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史記·扁鵲倉公列傳君之病惡》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史記·扁鵲倉公列傳君之病惡》

原文

「君之病惡[2],不可言也。」即出,獨告成弟昌曰[3]:「此病疽也[4],內發於腸胃之間,後五日當臃腫,後八日嘔膿死。」成之病得之飲酒且內[5]。成即如期死。所以知成之病者,臣意切其脈[6],得肝氣[7]。肝氣濁而靜[8],此內關之病也[9]。脈法曰[10]「脈長而弦,不得代四時者,其病主在於肝[11]。和即經主病也,代則絡脈有過[12]。」經主病和者[13],其病得之筋髓里。其代絕而脈賁者[14],病得之酒且內。所以知其後五日而臃腫,八日嘔膿死者,切其脈時,少陽初代[15]。代者經病,病去過人[16],人則去[17]。絡脈主病,當其時,少陽初關一分[18],故中熱而膿未發也[19];及五分,則至少陽之界[20];及八日,則嘔膿死[21]。故上二分而膿發,至界而臃腫,盡泄而死。熱上則熏陽明[22],爛流絡[23],流絡動則脈結髮[24],脈結髮則爛解[25],故絡交[26]。熱氣已上行,至頭而動[27],故頭痛。

段意

記倉公詳細回答皇上關於自己行醫情況所述的病案之一:齊侍御史成頭痛,診斷為腸胃間發毒瘡,八日後將嘔吐膿血而死。病人如期而死。病因是酒色過度。病案中詳細記述了該病的脈象、症狀、病理、病情發展情況等。

注釋

  [1]侍御史:官名,秦漢時御史大夫(掌副丞相)的屬官。成:人名。

  [2]惡:厲害,兇猛。

  [3]昌:人名。

  [4]疽(ju):毒瘡。

  [5]內:指貪女色。

  [6]切其脈:用手在他的脈搏上切按橈動脈的寸口處,檢查脈象變化。

  [7]肝氣:肝臟有病的脈氣。

  [8]濁而靜:重濁而緩慢。

  [9]內關:中醫學名詞。陰閉於內,陽閉於外,表里隔絕不通。

  [10]脈法:即脈書。

  [11]脈長而弦,不得代四時者,其病主在於肝:言脈象長而挺直,不能隨四季變化的,是肝臟有病。弦,脈搏挺直,切脈時感到如按在拉緊的琴弦上。代,交替,更迭。四時,春夏秋冬四季,四季脈象有所不同。

  [12]和即經主病也,代則絡脈有過:言脈搏均勻是經脈有病,不均勻則是絡脈有病。和,調和、均勻。代,代脈,脈搏跳動時出現較長的停歇。過,病。

  [13]經主病和者:肝的經脈有病而脈搏均勻的。

  [14]代絕而脈賁者:脈搏時而停歇、時而強勁的。絕,斷絕。賁,同「奔」。

  [15]少陽初代:少陽經開始出現代脈。少陽,經脈名稱。

  [16]病去(qu)過人:病發展到全身。去,疾走。過,至,到達。

  [17]去:離去,指死亡。

  [18]少陽初關一分:言少陽經開始出現代脈在關部才一分。關:中醫切脈部位,手掌後高骨下為寸,寸下為關,關下為尺。

  [19]中熱:體內有熱。

  [20]界:界限。

  [21]嘔膿死:(毒瘡潰爛,病人)嘔吐膿血而死。

  [22]熏陽明:侵襲熏灼陽明經脈。陽明:經脈名稱之一,中醫分人體經脈為十二支。

  [23]爛流絡:燒傷支絡。

  [24]流絡動則脈結髮:支絡變動則脈結髮病。脈結,經脈相交處。

  [25]爛解:腐爛離散。

  [26]絡交:絡脈交互阻塞。

  [27]動:擾動。[1]

司馬遷

司馬遷(前145年或前135年~不可考),字子長,生於龍門(西漢夏陽、即今陝西省韓城市,另說今山西省河津市),西漢史學家、散文家。他以其「究天人之際,通古今之變,成一家之言」的史識創作了中國第一部紀傳體通史《史記》(原名《太史公書》)。被公認為是中國史書的典範,該書記載了從上古傳說中的黃帝時期,到漢武帝元狩元年,長達3000多年的歷史,是「二十五史」之首,被魯迅譽為「史家之絕唱,無韻之離騷」。[2]

參考來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