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史記·李將軍列傳居頃之》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thumb|350px|right|[ 原圖鏈接] 圖片來自新浪網]] 《史記·李將軍列傳居頃之》

原文

元朔六年[3],廣復為後將軍[4],從大將軍軍出定襄擊匈奴[5]。諸將多中首虜率,以功為侯者[6],而廣軍無功。後二歲,廣以郎中令將四千騎出右北平,博望侯張騫將萬騎與廣俱[7],異道[8]。行可數百里[9],匈奴左賢王將四萬騎圍廣[10],廣軍士皆恐,廣乃使其子敢往馳之[11]。敢獨與數十騎馳,直貫胡騎,出其左右而還[12],告廣曰:「胡虜易與耳[13]。」軍士乃安。廣為圜陳外向[14],胡急擊之,矢下如雨。漢兵死者過半,漢矢且盡。廣乃令士持滿毋發[15],而廣身自以大黃射其裨將[16],殺數人,胡虜益解[17]。會日暮,吏士皆無人色,而廣意氣自如[18],益治軍。軍中自是服其勇也。明日,復力戰,而博望侯軍亦至,匈奴軍乃解去。漢軍罷[19],弗能追。是時廣軍幾沒[20],罷歸[21]。漢法,博望侯留遲後期[22],當死,贖為庶人。廣軍功自如[23],無賞。

段意

寫李廣的兩次軍事活動。略寫跟隨大將軍衛青出關攻伐匈奴,因無軍功未能受賞。詳寫與博望侯張騫分兩路出塞攻打匈奴。李廣的四千騎兵,受到數萬敵軍包圍,損失嚴重,幾乎全軍覆沒。但他表現英勇,在張騫的部隊沒有按期趕到的情況下能把敵人頂住,也有一定功勞,功過正好相抵。

注釋

  [1]居頃之:過了不久。

  [2]石建:武帝時任郎中令(掌管宮殿門戶的官)。

  [3]元朔六年:公元前123年。

  [4]後將軍:軍官名。當時有前將軍、後將軍、左將軍、右將軍等稱號。

  [5]從大將軍軍:附屬於大將軍衛青的軍部。定襄:郡名,當時治所在成樂(今內蒙古和林格爾西北土四城子)。

  [6]諸將二句:很多將領都因斬殺和虜獲敵人的數量足夠而得到封侯的賞賜。中率:符合標準。

  [7]博望:縣名,在今河南省南陽縣東北。張騫:武帝初為郎,因出使西域(今新疆一帶),封博望侯。與廣俱:和李廣一同出征。

  [8]異道:分路進兵。

  [9]可:大約。

  [10]左賢王:匈奴官名,單于手下的最高官職。

  [11]敢:李廣的兒子李敢。往馳之:前去衝擊匈奴的圍兵。

  [12]直貫二句:一直衝進匈奴的圍騎,然後分為兩隊,從左右兩邊陣線突圍而出。

  [13]虜:敵人。易與耳:容易對付。

  [14]圜陳:把部隊布成圓形陣勢。圜,同「圓」。陳,通「陣」。外向:面向圓外。

  [15]持滿毋發:張滿弓弦,不要放箭。待敵臨近,發必命中。

  [16]大黃:一種連弩弓,因體大色黃,故稱大黃。裨將:副將。

  [17]益解:漸漸鬆開(包圍)。解,通「懈」,放鬆。

  [18]意氣自如:神情意態,十分自然。

  [19]罷:通「疲」。

  [20]沒:覆沒。

  [21]罷歸:罷兵而歸。

  [22]留遲後期:行動遲緩.未能按期會師。

  [23]軍功自如:言李廣為匈奴所敗,又能敗匈奴,功過相當。如,當。[1]

司馬遷

司馬遷(前145年或前135年~不可考),字子長,生於龍門(西漢夏陽、即今陝西省韓城市,另說今山西省河津市),西漢史學家、散文家。他以其「究天人之際,通古今之變,成一家之言」的史識創作了中國第一部紀傳體通史《史記》(原名《太史公書》)。被公認為是中國史書的典範,該書記載了從上古傳說中的黃帝時期,到漢武帝元狩元年,長達3000多年的歷史,是「二十五史」之首,被魯迅譽為「史家之絕唱,無韻之離騷」。[2]

參考來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