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史記·曹相國世家參之相齊》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參之相齊[3],齊七十城。

原文

   參之相齊[3],齊七十城。天下初定,悼惠王富於春秋[4],參盡召長老諸生[5],問所以安集百姓[6],如齊故(俗)諸儒以百數[7],言人人殊[8],參未知所定。聞膠西有蓋公[9],善治黃老言[10],使人厚幣[11]請之。既見蓋公,蓋公為言治道[12]貴清靜而民自定,推此類具言之。參於是避正堂[13],舍蓋公焉[14]。其治要用黃老術,故相齊九年,齊國安集,大稱賢相。

惠帝二年,蕭何卒[15]。參聞之,告舍人趣治行[16]:「吾將入相。」居無何[17],使者果召參。參去[18],屬其後相曰[19]:「以齊獄市為寄[20],慎勿擾也[21]。」後相曰:「治無大於此者乎[22]?」參曰:「不然。夫獄市者,所以並容也[23],今君擾之,奸人安所容也[24]? 吾是以先之[25]。」

參始微時[26],與蕭何善;及為將相,有郤[27]。至何且死,所推賢唯參。參代何為漢相國,舉事無所變更[28],一遵蕭何約束[29]。

擇郡國吏木詘於文辭[30],重厚長者[31],即召除為丞相史[32]。吏之言文刻深[33],欲務聲名者[34],輒斥去之[35]。日夜飲醇酒[36]。卿大夫已下吏及賓客見參不事事[37],來者皆欲有言。至者,參輒飲以醇酒,間之[38],欲有所言,復飲之,醉而後去,終莫得開說[39],以為常。

相舍後園近吏舍[40],吏舍日飲歌呼[41]。從吏惡之[42],無如之何,乃請參遊園中,聞吏醉歌呼,從吏幸相國召按之[43]。乃反取酒張坐[44]飲,亦歌呼與相應和。

參見人之有細過[45],專掩匿覆蓋之[46],府中無事。

參子窋為中大夫[47]。惠帝怪相國不治事,以為「豈少朕與[48]」?乃謂窋曰:「若歸[49],試私從容問而父曰[50]:『高帝新棄群臣[51],帝富於春秋,君為相,日飲,無所請事[52],何以憂天下乎[53]?』然無言吾告若也。」窋既洗沐[54]歸,間侍[55],自從其所[56]諫參。 參怒,而笞窋二百[57],曰:「趣入侍,天下事非若所當言也[58]。」至朝時,惠帝讓參曰[59]:「與窋胡治乎[60]?乃者我使諫君也[61]。」參免冠謝曰[62]:「陛下自察聖武孰與高帝[63]?」上曰:「朕乃安敢望先帝乎[64]!」曰:「陛下觀臣能孰與蕭何賢?」上曰:「君似不及也。」參曰:「陛下言之是也。且高帝與蕭何定天下,法令既明,今陛下垂拱[65],參等守職,遵而勿失[66],不亦可乎?」惠帝曰:「善。君休矣[67]!

參為漢相國,出入三年。卒,諡懿侯[68]。子窋代侯[69]。百姓歌之曰:「蕭何為法[70],顜若畫一[71];曹參代之,守而勿失。載其清淨[72],民以寧一[73]。」

段意

敘曹參任齊丞相、漢相國期間的治國主張和生動事跡。相齊接受蓋公的主張,運用黃老思想,「清靜而民自定」;相漢「一遵蕭何約束」,受到百姓的稱頌。

注釋

  [1]孝惠帝元年:即公元前194年,孝惠帝,劉邦的兒子劉盈的諡號。

  [2]除諸侯相國法:廢除諸侯國設相國的法令,改為丞相。

  [3]相齊:做齊國守相。以守相代漢王朝中央,監護諸王。

  [4]富於春秋:很年輕。春秋,指年齡。

  [5]長老:指年高望重者。諸生:指眾儒生。

  [6]所以安集百姓:用以安撫百姓的辦法。集,通「輯」,和順。

  [7]如齊故諸儒以百數:而齊國原眾儒生有數百人。如,而。

  [8]言人人殊:諸儒所言,各不相同。

  [9]膠西:漢郡名,在今山東高密縣西南。蓋公:姓蓋,不知其名,「公」是尊稱。

  [10]善治:善於研究。黃老言:黃老學派的學說。黃老,漢初道家學派託名黃帝、老子,主張無為而治。

  [11]厚幣:貴重禮物。

  [12]治道:治國辦法。

  [13]避正堂:讓出正堂。正堂,守相府的主房。

  [14]舍蓋公焉:讓蓋公住在那裡。

  [15]卒:死。

  [16]舍人:戰國、漢初王公貴官的侍從官員。趣治行:趕快準備行裝。趣,同「促」。

  [17]居無何:過了不久。

  [18]參去:曹參離開齊國。

  [19]後相:齊相的繼任人。

  [20] 以齊獄市為寄:把齊國的刑獄和貿易市場託付給你。

  [21]擾:干涉。

  [22]治無大於此者乎:治道沒比這更要緊的嗎?

  [23]並容:好人壞人都可以生存活動。

  [24]奸人安所容:奸人容納的地方在哪裡呢?

  [25]是以先之:因此首先託付這件事。避免奸人無路可走而四出作亂。

  [26]微時:微賤的時候。

  [27]郤(xi):通「隙」,隔閡。論功行封時引起,詳《蕭相國世家》。

  [28]舉事:一切事。舉,全。

  [29]一:全部。約束:規定。

  [30]木詘(qu)於文辭:質樸而不善於言辭。木詘,質樸而不善言。詘,言語鈍拙。文辭,有文藻的語言。

  [31]重厚長者:性情謹重厚道的人。


  [32]除:古代拜官授職叫「除」。丞相史:丞相的屬官。

  [33]言文刻深:死摳法令條文,對人語言苛刻。

  [34]欲務聲名:想追求能吏名聲。

  [35]輒斥去之:就斥責開除他。

  [36]醇酒:濃酒。醇,酒質厚。

  [37]已:通「以」。不事事:不做事,指沒有興革。

  [38]間之:過了一會兒。間,隔。

  [39]開說:開口說話,進言。開,有所啟白。

  [40]相舍:丞相的住處。吏舍:官吏的住處。

  [41]日:每日。歌呼:唱歌呼叫。

  [42]從吏:幕僚屬員。惡之:厭惡這種事。

  [43]幸:希望。按:檢查處理。

  [44]張坐:擺開坐席。

  [45]細過:小過錯。

  [46]專掩匿覆蓋之:專門為他隱瞞包庇。

  [47]窋(zhu):曹參的兒子名。中大夫:官階名,備議論差遣的顧問官員。

  [48]豈少朕與:豈不是輕視我嗎?少,輕視。朕,皇帝自稱。

  [49]若:通「汝」,你。

  [50]私:私下。而:你。

  [51]棄群臣:扔下群臣,即「死」的避諱說法。

  [52]請事:問事,理事。請,問。

  [53]何以憂天下:怎能去關心天下呢?何以,即以何。憂,關懷憂慮。

  [54]洗沐:指休假。漢制官員五天一休息,內廷官員大都在這天洗澡沐發。

  [55]間侍:乘間侍奉(父)。


  [56]自從其所:作為自己的所見(看法)。

  [57]笞:鞭打。

  [58]趣入侍,天下事非若所當言也:快回宮侍奉皇帝,治天下的事不是你應當說的。

  [59]讓:責備。

  [60]與窋胡治乎:即「胡與治窋乎」,為什麼要懲治曹窋呢?

  [61]乃者:先前。

  [62]免冠謝:脫帽謝罪。

  [63]陛下自察聖武孰與高帝:(請)皇上自己想想,聖明英武與高帝比誰強些?

  [64]朕乃安敢望先帝乎:我怎敢與先帝相比呢! 望,比望。先帝,指劉邦。

  [65]垂拱:垂衣拱手,形容無為而治的神態。

  [66]勿失:保持好。

  [67]君休矣:你休息去吧。意謂不要再說了。

  [68]諡:古代帝王大臣死後據其生前事跡給予的稱號。

  [69]代侯:繼承侯爵。

  [70]為法:制定法令。

  [71]顜(jiang)若畫一:明白公正,官民標準一致。顜若,古音通「皎然」,明白。畫一,賞罰標準一致。

  [72]載:通「戴」,感戴。

  [73]寧一:安寧不亂。[1]

司馬遷

司馬遷(前145年或前135年~不可考),字子長,生於龍門(西漢夏陽、即今陝西省韓城市,另說今山西省河津市),西漢史學家、散文家。他以其「究天人之際,通古今之變,成一家之言」的史識創作了中國第一部紀傳體通史《史記》(原名《太史公書》)。被公認為是中國史書的典範,該書記載了從上古傳說中的黃帝時期,到漢武帝元狩元年,長達3000多年的歷史,是「二十五史」之首,被魯迅譽為「史家之絕唱,無韻之離騷」。[2]

參考來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