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史記·李將軍列傳匈奴大入上郡》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史記·李將軍列傳匈奴大入上郡》

原文

中貴人將騎數十縱[2],見匈奴三人,與戰。三人還射[3],傷中貴人,殺其騎且盡[4]。中貴人走廣[5]。廣曰:「是必射鵰者也[6]。」廣乃遂從百騎往馳三人[7]。三人亡馬步行[8],行數十里。廣令其騎張左右翼,而廣身自射彼三人者[9],殺其二人,生得一人,果匈奴射鵰者也。已縛之上馬[10],望匈奴有數千騎,見廣,以為誘騎[11],皆驚,上山陳[12]。廣之百騎皆大恐,欲馳還走[13]。廣曰:「吾去大軍數十里,今如此以百騎走,匈奴追射我立盡[14]。今我留,匈奴必以我為大軍誘之[15],必不敢擊我。」廣令諸騎曰:「前[16]!」前未到匈奴陳二里所[17],止,令曰:「皆下馬解鞍!」其騎曰:「虜多且近,即有急,奈何[18]?」廣曰:「彼虜以我為走,今皆解鞍以示不走,用堅其意[19]。」於是胡騎遂不敢擊。有白馬將出護其兵[20],李廣上馬與十餘騎奔射殺胡白馬將,而復還至其騎中[21],解鞍,令士皆縱馬臥[22]。是時會暮[23],胡兵終怪之,不敢擊。夜半時,胡兵亦以為漢有伏軍於旁欲夜取之,胡皆引兵而去。平旦[24],李廣乃歸其大軍。大軍不知廣所之,故弗從[25]。

段意

寫在上郡地區李廣與匈奴人的一次遭遇戰。景帝派太監到李廣軍中去,路上遇到三個匈奴的射鵰者,數十騎兵都被殺死,太監受傷逃回。李廣率領百騎去追,親手殺死兩個匈奴射鵰者,但又碰上數千匈奴騎兵。由於李廣知彼知己,巧妙使用疑兵之計,終於脫離了險境。

注釋

  [1]天子:指漢景帝。中貴人:宮中貴人,指皇帝寵幸的太監。勒習兵:管束部隊,練習軍事。勒:約束,統率。

  [2]將騎:率領騎兵。縱:縱馬馳騁。

  [3]還射:用箭還擊。

  [4]且盡:幾乎全部。且,將要,將近。

  [5]走廣:奔逃到李廣處。

  [6]雕:猛禽,也叫鷲。

  [7]往馳三人:去追趕那三個人。

  [8]亡馬步行:沒有騎馬,徒步行走。

  [9]身自:親自。

  [10]縛之:把那活捉的人捆綁起來。

  [11]誘騎:引誘敵人的騎兵。

  [12]上山陳:爬上山頭,布置陣地。

  [13]欲馳還走:打算掉轉馬頭往回逃奔。

  [14]立盡:馬上全部被殲。

  [15]必以我為大軍誘之:必定會認為我們是後面的大軍派來引誘他們出來作戰的。

  [16]前:前進。

  [17]所:處所,地方。

  [18]奈何:怎麼辦。

  [19]用堅其意:用不走的辦法加深匈奴軍的猜疑。

  [20]有白馬句:有一個騎白馬的匈奴將官躍出陣前監護他們的軍隊。

  [21]騎中:隊伍中。

  [22]縱馬臥:把馬放開,就地躺下。

  [23]會暮:正當天黑。

  [24]平旦:太陽初出與地平面平頭時,即天剛亮。

  [25]大軍二句:大軍不知李廣去的方向,所以無法跟蹤應援。[1]

司馬遷

司馬遷(前145年或前135年~不可考),字子長,生於龍門(西漢夏陽、即今陝西省韓城市,另說今山西省河津市),西漢史學家、散文家。他以其「究天人之際,通古今之變,成一家之言」的史識創作了中國第一部紀傳體通史《史記》(原名《太史公書》)。被公認為是中國史書的典範,該書記載了從上古傳說中的黃帝時期,到漢武帝元狩元年,長達3000多年的歷史,是「二十五史」之首,被魯迅譽為「史家之絕唱,無韻之離騷」。[2]

參考來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