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史記·張丞相列傳昌為人強力》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史記·張丞相列傳昌為人強力》

原文

昌嘗燕時入奏事[3],高帝方擁戚姬[4],昌還走[5]。高帝逐得,騎周昌項[6],問曰:「我何如主也?」昌仰曰:「陛下即桀、紂之主也。」於是上笑之,然尤憚周昌。及帝欲廢太子,而立戚姬子如意為太子,大臣固爭之[7],莫能得;上以留侯策即止[8]。而周昌廷爭之強[9]。上問其說,昌為人吃[10],又盛怒,曰:「臣口不能言,然臣期期知其不可[11]。陛下雖欲廢太子,臣期期不奉詔。」上欣然而笑。既罷,呂后側耳於東廂聽,見周昌,為跪謝曰[12]:「微君[13],太子幾廢[14]。」

是後戚姬子如意為趙王,年十歲,高祖憂即萬歲之後不全也[15]。趙堯年少,為符璽御史[16]。趙人方與公謂御史大夫周昌曰[17]:「君之史趙堯,年雖少,然奇才也,君必異之[18],是且代君之位[19]。」周昌笑曰:「堯年少,刀筆吏耳[20],何能至是乎!」居頃之,趙堯侍高祖。高祖獨心不樂,悲歌,群臣不知上之所以然。趙堯進請問曰:「陛下所為不樂,非為趙王年少而戚夫人與呂后有郤邪[21]?備萬歲之後而趙王不能自全乎[22]?」高祖曰:「然。吾私憂之,不知所出。」堯曰:「陛下獨宜為趙王置貴強相[23],及呂后[24]、太子、群臣素所敬憚乃可。」高祖曰:「然。吾念之欲如是,而群臣誰可者?」堯曰:「御史大夫周昌,其人(衍)堅忍質直[25],且自呂后、太子及大臣皆素敬憚之。獨昌可。」高祖曰:「善。」於是乃召周昌,謂曰:「吾欲固煩公[26],公強為我相趙王。」周昌泣曰:「臣初起從陛下,陛下獨奈何中道而棄之於諸侯乎[27]?」高祖曰:「吾極知其左遷[28],然吾私憂趙王,念非公無可者。公不得已強行!」於是徙御史大夫周昌為趙相。

段意

周昌剛直敢言,劉邦欲廢太子,周昌極力廷爭。劉邦擔憂自己死後趙王如意難保,接受趙堯置貴強相的進言,任周昌為趙相。

注釋

  [1]強力:剛強有力。

  [2]卑下之:為動用法,為之卑,為之下,即敬畏周昌。

  [3]燕時:指高祖退朝閒居之時。燕:通「宴」,安閒。

  [4]擁:擁抱。

  [5]還走:回頭就跑。

  [6]項:脖頸。

  [7]固爭:強諫。

  [8]留侯策:指張良勸太子劉盈禮請「商山四皓」為輔翼的計策。詳《留侯世家》。以:因。

  [9]廷爭之強:在朝廷上據理力爭最強硬。

  [10]吃:說話結巴。

  [11]期:極,楚地方音。由於情緒激動,說話結巴,將「期」說成「期期」。

  [12]跪:欠身。

  [13]微:如果沒有。

  [14]幾(ji):差點兒。

  [15]憂即萬歲之後不全也:擔心自己死後如意不能保全。即:如果。

  [16]符璽御史:掌管符信及玉璽的御史。

  [17]方與公:方與縣縣令。方與:故城在今山東魚台西。

  [18]異:優待。

  [19]是:此(人)。且:將。

  [20]刀筆吏:抄抄寫寫的小吏。古時用簡策,寫錯了用刀削去再寫,故名。

  [21]郤:隔閡;仇怨。

  [22]備:擔心。

  [23]置貴強相:安排一個地位尊貴而又堅強有力的人為相。

  [24]及:達得到。

  [25]堅忍質直:堅毅,有韌性,質樸,直率。

  [26]固煩公:一定勞煩您了。

  [27]獨:偏偏。奈何:為什麼。

  [28]左遷:降職。[1]

司馬遷

司馬遷(前145年或前135年~不可考),字子長,生於龍門(西漢夏陽、即今陝西省韓城市,另說今山西省河津市),西漢史學家、散文家。他以其「究天人之際,通古今之變,成一家之言」的史識創作了中國第一部紀傳體通史《史記》(原名《太史公書》)。被公認為是中國史書的典範,該書記載了從上古傳說中的黃帝時期,到漢武帝元狩元年,長達3000多年的歷史,是「二十五史」之首,被魯迅譽為「史家之絕唱,無韻之離騷」。[2]

參考來源