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記·張釋之馮唐列傳張季之言長者》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史記·張釋之馮唐列傳張季之言長者》
原文
張季之言長者,守法不阿意[2];馮公之論將率,有味哉!有味哉[3]!語曰[4]「不知其人,視其友」。二君之所稱誦,可著廊廟[5]。《書》曰:「不偏不黨,王道蕩蕩;不黨不偏,王道便便[6]。」張季、馮公近之矣[7]。
段意
作者熱情稱頌張釋之、馮唐二人的正直無私,既概括了全篇,又體現了自己的思想追求。
注釋
[1]太史公:司馬遷自稱。當時尊稱太史令為太史公,司馬遷曾任太史令。
[2]言長者:敘說長者的故事。指前面所說的周勃、張相如之事。守法:謹守法度。不阿意:不曲從權貴者的心意。阿(ē):迎合。
[3]率:通「帥」。味:意味。論將率:指論李牧、魏尚之事。
[4]语曰:古语说;俗话说。
[5]所稱誦:指張、馮論長者、將帥的話。著:著錄;記載。廊廟:指朝廷。
[6]《書》:《尚書》,儒家經典。偏:偏心。黨:阿私。王道:聖王之道,即儒家以仁治天下的主張。蕩蕩:廣闊。便便(pianpian):通「辯辯」,平平。這四句話意思是,辦事若能不偏心、不阿私,聖王之道就能暢行了。
[7]近:接近。之:指不偏不黨之道。[1]
司馬遷
司馬遷(前145年或前135年~不可考),字子長,生於龍門(西漢夏陽、即今陝西省韓城市,另說今山西省河津市),西漢史學家、散文家。他以其「究天人之際,通古今之變,成一家之言」的史識創作了中國第一部紀傳體通史《史記》(原名《太史公書》)。被公認為是中國史書的典範,該書記載了從上古傳說中的黃帝時期,到漢武帝元狩元年,長達3000多年的歷史,是「二十五史」之首,被魯迅譽為「史家之絕唱,無韻之離騷」。[2]
參考來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