諸侯[17]。諸侯名士可下以財者,厚遺結之;不肯者,利劍刺之。離其君臣之計[18],秦王乃使其良將隨其後。秦王拜斯為客卿[19]。

段意

寫李斯初到秦國,說秦成功,官至客卿。

注釋

  [1]莊襄王:名楚,秦始皇之父。

  [2]呂不韋:原是趙國的大商人,後為秦相。

  [3]郎:帝王的侍從人員。

  [4]秦王:名政,即日後的秦始皇。

  [5]胥人者,去其幾也:意謂如果總是等待、觀望着別人,就會失去有利的時機。胥:同「須」,等待。幾:時機。

  [6]因瑕釁而遂忍之:趁着對方的有機可乘,就下狠心消滅它。瑕釁:空隙、可乘之機。忍:下狠心。

  [7]秦穆公:春秋前期秦國的國君,曾稱霸諸侯。

  [8]五伯:即五霸,指齊桓公、晉文公、秦穆公、宋襄公、楚莊王。

  [9]更:更替、交互。

  [10]關東:函谷關以東。

  [11]由灶上騷除:如同打掃一下鍋台,極言其易。由,同「猶」。騷,同「掃」。

  [12]時:時機、機會。

  [13]就:從事。

  [14]約從:聯盟合縱。從,同「縱」。

  [15]黃帝:姓公孫,名軒轅,曾打敗過蚩尤、炎帝,被稱說為兵家的祖師。

  [16]長(zhang)史:官名,設於丞相、大將軍等府中,猶如今之秘書長。

  [17]齎(ji):攜帶。

  [18]離其君臣之計:離間、破壞各國君臣之間的共同計劃。計:計劃、謀慮。

  [19]客卿:官名,以稱他國人居此國為卿者。[1]

司馬遷

司馬遷(前145年或前135年~不可考),字子長,生於龍門(西漢夏陽、即今陝西省韓城市,另說今山西省河津市),西漢史學家、散文家。他以其「究天人之際,通古今之變,成一家之言」的史識創作了中國第一部紀傳體通史《史記》(原名《太史公書》)。被公認為是中國史書的典範,該書記載了從上古傳說中的黃帝時期,到漢武帝元狩元年,長達3000多年的歷史,是「二十五史」之首,被魯迅譽為「史家之絕唱,無韻之離騷」。[2]

參考來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