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史記·扁鵲倉公列傳齊丞相舍人奴從朝入宮》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史記·扁鵲倉公列傳齊丞相舍人奴從朝入宮》

原文

臣意即告宦者平[3]。平好為脈[4],學臣意所[5],臣意即示之舍人奴病[6],告之曰:「此傷脾氣也[7],當至春鬲塞不通,不能食飲,法至夏泄血死。」宦者平即往告相曰[8]:「君之舍人奴有病,病重,死期有日[9]。」相君曰:「卿何以知之[10]?」曰:「君朝時入宮,君之舍人奴盡食閨門外[11],平與倉公立,即示平曰,病如是者死。」相即召舍人(奴)而謂之曰:「公奴有病不[12]?」舍人曰:「奴無病,身無痛者。」至春果病,至四月,泄血死。所以知奴病者,脾氣周乘五臟[13],傷部而交[14],故傷脾之色也,望之殺然黃[15],察之如死青之茲[16]。眾醫不知,以為大蟲[17],不知傷脾。所以至春死病者,胃氣黃[18],黃者土氣也[19],土不勝木[20],故至春死。所以至夏死者,脈法曰「病重而脈順清者曰內關[21]」,內關之病,人不知其所痛,心急然無苦[22]。若加以一病,死中春[23];一愈順[24],及一時[25]。其所以四月死者,診其人時愈順。愈順者,人尚肥也[26]。奴之病得之流汗數出,炙於火而以出見大風也[27]。

段意

記病案之十五:齊國丞相門客的奴僕無病痛但好吃東西,倉公望見其面色,告訴宦官平,這個奴僕患有傷脾的重病,將於春天發病,夏天泄血而死。奴僕果然四月泄血死。病因是多次流汗、受火烘烤、外感嚴重風邪。病案中詳述了傷脾病的面色特徵、病情發展與自然環境的關係、病人的自我感覺、其體質心情與病情發展的聯繫等。

注釋

  [1]舍人:門客、家臣。奴:奴僕。朝:朝見。

  [2]見之食閨門外:看見他在城門外吃東西。閨門,城門之小者。

  [3]宦者:宦官、太監。平:人名。

  [4]為脈:診脈看病。

  [5]學臣意所:在我那裡學(醫)。

  [6]示之:言指給他看。

  [7]傷脾氣:傷脾之病的病氣。

  [8]相:丞相。

  [9]死期有日:言死期不遠。

  [10]卿:古代對人(男子)的敬稱。

  [11]盡(jin)食:儘量吃,不斷地吃。

  [12]公奴:您的奴僕。不(fou):同「否」。

  [13]脾氣周乘五臟:脾的功能運轉五臟。脾氣,指脾的運化功能及統攝血液的功能。

  [14]傷部而交:言面上各色部交錯出現病色。部,色部,指臟腑及肢體分布於面部的色診(觀察面色變化了解病情)部位。

  [15]望之殺然黃:看上去枯黃。殺,衰敗。

  [16]察之如死青之茲:仔細看像死草、草蓆顏色。茲,草蓆。

  [17]大蟲:蛔蟲。

  [18]胃氣黃:脾胃有病面色發黃。

  [19]黃者土氣:黃色屬於五行中土的顏色。中醫五行說以五行配五臟,並以五色體現五臟的病氣:青色屬肝屬木,黃色屬土屬脾,赤色屬火屬心,白色屬金屬肺,黑色屬水屬腎。

  [20]土不勝木,故至春死:言春天肝氣旺盛,有病的脾受不了,所以病人春天死。

  [21]脈順清:脈象正常。

  [22]心急然無苦:體內病情急迫但無痛苦。心,內部。

  [23]死中春:死於春季的第二個月。中春,又稱仲春,即二月。

  [24]愈(yu)順:愉快和順。愈,通「愉」。

  [25]及一時:延續一段時間。及,繼,接續。

  [26]尚肥:必然肥胖。尚,必然。

  [27]炙(zhi):烘烤。大

  風:暴戾風邪。[1]

司馬遷

司馬遷(前145年或前135年~不可考),字子長,生於龍門(西漢夏陽、即今陝西省韓城市,另說今山西省河津市),西漢史學家、散文家。他以其「究天人之際,通古今之變,成一家之言」的史識創作了中國第一部紀傳體通史《史記》(原名《太史公書》)。被公認為是中國史書的典範,該書記載了從上古傳說中的黃帝時期,到漢武帝元狩元年,長達3000多年的歷史,是「二十五史」之首,被魯迅譽為「史家之絕唱,無韻之離騷」。[2]

參考來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