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史記·扁鵲倉公列傳齊中尉潘滿如病少腹痛》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史記·扁鵲倉公列傳齊中尉潘滿如病少腹痛》

原文

「遺積瘕也[2]。」臣意即謂齊太僕臣饒、內史臣繇曰[3]:「中尉不復自止於內[4],則三十日死。」後二十餘日,溲血死[5]。病得之酒且內。所以知潘滿如病者,臣意切其脈深小弱,其卒然合合也[6],是脾氣也[7]。右脈口氣至緊小[8],見瘕氣也[9]。以次相乘,故三十日死[10]。三陰俱摶者[11],如法[12];不俱摶者,決在急期[13];一摶一代者,近也[14]。故其三陰摶,溲血如前止[15]。

段意

記病案之七:齊國中尉潘滿如小腹痛,診斷為瘕症,若不停止房事,30日即死。病人20餘日尿血而死。病因是酒色過度。病案中記述了瘕症的脈象,講了根據脈象推斷不同患者死期的規律。

注釋

  [1]中尉:武官名,掌京師治安。潘滿如:人名。少腹:小腹。

  [2]瘕(jia):病名,腹內氣積成塊,痛無定處,聚散無常。

  [3]太僕:官名,九卿之一,掌管國君輿馬及馬政。饒:人名。內史:官名,掌管民政。繇(yao):人名。

  [4]不復自止於內:再不自覺停止房事。

  [5]溲血:尿血。

  [6]卒(cu)然合合:言(三種脈象)猝然聚合。卒:通「猝」,突然。合合:聚合的樣子。

  [7]脾氣:脾病的脈氣。

  [8]右脈口:右手寸口。氣至緊小:脈氣來得緊小。

  [9]見(xian)瘕氣:顯現瘕症脈氣。

  [10]以次相乘,故三十日死:按照(脾乘腎、腎乘心、心乘肺、肺乘肝、肝再乘脾,五日乘一髒)的次序相乘,三十日死。相乘,指五臟之間相互克制過分。

  [11]三陰:指少陰、厥陰、太陰脈。俱摶(tuan):都出現聚集。

  [12]如法:符合(以上)規律。

  [13]決在急期:決斷生死在短期內。

  [14]一摶一代:三陰俱摶與代脈交替出現。近,指死期臨近。

  [15]故其三陰摶,溲血如前止:言潘滿如脈象三陰俱摶,所以像前面所說的三十日尿血而死。止,句末語助詞,表示確定語氣。[1]

司馬遷

司馬遷(前145年或前135年~不可考),字子長,生於龍門(西漢夏陽、即今陝西省韓城市,另說今山西省河津市),西漢史學家、散文家。他以其「究天人之際,通古今之變,成一家之言」的史識創作了中國第一部紀傳體通史《史記》(原名《太史公書》)。被公認為是中國史書的典範,該書記載了從上古傳說中的黃帝時期,到漢武帝元狩元年,長達3000多年的歷史,是「二十五史」之首,被魯迅譽為「史家之絕唱,無韻之離騷」。[2]

參考來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