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史記·扁鵲倉公列傳氣鬲病》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史記·扁鵲倉公列傳氣鬲病》

原文

「氣鬲病[2]。病使人煩懣,食不下,時嘔沫[3],病得之(少)〔心〕憂,數忔食飲[4]。」臣意即為之作下氣湯以飲之[5],一日氣下[6],二日能食,三日即病癒。所以知小子之病者,診其脈,心氣也[7],濁躁而經也[8],此絡陽病也。脈法曰「脈來數疾去難而不一者[9],病主在心。」周身熱,脈盛者,為重陽[10]。重陽者,逿心主[11]。故煩懣食不下則絡脈有過[12],絡脈有過則血上出,血上出者死。此悲心所生也[13],病得之憂也。

段意

記病案之二:齊王孫子病,診斷為氣鬲病,厭惡飲食,常嘔涎沫。服飲下氣湯,三日而病癒。病因是傷心憂慮所至。病案中詳述了該病的脈象、病理,並指出若不及時治療,陽熱過重,使絡脈得病,血從上出,將造成死亡。

注釋

  [1]齊王:劉將閭。中子:二兒子。

  [2]氣鬲病:病名,類似今所謂「噎膈」。鬲,同「膈」。

  [3]食不下,時嘔沫:言吃不下食物,有時痰涎挾帶食物嘔吐而出。

  [4]數忔(yi)食飲:經常厭食。數,屢次。忔,厭煩,不欲。

  [5]下氣湯:中藥劑名。

  [6]氣下:上逆之氣下降。

  [7]心氣:心病的脈氣。

  [8]濁躁而經:脈重濁浮躁。

  [9]脈來數疾去難而不一:言診脈時醫生指下感到脈來急速、脈去艱澀,前後不一。數(shuo):脈象之一,一呼一吸脈搏在六次左右。

  [10]周身熱,脈盛者,為重(chong)陽:周身熱屬陽病,脈盛又是陽脈,故稱重陽。

  [11]逿(tang)心主:沖盪心神。

  [12]絡脈有過:絡脈有病。

  [13]悲心:內心悲憂。[1]

司馬遷

司馬遷(前145年或前135年~不可考),字子長,生於龍門(西漢夏陽、即今陝西省韓城市,另說今山西省河津市),西漢史學家、散文家。他以其「究天人之際,通古今之變,成一家之言」的史識創作了中國第一部紀傳體通史《史記》(原名《太史公書》)。被公認為是中國史書的典範,該書記載了從上古傳說中的黃帝時期,到漢武帝元狩元年,長達3000多年的歷史,是「二十五史」之首,被魯迅譽為「史家之絕唱,無韻之離騷」。[2]

參考來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